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飛伯勞歌》南北朝·蕭衍 關(guān)山水庫的源頭是南邊的營盤山與尖山,。水從營盤山矮松林中由東南向西北匯流而下,連綴起幾個池塘與小水壩,,尖山在其西投下綠色的陰影,;自地下涵道流入高草闊葉林環(huán)繞的庫區(qū)后,細(xì)流最終在泥灘地上扇形展開,。另一邊校園內(nèi),,云山開發(fā)前與許多丘陵一樣由高草、矮松覆蓋,,在云大新校區(qū)建設(shè)后在人工灌溉下終年維持著綠意,,生活在此的鳥兒幾乎全部屬于雀型目的鳴禽,從早到晚,,枝頭都有它們的身影,。 清晨的鳴禽大合唱中,鵲鴝(Copsychus saularis)鳴叫悠長婉轉(zhuǎn),,可堪領(lǐng)唱之位,。雖然它們擅于在枝頭鳴唱,但蚊蟲孳生的地方——比如垃圾桶周邊——卻是它們覓食的好去處,。聽起來“掉份兒”,,但這種南方常見的小型鳴禽終究是為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清潔做出了貢獻。除了鵲鴝,,黑頭金翅雀(Chloris ambigua)“滴溜溜”漸弱的鳴叫與白頰噪鹛,、白喉紅臀鵯等一系列活躍在生活區(qū)的鳥鳴合唱一起構(gòu)成了云大學(xué)子清晨前往教室的背景音。 黑白的“鵲色”也在其他鳥名中出現(xiàn),,如鵲鷂,、鵲色鸝等。但雄性鵲鴝還成功“復(fù)制”了喜鵲羽毛的金屬光澤,,在一些角度下呈暗藍(lán),,雌性上體為灰色
另一種鴝:秋冬來到云大的北紅尾鴝,,分別為雄、雌成鳥,。
黑頭金翅雀在冬季多見,,常以草籽為食 伯勞家族有盤踞高枝的習(xí)性。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此刻常在綠化帶和山坡草叢覓食,,從昆蟲到各類小動物來者不拒,。它們?nèi)昊顒佑谛@的草地與次生林;而9月到11月,,候鳥紅尾伯勞(Lanius cristatus)在水邊枝頭迎風(fēng)而立,。它的食物中小型脊椎動物的比例更高。盡管有著與猛禽相近的鉤子嘴,,伯勞們卻沒有強勁的腳爪,,往往利用尖刺固定食物方便進食。伯勞還有效鳴的習(xí)性,。某個清晨路邊刺耳警報大作,,卻不見有誰動了電動車,抬頭只見棕背伯勞睥睨四方,,隨后又重復(fù)了一遍與報警聲別無二致的段落,。 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棕背伯勞(右下角)頭頂灰色,云大有越冬個體,;而云南的居留亞種(Lanius schach tricolor)則是頭部純黑,,另外還有全身黑化的個體。
紅尾伯勞,。如果從正面看,,它的嘴更加窄,適合撕肉,,據(jù)有環(huán)志經(jīng)驗的人說,,咬人也更疼。 艷陽初升,,圖書館前草地上,戴勝(Upupa epops)頂著鶴嘴鋤一樣的腦袋“掘地求生”,,看到人走近后先是打開折扇樣的冠羽,,振翅飛走的樣子與其說是鳥更有些像蝴蝶它們常被錯認(rèn)成啄木鳥,比如云南省博物館就把戴勝標(biāo)本釘?shù)搅藰涓缮?。鵯有時也大膽地下到地面,,但地面基本由斑鳩承包。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喜歡公園,、次生林的地面,,山斑鳩(Streptopelia orientalis)在農(nóng)田見得更多,,體型小的旅鳥火斑鳩(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就更“野”了。 珠頸斑鳩有著較短翅膀與較長尾巴,,適合林間機動與原地起飛,,而山斑鳩翅上的花紋解釋了它的英文名來源(Oriental Turtle Dove——直譯“東方龜紋鳩”)。春日能看到珠頸斑鳩們在空中展開翅,、尾滑翔作炫耀飛行,,或許是古人誤認(rèn)為“鷹化為鳩”(鷹在春天就收起爪牙變?yōu)榘啉F的說法)的來源之一。 戴勝在吐食丸,,即食物消化后的殘渣
珠頸斑鳩Vs山斑鳩,。叫聲都是“咕咕↗咕↘”三聲,山斑鳩音色更為嘶啞
許多珠頸斑鳩早已成為城市居民,,在你頭頂求偶,,在你窗邊交配,在你窗邊孵化丑萌的幼鳥……它們筑巢技術(shù)難以恭維,,還常常找空調(diào)戶外機乃至晾衣繩作為巢址,,以“心大”著稱。
火斑鳩雄鳥身體緋紅如天邊晚霞,,今年的記錄都出自人跡罕至的云山頂和水庫草地 成群結(jié)隊的椋鳥喜歡草坪,,也鐘愛云山山坡樹梢的果實。絲光椋鳥(Spodiopsar sericeus)有機會就會用清亮圓潤的鳴聲開會,,傍晚的討論尤其激烈,,偶爾幾只游蕩的灰椋鳥(Spodiopsar cineraceus)、灰頭椋鳥(Sturnia malabarica)也會參會,,但昆明常駐的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對親戚們的會議不屑一顧,。椋鳥有著三角型的翅膀,飛行技術(shù)高超,。憑借集群快速飛行,,許多椋鳥可以晃暈天敵——比如游隼,讓它們難以鎖定特別目標(biāo),。 絲光椋鳥集體覓食,,集體飛行,低飛時翅膀滑破空氣的颯颯聲能嚇人一跳
昆明的灰椋鳥(左)與灰頭椋鳥(右)都喜愛游蕩 于11月開花的冬櫻花吸引著熱愛甜蜜的鳥兒,?;腋估C眼鳥(Zosterops palpebrosus)此時最熱衷于在櫻花叢中尋蜜,叫聲和嬌小的外表一樣“秀氣”,。而校園最常見的鳥,,白喉紅臀鵯(Pycnonotus aurigaster)、黃臀鵯(Pycnonotus xanthorrhous)也絕不會缺席,。雖說都吃樹上果花芽,、昆蟲,,但前者偏愛開闊丘陵(云大呈貢校區(qū)可以算是昆明白喉紅臀鵯分布較多的地方),后者選擇水源豐富處的闊葉樹林,。飽餐花蜜后,,它們?nèi)齼蓛赏鶚琼敇渖乙欢祝戎^路的無辜飛蟲變成自己的點心,。不遠(yuǎn)處,,藍(lán)翅希鹛(Minla cyanouroptera)整個冬天都在球花石楠中享用果實,而沒吃飽的鵯也不忘摻一腳,。 酷愛吸蜜的灰腹繡眼鳥,,沾了一臉的花粉
藍(lán)翅希鹛得名與藍(lán)色的飛羽,在昆明是留鳥,,但似乎只在冬天光臨學(xué)校 如何在遠(yuǎn)處分辨呈貢兩種最常見的鳥——白喉紅臀鵯與黃臀鵯,?除了屁股(尾下覆羽)還可以看尾羽:白喉紅臀鵯的尾羽末端很多時候有白點,另外它的喉嚨處實際是淺灰的(與黑喉紅臀鵯相區(qū)別),,在同樣的位置黃臀鵯是比較純正的白色,。 順帶一提,白喉紅臀鵯幼鳥臀部羽毛是黃色的,,有的亞種成年也是如此
黃臀鵯
尖山上的華山松林里生活著另一種鵯——鳳頭雀嘴鵯(Spizixos canifrons),,冬季也不時來到校園 中午到午后鳥類活動頻率大大下降,而當(dāng)太陽的熱力隨著西移而減弱,,它們又逐漸活躍起來,。走出西門,水庫東岸的果樹林中,,遠(yuǎn)東山雀(Parus minor)在闊葉林間尋找果實與昆蟲,,但冬季松林的松子是更加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它們用腳夾緊,再用全身力氣下啄取富含油脂的果仁,。紅頭長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屬于長尾山雀科,,平時多活動在松林中的它們著天氣變冷在山下出現(xiàn)的頻率逐漸增加——尤其在學(xué)城步行街一帶的黑荊樹上總能聽到它們。就體重來說它們是云大最小的鳥類,,但同樣歡迎其他鳥兒加盟到覓食群體,。 遠(yuǎn)東山雀強健的喙能撬開松子也能做梳理羽毛的細(xì)活兒。針對它在歐洲的親戚大山雀(曾同屬一種)有著相當(dāng)豐富的行為學(xué)研究
外號“小老虎”的紅頭長尾山雀叫聲細(xì)碎,,身長一半幾乎都被尾巴占了,。 秋日的陰云與微雨延長了鳥兒的活動時間,秋季闊葉林間遇到混群的旅鳥是個不大不小的驚喜,。顏色與藍(lán)天背景融為一體的銅藍(lán)鹟(Eumyias thalassinus)站在高枝,紅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到達云南時卻褪去了喉嚨的亮色,,北灰鹟(Muscicapa dauurical)以輕柔的灰融入葉下陰影,;黃腰柳鶯(Phylloscopus proregulus),、黃眉柳鶯(Phylloscopus inornatus)穿梭在枝條間,不時用翅膀驅(qū)趕小蟲,;白喉扇尾鹟(Rhipidura albicollis)將這種技巧“發(fā)揚光大”,,用左搖右晃的大尾巴聲東擊西,把獵物趕進自己的嘴,;方尾鹟(Culicicapa ceylonensis)總在此時守候站在低處枝條,,或許是靜待柳鶯的漏網(wǎng)之魚;灌木叢中,,則活動著褐柳鶯(Phylloscopus fuscatus),、強腳樹鶯(Horornis fortipes)。體型較大的暗灰鵑鵙(Lalage melaschistos) ,、灰山椒鳥(Pericrocotus divaricatus)伸展著翅膀,、長尾成“十”字,行色匆匆:每一處細(xì)碎的小生境都被充分地利用著,。 “鳥浪”是許多山林的特色,,多種小鳥混群,各有所愛又不相妨礙
暗灰鵑鵙(攝影:燒瓶) 落日穿透云層,,在橘紅的天幕上編織出曙暮光條,,飛鳥穿梭其間仿佛跳動的音符。秋季可見百余只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組成的鳥河淌下尖山,,黑翅鳶零星飛往水庫,,鷺挑選夜棲的大樹。家燕(Hirundo rustica)的數(shù)量在10月到達頂峰,,其后部分留在昆明越冬,。它們鋼藍(lán)色的身影隨著陽光與風(fēng)舞蹈。大些的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并不閃耀,,但追逐飛蟲總能看到它們的黃色腰帶,。崖沙燕(Riparia riparia)個頭最小,尾巴短,,肚子白,。另一種燕——小白腰雨燕(Apus nipalensis)所屬的雨燕目完全不同于燕科。它們的飛行速度與持久力更強于燕,,但也使得它們更加謹(jǐn)慎——它們腿腳不發(fā)達,,一旦落到平地將進退維谷。除了撫養(yǎng)后代,,它們的一生幾乎都在空中度過,,盡管同樣追逐飛蟲,它們的飛行高度卻很少低于街道的屋檐,。當(dāng)夜幕落下,,燕子們隨飛蟲貼水飛行,,而雨燕升上高空,等待下一個黎明,。 喜愛農(nóng)田的黑卷尾有著很小的空中轉(zhuǎn)彎半徑,,依靠靈活性可以和其他卷尾一樣以小搏大,捍衛(wèi)領(lǐng)地與鳥巢
家燕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認(rèn)知里的第一個物候指示物種
崖沙燕習(xí)慣在河岸洞穴里繁殖,,有人認(rèn)為這是燕子窩的初級版本:家燕與金腰燕的“洞”由自己銜泥結(jié)草而建
雨燕翅膀狹長,,振動頻率快,飛行時基本沒有急轉(zhuǎn)彎
家燕與普通樓燕(雨燕)都是北方人認(rèn)知中的“燕子”,,也都保護人,、古建筑免受飛蟲之?dāng)_,落地前者可以自由起飛,,后者需要幫助 師生們結(jié)束了白天的辛勞,,黃昏下的學(xué)城步行街逐漸熱鬧起來。尖山下的溪谷周邊,,斑胸鉤嘴鹛(Pomatorhinus gravivox)也迎來了最響亮的合唱時間,。它們圓潤清亮的鳴聲從來只能在最茂密的灌叢中找尋。偶爾它們會來到校內(nèi)游蕩,,但也只在偏僻的梓苑附近尋找,。白頰噪鹛(Garrulax sannio)則很愛人造環(huán)境中的下層植被中上躥下跳,走在樺苑到停車場的晨昏總能聽到粗糲或悅耳的鳴叫,,但總是被車水馬龍掩蓋,。 斑胸鉤嘴鹛生性害羞,往往難以一窺全貌
白頰噪鹛的臉譜極具特色,,在學(xué)校它們最愛干的活計就是翻落葉 當(dāng)十一月過去,,進入冬季的尖山、營盤山乏善可陳,,盡管有個別“遲到”的鳥兒,,除去越冬的山雀與柳鶯,只見樹鷚(Anthus hodgsoni)游蕩在林間,,與它們共享地面的是黃喉鹀(Emberiza elegans),。 噪鵑-11月在水庫林地發(fā)現(xiàn)的“遲到”鳥,雄性(左)乍看上去像只烏鴉,。它們在中國北方森林繁殖
樹鷚喜愛林下地面,,也不排斥鮮花大棚。它眉紋后有明顯的黃色耳斑,。
雄性黃喉鹀 冬去春來,,候鳥北歸途中再度經(jīng)過校園,留鳥化整為零,或前往海拔更高的繁殖地,。它們?yōu)檫x擇配偶,、收集巢材而費心。4月,,黑尾蠟嘴雀(Eophona migratoria)享用櫻桃的季節(jié)里,椋鳥們尋找巢洞,,而一對棕背田雞(Porzana bicolor)相中了營盤山的小溪,,但膽小的它們只在清晨與傍晚安靜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在鏡頭中幾分鐘,其余時間段都借助泥岸上叢生的野草掩護,。等待它們的過程也不無聊,,灰頭綠啄木鳥(Picus canus)檢視對岸山上的松樹,一對翠鳥在不遠(yuǎn)處池塘邊的洞里安了家,?;液眸f雀(Sinosuthora alphonsiana)在枯草從中采集筑巢的材料,如果運氣好,,還能碰見游蕩的鉗嘴鸛(Anastomus oscitans),。 黑尾蠟嘴雀的大嘴配合舌頭能嗑開堅硬的櫻桃核
棕背田雞(屬于秧雞類,與鶴親緣關(guān)系較近)有血紅的眼睛與青色的喙,。在觀察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踩背的行為——或許它們有在這里繁殖的準(zhǔn)備
視頻狀態(tài)異常 灰頭綠啄木鳥,,是一種典型的啄木鳥...
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園,筑巢的灰喉鴉雀在收集蛛網(wǎng)
01:41 鉗嘴鸛捕食背角無齒蚌 888觀看 2彈幕 繁星低垂,,夜也不再寂寞,。4月,灰林鸮幽靈般的嘯叫在云山響起,,但從黃昏到深夜,,還是夜鷹的鳴叫最引人注意。白天他們無處可尋,,只能循聲邂逅,。林夜鷹(Caprimulgus affinis)徘徊在云山北坡,搜尋大半個校園才終于在山頂工地的燈光下看清它白色的喉嚨,。普通夜鷹(Caprimulgus jotaka)雖然喜愛盤踞高處但總是行蹤不定,。直到在畢業(yè)典禮前一周熬夜的晚上終于看到它正站在宿舍樓邊的的信號塔頂鳴聲大作。我的大學(xué)本科四年結(jié)束,,夜鷹叫還將回蕩在寂靜的校園,,陪伴夜不能寐的人-直到清晨鵲鴝的第一聲鳴唱再度響起。 每當(dāng)白天夜鷹(圖為普通夜鷹)趴在落葉中或枝干上融入環(huán)境(右圖攝影:復(fù)旦翼緣),,晚上則基本只能看剪影,。而云山頂天文望遠(yuǎn)鏡施工工地樹叢環(huán)繞,燈光使覓食的林夜鷹顯露身形
我們的非正式鳥類調(diào)查究竟觀測到了呈貢校區(qū)以及水庫周邊多少種鳥?它們的生活狀況又如何,?請期待下期——呈貢校區(qū)周邊鳥類非正式調(diào)查記錄&后日談,。
撰文:黑鳶 攝影:葦草 西紅柿炒♂雞蛋 猴子 燒瓶 朱彬彬 黑鳶 審核:西紅柿炒♂雞蛋 特別感謝:復(fù)旦翼緣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