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zhàn)爭后期,,各野戰(zhàn)軍縱隊改編為軍。四大野戰(zhàn)軍的軍長,,1955年授銜各有特點,。 一野出大將 一野共12個軍。成立時的7個軍軍長,,賀炳炎,、王震、彭紹輝3位上將,,羅元發(fā),、姚喆2位中將,第4軍軍長王世泰未授軍銜,。 第3軍軍長許光達,,作為紅二方面軍的代表評為 第5軍,、第9軍,、獨1軍、獨2軍、獨3軍都是起義部隊,,兵力從6000人到1萬多人,,后來縮編或者撤編,軍長未授軍銜,。 二野出大校 二野共11個軍,。軍長資歷接近,杜義德,、曾紹山,、王近山、周希漢,、李成芳,、秦基偉、王秉璋,、張國華,、劉金軒、孔慶德10位開國中將,。 第16軍軍長伊先炳按照資格也可以評為中將,,朝鮮戰(zhàn)爭中生活方面犯錯誤,被降職評為大校,。 三野出中將 三野共16個軍,。前13個由華野縱隊改編。解放戰(zhàn)爭中,,三野打仗最多,,殲敵數(shù)量最多,但是將領資歷偏低,。13位軍長,,劉飛、滕海清,、孫繼先,、陶勇、王必成,、成鈞,、張仁初、聶鳳智,、周志堅,、譚希林10人中將,朱紹清,、胡炳云,、謝振華3人少將,。 第33軍、第34軍,、第35軍是起義部隊和山東地方部隊合編,,3個起義軍軍長未授銜。 四野出上將 四野18個軍,,前12個軍由東野縱隊改編,,源自紅一方面軍部隊。12個軍軍長,,李天佑,、劉震、韓先楚,、鄧華,、洪學智、黃永勝6位上將,,吳克華,、萬毅,、詹才芳,、梁興初4位中將,賀晉年,、鐘偉2位少將,。 第50軍、第51軍,、第52軍,、第53軍都是國軍起義部隊,曾中生是開國中將,,其余3位軍長未授銜,。 1952年10月,為了入朝參戰(zhàn),,54軍由44軍和45軍合并組建,,軍長丁盛少將。 1952年11月,,第55軍由第21兵團縮編,,是長沙起義部隊,軍長陳明仁上將,。 華北軍區(qū)部隊 華北軍區(qū)有13個軍,。華北軍區(qū)3個兵團下轄第60軍到第68軍,9位軍長中,,王新亭1位上將,,韋杰,、劉忠、鄭維山,、曾思玉,、蕭新槐、韓偉,、文年生7位中將,,邱蔚1位少將。 1949年1月,,第69軍由華北軍區(qū)第7縱隊改編,,副軍長周彪中將,副政委漆遠渥少將,。1949年3月,,第69軍番號撤銷,縮編為華北軍區(qū)獨立第205,、第206師,。 1949年1月,第70軍由華北軍區(qū)第14縱隊改編,,政委甘渭漢中將,,副軍長石志本少將。1949年9月,,第70軍縮編為華北軍區(qū)獨立第207師,。 1949年9月,綏遠起義國軍部隊改編為第23兵團,,董其武任兵團司令,,下轄第36軍、第37軍和騎兵第4師,。1952年12月,,第23兵團縮編為第69軍,董其武任軍長,。 第69軍軍長董其武是開國上將,,第37軍軍長張世珍是開國少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