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茶館》中,有兩個反面角色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們分別是宋恩子和吳祥子,。 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清朝末年,宋恩子和吳祥子都是拿官餉的公差,。清政府倒臺前,,他們?yōu)榍宄饨▌萘πЯΓ瑢iT緝拿革命黨,,順便搜刮民脂民膏,。清政府倒臺后,他們又投靠了占領(lǐng)北京的軍閥,。日本人來了以后,,他們又做了漢奸,給日本人效力,。然而,,無論他們給誰效力,,不變的是他們通過壓榨百姓獲取利益的謀生手段。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很多本分的老百姓最終都沒能落得一個好下場,。但是這兩個反派角色卻靠著所謂的圓滑獲取了不少利益,比當時老實生活的老百姓活得滋潤多了,。然而事實上,放到現(xiàn)在,,像宋恩子,、吳祥子這樣的人仍然吃香,本本分分的老實人仍然很難,。復(fù)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一次論壇演講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那些堅持誠實、守信,、忠厚老實,、安分守己的年輕人,在這個潮流中似乎變得格格不入,?!?/section> 錢文忠教授表示,在他接觸過的學生中,,很多學生都因為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而遭受排擠,,那些忠厚老實的學生越來越無路可走了。 聽到這里,,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錢文忠教授的話有點夸張。事實究竟如何呢,?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初入社會的時候,很多人其實都是善良正直而真誠的,。然而,,在面對一些現(xiàn)實問題的時候,有些人不得不選擇低頭,。在這場演講中,,錢文忠教授也提到了所謂的“現(xiàn)實”。他認為,,“環(huán)境塑造人”并非是絕對的,。秉持這種想法的人只不過是在為自己向社會現(xiàn)實妥協(xié)找借口。而當一個人總是把所謂的“現(xiàn)實”掛在嘴邊的時候,,這也意味著他放低了自己的標準,。如今社會,,選擇走捷徑的人太多了。譬如有些人為了升官,,不僅人前給領(lǐng)導(dǎo)拍馬屁,,人后還要給領(lǐng)導(dǎo)送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喜歡走捷徑的人往往都存在一定的投機心理,。他們不愿意花時間提升自我價值,也不愿意像老實人那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因此,,他們想到通過走捷徑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其實,,走捷徑本身就是一種打破社會既定規(guī)則的行為,,對那些腳踏實地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喜歡走捷徑的人往往都很自信,,他們堅信自己可以通過這種打破規(guī)則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利益,。同時,他們往往也會抱著一種僥幸心理——在這個社會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么做,。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strong> 其實,這句話背后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從眾心理,。
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隨波逐流,。也就是說,在越來越多人通過其他手段獲取利益時,,看到他人嘗到了甜頭,,很多人也會不自覺地想要通過同樣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隨著圓滑的人越來越多,,想要走捷徑的人自然也會越來越多,。正因如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跟隨他們的腳步,,不斷打破自己堅守的底線,。人到中年時,這些初入社會的青年也變成了一個個社會的老油條,,對這些現(xiàn)象早已見怪不怪,。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會想起那個初入社會時倔強而真誠的少年,。在著名魔幻文學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中,鄧布利多曾經(jīng)對主人公哈利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們成為什么人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 你聽說過破窗效應(yīng)嗎,?
它指的是如果人們放任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持續(xù)存在,那么這種現(xiàn)象則會誘使人們效仿,,出現(xiàn)更多的不良行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做出了一個違背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選擇時,,他們就很容易在下次面臨選擇時繼續(xù)做出同樣的選擇。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一直選擇堅持自我,,那么他就會成為一個不忘初心的人。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忠厚老實,、安分守己似乎已經(jīng)成了一個貶義詞。一個人選擇堅守原則已經(jīng)成了一個笑話,,而那些所謂懂得變通和圓滑的人倒是成了社會中的“香餑餑”,。不過,,這不是人們選擇妥協(xié)的理由。選擇做自己,,本來就是一個需要付出代價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愿意為了走捷徑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那么這只能說明他的靈魂不值一文,。正如錢文忠所說,,成功不是功成名就,不是財富,、地位和榮譽,,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平和與滿足。表面上的成功能夠騙得了別人,,但是卻騙不了自己,。每個人心里都應(yīng)該有一桿秤,對不對得起自己,,只有自己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