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 宋哲元(1885年10月30日-1940年4月5日),,山東人,,畢業(yè)于武衛(wèi)右軍隨營武備學堂。西北軍前五虎之一,,中原大戰(zhàn)后在張,、蔣二人的扶持下,成為華北地區(qū)舉足輕重的實力派人物,。
東北邊防軍第四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軍)軍長 商震(1888年9月21日-1978年5月15日),,河北人,,畢業(yè)于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晉軍高級將領(lǐng)(半嫡系,,陸建章北洋軍出身,,1916年加入晉軍),中原大戰(zhàn)后,,商震出任山西省主席,,任內(nèi)受到閻錫山嫡系將領(lǐng)的攻擊,被迫于1931年7月率第三十二軍第六十七師兩個旅出娘子關(guān),,東開河北,,成為最早脫離晉綏軍的部隊。
東北邊防軍第五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 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山西人,畢業(yè)于武衛(wèi)左軍隨營總堂,。晉軍高級將領(lǐng)(半嫡系,,國民三軍出身,1927年加入晉軍),,中原大戰(zhàn)后,,徐永昌受命主持晉綏兩省事宜,為閻錫山復出做出巨大貢獻。
東北邊防軍第六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四軍)軍長 楊愛源(1886年 - 1959年),,山西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晉軍十三太保之一,,閻錫山嫡系,。中原大戰(zhàn)后,晉軍將領(lǐng)排斥商震,,而徐永昌自解兵權(quán),,于是楊愛源成為過渡時期閻錫山的替身,負責協(xié)調(diào),、整編晉軍,。并在閻錫山復出后,協(xié)助其重建晉軍,。
東北邊防軍第七軍(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五軍)軍長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山西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晉軍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戰(zhàn)后在張,、蔣二人的扶持下,,成為綏遠地區(qū)實力派人物。
正太護路軍司令 孫楚(1890年 - 1962年),,山西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后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晉軍十三太保之一,,閻錫山嫡系。中原大戰(zhàn)后,,孫楚協(xié)助楊愛源對晉軍進行整編,。
獨一旅旅長 杜春沂(1888年 - ),山西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 獨二旅旅長 周原健(1888年 - 1940年),山東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 獨三旅旅長 豐玉璽(1889年 - 1935年),,山西人,。 騎兵軍(騎兵第一軍)司令 趙承綬(1891年 - 1966年),,山西人,,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晉軍十三太保之一,,趙承綬對于晉軍騎兵的發(fā)展起到巨大作用,。
炮兵司令 周玳(1887年 - 1972年),,山西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yè)。中原大戰(zhàn)后,,閻錫山逃往大連,,山西軍政暫由張學良接管,周假借炮兵軍餉,,大發(fā)橫財,。 東北邊防軍第一師(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九師,,不久又擴編為第四十軍)師長 龐炳勛(1879年 - 1963年),河北人,,畢業(yè)于東北測繪學堂,。西北軍旁系將領(lǐng)(國民三軍出身)。 東北邊防軍第二師(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師)師長 孫殿英(1889年 - 1947年),,河南人,,西北軍旁系將領(lǐng)(豫西土匪武裝出身)。 東北邊防軍第十一師(第八十四師)師長 高桂滋(1891年 - 1959年),,陜西人,,西北軍旁系將領(lǐng)(國民二軍出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