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國書法的繁榮期,,尤其在草書領(lǐng)域,,成就更是令后世可望而不可即。學(xué)草者一般將張旭,、懷素,、孫過庭等人的法帖視為“必學(xué)”,而他們?nèi)际翘瞥?。不過,雖然這幾位水平一流,,但對于初學(xué)者來說,,他們的字都不容易學(xué)。 初學(xué)草書要明白兩個前提,,一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從行草,、章草入手,,積累一定基礎(chǔ)后再去學(xué)習(xí)大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而張,、懷的字以狂草為主,,用筆變化多端,理解和上手難度太大,,對于初學(xué)者,,形似都做不到,更別說學(xué)到精髓了,。 第二個前提是“取法乎上”,,孫過庭的《孝經(jīng)》常被人視為圭臬,但這部作品的一個致命缺點是用筆單調(diào),,稍顯雷同,,且氣韻上出現(xiàn)了燥氣,正如竇臮《述書賦》所說“虔禮凡草,,閭閻之風(fēng),。千紙一類,一字萬同,?!?/span> 在唐人看來,有一位書家的字更值得學(xué),,水平不僅在孫過庭之上,,而且張旭、李白,、懷素等都臨摹過他的草書,,此人就是賀知章。賀知章既是初唐大詩人,,也是狀元,,還開唐草浪漫主義的先河,被譽為“百代之師”,。 賀知章如今僅存下來一件草書真跡,,那就是《孝經(jīng)》,這部作品也是目前已知唐代初期最無爭議的真跡,,書法價值極高,。學(xué)界將這部《孝經(jīng)》和《書譜》合稱為唐草“姊妹篇”,并指出《孝經(jīng)》更值得學(xué),,時人稱贊:“狂客風(fēng)流,,落筆精絕……忽有好處,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也,。” 《孝經(jīng)》是賀知章晚年奉敕所作,全卷縱27厘米,、橫311.4厘米,,總計141行,、約1800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絕大多數(shù)的字不重復(fù),,因此非常適合作為“日課”長期練習(xí)。此作遞藏有序,,明末清初被倭寇搶走,,明治時期由近衛(wèi)家獻給皇家,一直收藏在宮內(nèi)廳三之丸尚藏館,。 2006年時,,上海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這件《孝經(jīng)》回國“省親”,,這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賀知章的草書以魏晉名家為師,精研崔瑗,、索靖,、張芝、皇象,、二王,、智永諸家用筆,將章草與行草結(jié)合,,并保留幾分隸意,。 《孝經(jīng)》在用筆上與《十七帖》頗為相似,順鋒起筆,,落筆輕盈,,由輕漸重,衄挫,、調(diào)鋒,,行筆中鋒,點畫遒勁秀潤,,提按有度,,不疾不徐,絞轉(zhuǎn)靈活,。結(jié)字欹側(cè)多變,以縱取勢,,高低不一,,大小錯落。章法疏密有致,,墨色枯潤轉(zhuǎn)換自然,,全卷一派中正平和之氣,,將魏晉草書的韻致與唐代書法的嚴謹融為一體。 將這部作品細細臨摹,,領(lǐng)悟其中細節(jié),,晉唐草書的技法也就學(xué)到手了,還能避免出現(xiàn)板滯俗氣的弊病,。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