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也 【心得感悟】 做事情要是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收獲成功的果實;正如種地時偷懶懈怠,,便無法擁有豐收的喜悅 ,。 西漢的司馬遷,立志撰寫一部貫通古今的史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因李陵之禍遭受宮刑,這是極其沉重的打擊,,身心遭受巨大痛苦,。但司馬遷沒有被打倒,他忍辱負重,,堅持不懈地繼續(xù)著書,。經(jīng)過長達十余年的努力,終于完成了史學巨著《史記》,,被后世尊稱為“史圣”,。 正如古人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span>司馬遷正是憑借著這種鍥而不舍的堅持,才在困境中完成了這部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著作,。 如果他在遭受挫折后選擇放棄,那么歷史的長河中將會缺失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無法領略到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啟示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與挑戰(zhàn),,只要堅持下去,,就有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一旦半途而廢,,則注定一事無成,。 二 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于人 【心得感悟】 意思是,,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的人,,就能掌控局勢,把握主動,;而毫無準備的人,,只能被他人掌控,陷入被動局面,。 戰(zhàn)國時期,,秦國準備攻打趙國,趙國平原君打算挑選二十名門客一同前往楚國,,尋求楚國的援助,。毛遂在平原君挑選門客時,主動自薦,。他之所以有勇氣自薦,,是因為平日里就刻苦學習,積累知識,,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從日出談到日中,,毫無進展。關鍵時刻,,毛遂按劍而上,,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分析利害關系,,最終說服楚王與趙國合縱抗秦,。毛遂因為平時的積累和準備,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幫助趙國解決了危機,,也讓自己名垂青史。 《孫子兵法》有云:“夫未戰(zhàn)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zhàn)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毛遂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有備而來。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我們也應如毛遂一般,,提前做好準備。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做好充分準備,,當機遇來臨之時,我們才能牢牢抓住,,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他人牽著鼻子走,,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 三 富在術數(shù),,不在勞身,; 利在勢局,不在力耕,。 【心得感悟】 獲取財富的關鍵在于運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并非僅僅依靠體力的付出;獲得利益的核心在于把握形勢和大局,,而不是單純憑借辛勤的耕種,。 春秋時期的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后,,深知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于是急流勇退,棄官從商,。范蠡善于觀察市場規(guī)律,,把握商機。他根據(jù)時節(jié),、氣候,、民情、風俗等,,運用“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的策略,即當貨物價格高時,,就像拋棄糞土一樣趕快拋售,;當貨物價格低時,就像求取珠玉一樣及時收購,。他還根據(jù)市場需求,,進行多種經(jīng)營,,涉及糧食、牲畜,、絲綢等多個領域,。通過這些巧妙的經(jīng)營策略,范蠡三次成為巨富,,又三次散盡家財,,被后人尊稱為“商圣”。 正如《管子》所言:“不明于計數(shù)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jīng)于水險也,。”范蠡之所以能在商業(yè)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并非僅僅依靠辛勤勞作,,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運用智慧和策略,把握市場形勢,。 這告訴我們,,在追求財富和利益的道路上,不能只埋頭苦干,,更要抬頭看路,,運用智慧,洞察局勢,,選擇正確的方向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實現(xiàn)財富的積累和利益的最大化,。 四 剛者折,柔者卷,。 【心得感悟】 即過于剛硬的東西容易折斷,,而柔軟的東西能夠靈活卷曲,適應環(huán)境,。 三國時期,,張飛以勇猛著稱,但他脾氣暴躁,,對待下屬非常嚴厲,。關羽被東吳殺害后,張飛急于為兄長報仇,,下令軍中三日內(nèi)置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范疆、張達二人請求寬限時日,,張飛大怒,,將二人打得皮開肉綻,并揚言若不按時完成,,就將他們斬首,。結果范疆、張達二人走投無路,,趁張飛醉酒熟睡之際,將其殺害,。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備,,他為人寬厚,善于籠絡人心,。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盡管實力弱小,但他以仁德之名吸引了眾多人才追隨,。無論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還是在長坂坡之戰(zhàn)中,為了百姓安危而不顧自身危險,,都體現(xiàn)了他的寬厚與柔性,。正是這種柔性,讓他能夠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逐漸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勢力,。 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張飛的剛猛,,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悲劇結局,;而劉備的柔性,卻為他贏得了人心和發(fā)展的機會,。這警示我們,,在生活中不能一味地強硬,要懂得適時地展現(xiàn)出柔性的一面,。 過于剛硬,,容易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因無法承受而折斷,;而保持柔性,,能夠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以靈活的方式化解矛盾和危機,。 五 言之非難,行之為難,。 【心得感悟】 意思很明確,,說出一件事情并不困難,,真正困難的是將其付諸實踐。 趙括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他自幼熟讀兵書,,談起兵法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奢都難不倒他,。然而,,趙括卻缺乏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趙國中秦國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為主將,。趙括到了長平后,,照搬兵書理論,改變了廉頗的戰(zhàn)略部署,。他盲目出擊,,最終被秦軍包圍,趙軍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趙括也在突圍中被秦軍射死,。 蘇軾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趙括雖有滿腹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將其運用到實際作戰(zhàn)中的能力,。這告訴我們,任何美好的設想和計劃,,如果不通過實際行動去落實,,都只是空中樓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制定各種目標和計劃,,但真正能夠?qū)崿F(xiàn)的卻寥寥無幾,原因就在于缺乏行動力,。 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踐行,才能將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 六 衣缺不補,則日以甚, 防漏不塞,,則日益滋,。 【心得感悟】 衣服破了如果不及時修補,破損就會越來越嚴重,;堤壩出現(xiàn)漏洞如果不及時堵塞,,漏洞就會越來越大。 周厲王是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期間,,他貪財好利,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準百姓樵采漁獵,引起了百姓的強烈不滿,。大臣召穆公多次勸諫周厲王,說:“民不堪命矣,!”意思是百姓已經(jīng)受不了這樣的政令了,。但周厲王不僅不聽,反而派人監(jiān)視百姓,,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議論朝政,,就抓起來殺掉。剛開始,,百姓因為害怕而不敢說話,,只能“道路以目”,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神示意,。但這種不滿情緒在百姓心中不斷積累,,最終爆發(fā)了“國人暴動”,周厲王被趕出鎬京,。 《周易》中有言:“履霜,,堅冰至?!?/span>意思是當腳下踩到霜的時候,,就應該知道堅冰即將到來。周厲王沒有意識到百姓的不滿情緒如同衣服上的小破洞,、堤壩上的小漏洞,,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就會逐漸演變成無法挽回的大禍,。這啟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苗頭,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災難,。 七 高而勿矜,,勞而不伐,, 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順,。 【心得感悟】 身處高位卻不驕傲自大,,辛勤勞作卻不自我夸耀,地位尊貴卻能保持謙遜恭敬的態(tài)度,,功勞巨大卻能理順事理,。 唐朝的郭子儀,歷經(jīng)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汾陽王。他位極人臣,,但卻從不居功自傲,。有一次,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升平公主發(fā)生爭吵,,郭曖一氣之下說出了“你倚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屑于做天子呢!”這樣的話,。公主聽后,,立即回宮向唐代宗哭訴。郭子儀得知此事后,,非常害怕,,立刻將郭曖捆綁起來,帶到宮中向代宗請罪,。代宗笑著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兒女閨房之言,,何必當真,。”郭子儀這種謙遜謹慎的態(tài)度,,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也讓他在朝中一直備受尊重,。 《尚書》中講:“滿招損,謙受益,?!?/span>郭子儀功高蓋主,但卻能始終保持低調(diào)謙遜,,不居功自傲,。正是這種高尚的品德,讓他在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得以善終,,并且家族也得以昌盛,。 這告訴我們,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謙遜待人,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避免因驕傲自滿而招來災禍,。 八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 【心得感悟】 明智的人會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而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聰慧的人會隨著事情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制定相應的方法,。 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面對趙國周邊強敵環(huán)伺的局面,,深知趙國傳統(tǒng)的軍事裝備和作戰(zhàn)方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戰(zhàn)爭的需要,。于是,他果斷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他要求士兵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技術。這一改革舉措在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認為這是違背祖宗傳統(tǒng),。但趙武靈王不為所動,他認為只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學習胡人先進的軍事技術,,才能增強趙國的軍事實力。經(jīng)過改革,,趙國的軍隊戰(zhàn)斗力大大提升,,不僅成功抵御了外敵的入侵,還開疆拓土,,使趙國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 《淮南子》有言:“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趙武靈王正是因為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根據(jù)時代的需求和局勢的變化,,果斷進行改革,才讓趙國走向強大,。在當今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社會日新月異,,我們更應該學習趙武靈王的智慧,,與時俱進,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九 偷安者后危,,慮近者憂邇。 【心得感悟】 意思是,,貪圖一時安逸的人,,日后必然會面臨危險;只考慮眼前利益的人,,憂患很快就會降臨,。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間,,不思進取,,沉迷于詩詞歌賦和宮廷享樂。面對北方宋朝的崛起和威脅,,他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而是一味地向宋朝進貢,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維持南唐的偏安局面,。他認為只要滿足宋朝的要求,,就能保一時太平。然而,,他的這種偷安行為并沒有換來長久的和平,。最終,宋朝軍隊兵臨城下,,李煜無力抵抗,,南唐滅亡,,他自己也淪為階下囚,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span>李煜貪圖眼前的安逸,忽視了潛在的危機,,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和個人命運的悲慘,。這警示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只圖一時的輕松和快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憂患意識,。 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在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時,從容應對,,避免陷入困境,。 十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心得感悟】 用燕雀和坎井之蛙作比喻,說明那些見識短淺的人,,無法理解志向高遠者的追求和廣闊的世界 ,。 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陳勝,年輕時曾給人做雇工,。有一次,他在田間休息時,,對一起勞作的同伴說:“茍富貴,,無相忘?!?/span>同伴們都笑話他說:“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意思是我們都是被雇傭來耕地的,,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后來,,陳勝果然領導了大澤鄉(xiāng)起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袖,,雖然最終起義失敗,但他的壯舉卻名垂青史,。 正如拿破侖所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陳勝雖出身貧寒,,但他心懷遠大志向,,不甘于平庸的生活。而他的同伴們卻局限于眼前的生活,,無法理解陳勝的抱負,。這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我們不能像燕雀和坎井之蛙一樣,,局限于自己狹小的世界,而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拓展自己的視野,,去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突破自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