軍事地理學是研究軍事與地理關系的學科,。探索地理環(huán)境對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影響和在軍事上利用地理條件的規(guī)律,,為制定戰(zhàn)略方針,、規(guī)劃武裝力量建設、戰(zhàn)場準備,、指導作戰(zhàn)行動等提供依據,。 三國軍事地理大勢,《三國志》里有較多記載,,《三國演義》中有詳細描寫,。二者的相同相似度很高,反映了三國時期歷史的大趨勢和基本面貌,。三國時期的戰(zhàn)略家,,如魏國的曹操、荀彧,、郭嘉,,吳國的孫權、周瑜,、魯肅,,蜀國的劉備、諸葛亮等人,,都能謀深慮遠,,俯視全局,洞徹古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時天下大局棋盤中的巴蜀與荊州的地理環(huán)境,。 天府之國巴蜀 巴蜀位于四川盆地,,四周被海拔2000~3000 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huán)繞,北有大巴山,,西有邛崍山,、大涼山,南有大婁山,,東有巫山,,形成天然屏障。巴蜀地區(qū)在三國時稱為益州,,相當于現在的四川和重慶地區(qū),,益通“隘”,,意為險隘?!蹲x史方輿紀要》稱其“山川重阻,地大而要”,。 巴蜀地形圖 四川盆地內有成都平原,,面積近1 萬平方公里,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 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發(fā)達,盛產水稻,,被稱為天府之國,。戰(zhàn)國時,司馬錯勸說秦惠王伐蜀曰:“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 諸葛亮同時看到了益州的險要和富饒,他在隆中對中這樣說:“益州險塞,,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巴蜀地區(qū)東連荊州,北接漢中,,東路為水路,,北路為陸路。由荊州西進,,可以威脅巴郡,,巴郡的治所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由漢中南下,,可以威脅蜀郡,蜀郡的治所在成都,,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市,。江州和成都,一個巴一個蜀,,是巴蜀的兩個重心,。 商周時期,,巴人以江州為都城,建立了巴國,。后秦滅巴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由荊州沿三峽入蜀,,猶如在一個細長的喇叭中穿行,而這個喇叭的喇叭口就是江州,,一過江州,,豁然開朗?!蹲x史方輿紀要》認為“從來由江道伐蜀者,,未嘗不急圖江州,江州,,咽喉重地也”,。劉備與劉璋爭奪巴蜀時,名將嚴顏鎮(zhèn)守江州,,被張飛擊敗,。 關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俺烧?,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最后的都邑,。公元前316 年,秦國先后兼并蜀國,、巴國,,設置蜀郡于成都,從此,,成都成為巴蜀地區(qū)的治所,。 巴蜀的南部是南中地區(qū),生活著以彝族為主的眾多少數民族,。劉備死后,,南中首領孟獲反叛,,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心服口服,,發(fā)誓再不反叛,,諸葛亮仍命孟獲掌管南中。 雖說“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但劉邦最早割據的是漢中,,而非巴蜀,歷史上沒有人在巴蜀建立政權而最終奪取天下,。“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后治”,,歷代割據巴蜀的政權不勝枚舉,兩漢之際,,巴蜀為公孫述建立的成家政權(25 年—36 年)所割據,;東漢末年,巴蜀為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221 年— 263 年)所割據,;西晉末,,巴蜀又為李雄建立的成漢政權(304 年—347 年)所割據;東晉末年,,巴蜀又為焦縱所割據(405 年—413 年),;五代時,巴蜀先是為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權(907 年—925 年)所割據,,后又為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權(934 年—965 年)所割據,;元末,巴蜀又為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政權(1362 年—1371 年)所割據,;明末,,巴蜀又為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1643 年—1646 年) 所割據,這些政權沒有一個最終統(tǒng)一天下,。造成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蜀道難,,從外面打進巴蜀不容易,同理,,由巴蜀往外打也很難,;二是馬種差,西南馬身材矮小,,性情溫順,,只適合山地馱運,無法作為戰(zhàn)馬逐鹿中原,。 帝王之資:荊州 荊州可能是《三國演義》中最模糊的地理概念,,時而指一個州,,時而指一個縣。荊州本是指東漢十三州之一,,但赤壁之戰(zhàn)后曹劉孫三家瓜分荊州,,荊州北部歸曹操,,荊州南部歸劉備孫權,。劉備占據荊州南部后,治所設在江陵縣,,所以荊州又代指江陵,。曹操占據荊州北部后,,治所設在新野縣,所以荊州又代指新野,。也就是說,,荊州至少有4 個概念,即劉備孫權占據的荊州,,曹操占據的荊州,、江陵縣、新野縣,。 我們這里的荊州概念不是政區(qū)上的,,而是軍事地理上,與東漢十三州之一面的南陽郡,,是因為南陽郡地處南陽盆地當中,,相對封閉,漢水,、武當山,、荊山、長江依次阻擋在它與荊州之間,,南陽郡本身可以看作一個軍事地理單元,。赤壁之戰(zhàn)后,孫劉聯(lián)軍席卷荊州全境,,唯獨拿不下南陽郡,, 也是這個原因。 荊州地形圖 荊州地處兩湖平原,,包括湖北的江漢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兩湖平原又稱兩湖盆地,,北有漢水,、大洪山,南有五嶺,,西有巫山, 東有大別山,、幕阜山,、九嶺山、羅霄山,,形成天然屏障,。《讀史方輿紀要》稱其“山川險固,,自古稱雄武焉”,。荊州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相當于現在的湖北,、湖南兩省,。 兩湖平原整體上像一個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長軸方向呈近南北向延伸約達300 公里以上,,短軸方向呈近東西向延伸約在180~240 公里之間,,總面積約為5 萬平方公里。兩湖平原中,,湖北的江漢平原由長江和漢水沖積而成,,湖南的洞庭湖平原由洞庭湖沖積而成,,三國時境內還有云夢大澤,,灌溉便利,盛產水稻,,古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 魯肅曾對孫權形容荊州的險要和富饒:“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下,,外帶江漢,內阻山險,,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安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矣?!? 荊州相當于北方的中原,,四通八達,北有南陽,、南有嶺南,、西有巴蜀、東有江東,,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荊州是四戰(zhàn)之地,,重要的城市也有4 個,,分別是北面的江陵、南面的衡陽,、西面的夷陵,、東面的夏口。其中,,夷陵,、江陵、夏口自西向東沿江而建,,長江對于荊州的意義在南北方向可作為抵御北方的屏障,,在東西方向可作為連通荊州的通道。 江陵是荊州的治所,,也是荊州的重心,,因“地臨江,近州無高山, 所有皆陵阜”而得名,,甘寧曾對孫權說:“江陵之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東西之強弱系焉,?!薄蹲x史方輿紀要》稱:“劉表收之,坐談西伯,;劉備假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 威震中華,;孫權有之,抗衡曹魏,?!? 衡陽是荊州的南大門,衡陽,,因在衡山之陽而得名,,孔安國稱:“荊州, 北據荊山,南及衡山之陽,?!睆暮怅柍霭l(fā),走零陵嶠道可到嶺南的廣西,,走桂陽嶠道可到嶺南的廣東,。如果我們把三國版圖比作一個人,那么零陵嶠道是這個人的左腿,,桂陽嶠道就是這個人的右腿,,而衡陽所在的長沙郡就是這個人的胯部。 夷陵是荊州的西大門,,也是三峽的東出口,,“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故名夷陵,。陸遜抵擋劉備東征時,為了避其鋒芒,,一直退到夷陵,,然后上書孫權曰:“夷陵要害,國之關限,,雖為易得,,亦復易失。失之非徒損一郡之地,,荊州可憂,?!焙箨戇d用火攻在夷陵擊敗劉備,,并在此鎮(zhèn)守。陸遜死后,,其子陸抗繼續(xù)鎮(zhèn)守夷陵,。陸抗也曾上疏孫權曰:“西陵,國之西門,,雖云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 夏口是荊州的東大門,漢水的下游叫夏水,,夏水的入江口即為夏口,,也稱漢口。夏口南臨高山,,三方阻水,,易守難攻。三國時,,劉表的部將黃祖鎮(zhèn)守夏口,,孫權多次進攻,始終無法攻克,。宋代祝穆曾說:“夏口城依山負險,,周圍不過二三里,而歷代攻圍,,多不能破,。”赤壁之戰(zhàn)后,,孫權得到夏口,,為了加強防御, 孫權在夏口附近修筑武昌城,,后來武昌和夏口(漢口)合并為一個城市,,即為武漢。 本文摘自《國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 本書以《三國志》為依據,,以《三國演義》為參照,,把三國版圖抽象成形如中字的11個軍事地理單元,從地理角度分析了三國時期發(fā)生的數十次戰(zhàn)爭,,解釋了東漢崩潰,、三足鼎立、西晉統(tǒng)一的深層原因,,把讀者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講述得別有新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