鈐?。盒p齋,、青宮太保、董氏玄宰
鑒藏?。簝r藩寶此過于明珠駿馬,、價藩、韓繩文印
以此冊書寫風格以及鈐印“青宮太保”,,應(yīng)為1634年(崇禎七年,,甲戌)董其昌80歲致仕之后所書。此時,,董其昌獲封“太子太?!保捎谄鋾鴮懽髌方?jīng)常鈐蓋與其身份相符合之官職印,,所以此印的使用也可蠡測其創(chuàng)作時間,。此時期的董其昌行草書有比較明顯的變化,首先是用筆起伏變化豐富,,且比較夸張,比如線條的粗細,、濃淡干濕都都呈現(xiàn)出一種較大的自由度,;其次是線條愈來愈老辣,側(cè)鋒運用較多,,結(jié)構(gòu)騰挪跳躍,,線條辣而彌堅,表現(xiàn)出“人書俱老”的境界,。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董其昌八十歲《行草書題平湖弄珠樓呈蕭象林使君詩》,,其書風與本冊極為接近,款書“八十翁,,董其昌”,,鈐印為“董氏玄宰、青宮太?!?,二印與本冊同。
類似的風格還可參見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董其昌“甲戌(1634)七月”作《行書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634年作《行書顏真卿蔡明遠帖冊》,、“甲戌(1634)六月”作《行書桃李園序冊》;上海博物館藏“甲戌(1634)十月四日”作《行書各家詩卷》等,。
題跋:1.思翁自書詩四首,,有風有骨自不待言,而筆筆入化,,不但飛行絕跡,,已幾于無行地矣,。按明史,公于崇禎甲戌歲加太子太保,,是書有宮保圖章,,乃其八十一歲后所書者。純是天工,,忘乎人巧矣,,可寶可寶。乾隆乙巳(1785)十月五日,,程瑤田跋于學松師竹之齋,。鈐印:程易疇,、寶銅居士,。
2.宗伯此冊是人書俱老之境,神化不待言,。其程易疇廣文一跋,,以為幾于無行地,非但飛行絕跡,,是可謂善賞音者,。程君生平學顏書,所著九勢碎勢多心得語,。其司鐸練湖時,,以學使者一語不合,拂衣歸,,學使知而使人挽留,,則無及矣。宗伯書海內(nèi)所知,,而程君事世未有傳,,書以諗海內(nèi)之欲博聞軼事者。咸豐元年(1851)孟秋立秋日,,姚椿記,。鈐印:一草亭,、姚椿,。
3.審此為思翁晚歲筆,所謂釋形怡真之境,,其在斯乎,,其在斯乎。道光丁未(1847)申月,,詩舲張祥河識,。鈐?。合楹印?/span>
4.香光人與書俱老,,隼翼騫飛太華尖,。卻為廣文懸解得,一時彈指見華嚴,。華亭幸遇似蘭亭,,帝綱收余曙后星。偶歷滄桑無恙在,,昭陵玉匣幾曾扄,。戊寅(1938)冬孟于滬獲觀履仁道兄所藏香光遺墨,忻賞之余,,敬題二絕以識鴻雪良緣,。逋翁沈惟賢時年七十有三。鈐?。核箭S七十后作,。
5.履仁彌甥所藏董宗伯自書詩冊,飛行絕跡,,已臻化境,,而不署年月。后有青宮太保之章,,程易疇廣文以宗伯于崇禎甲戌加太子太保,,因斷為八十一歲后所作,,其言諗矣,。余于昔歲春間,徐君行可見贈董書長卷真跡,,與少傅挹齋先生者,,亦無年月,考挹齋為宜興周玉繩別字,,見葛萬里別號錄,。其官少傅,史傳失載,,其加太子太保則在崇禎三年二月,,引疾乞歸則在六年六月。董宗伯乃以崇禎四年后,,故官禮部尚書,,居三年乞休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卷中所稱有挹齋先生東山之志,,始終不渝,其昌亦出春明有日矣云云,。計其時當為崇禎六年,,宗伯亦已八十歲矣。所書較此詩冊尤精,,乃于今年五月間與蔵書三十萬卷同時被暴軍劫載以去,,而履仁所藏之冊幸得無恙,碩果僅存,,愈可寶貴,。出以屬題,為憶記數(shù)語于此,,以誌痛惜,。戊寅(1938)大雪節(jié),吹萬居士高燮跋尾,。鈐?。捍等f、高燮之璽,。"
展覽:“上海文獻展覽會”,,上海市博物館,1937年7月7日-7月25日,。
著錄:《上海文獻展覽會概要》,,第39頁,“書畫目”第3238號,,上海文獻展覽會,,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