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共和國(俄文:Респу?блика Алта?й;阿爾泰文:Алтай Республика;拉丁文:Respublika Altay)是俄羅斯聯(lián)邦主體之一;原名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1992年改為今名。 歷史溯源 阿爾泰共和國位于歐亞大陸中心,、西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山地,,范圍在東經(jīng)84°00’至89°50’、北緯49°05’至52°35'之間,。 東鄰圖瓦共和國,、南與哈薩克斯坦、中國和蒙古接壤,,北與科麥羅沃州比鄰,、西北是阿爾泰邊疆區(qū)面積92600平方公里。 阿爾泰共和國是西伯利亞聯(lián)邦管區(qū)的一部分其中心城市及首府是戈爾諾—阿爾泰斯克,,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3641公里,、比莫斯科時間早3個小時。 該共和國地形較為復雜山巒起伏山間谷地和山前坡地與山頂?shù)貐^(qū)海拔高度相差較大,,主要山脈在東南部即卡通山脈和庫賴山脈,。 在西北部是較低的切金山脈和巴謝拉克山脈,,別盧哈山海拔4506米,是西伯利亞最高的山脈,。 山間低地是草原主要有阿拜草原,、庫賴草原和喬亞草原等山巒眾多,湖泊遍地也是該地區(qū)的重要地理特點,。 當?shù)刂饕丝谑前柼┤耸褂冒柼┱Z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吉爾吉斯—奇普恰克語支,,無本民族文字使用俄文字母與維吾爾人、哈薩克人進行語言交流但是阿爾泰族不信伊斯蘭教而信奉原始薩滿教后部分改信東正教,。 阿爾泰人分為南北兩支北支阿爾泰人在沙俄時代被稱為黑韃靼人,,包括土巴拉爾人、切爾坎人,、庫滿金人,。 南支阿爾泰人曾被稱為白卡爾梅克人、阿爾泰卡爾梅克人,、山地卡爾梅克人等,,包括純阿泰人、鐵連基特人和鐵列烏特人,。 就拿族源而言北支由突厥,、薩莫迪和烏戈爾等部落長期混合形成,南支主要由6世紀—8世紀分布在當?shù)氐墓磐回什柯渑c13世紀,、15世紀—18世紀移入阿爾泰區(qū)域的蒙古部落混合而形成,。 阿爾泰地區(qū)曾長期處于準噶爾蒙古人的統(tǒng)治之下,1756年沙俄邊防當局迫使阿爾泰人歸屬俄國,。 根據(jù)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阿爾泰共和國的區(qū)域長期以來都是屬于蒙古衛(wèi)拉特部---準噶爾人的統(tǒng)治下,1679年,,準噶爾部與清朝開戰(zhàn),,準噶爾兵敗,,從此這部分區(qū)域都歸屬清政府的管制之下,。 1864年,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邊防當局迫使阿爾泰人歸屬俄國,,從此面積大約9.26萬平方千米的阿爾泰地區(qū)遂被并入俄羅斯版圖。 阿爾泰地區(qū)的面積和我國的一個浙江省面積相當,,但是人口卻只有區(qū)區(qū)的幾十萬人,,可謂是地廣人稀。 因為受地形,,經(jīng)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阿爾泰共和國至今都沒有通鐵路,,只有通過極少數(shù)的公路和航空通道與外界相連。其政府駐地是戈爾諾-阿爾泰斯克市,。下面有10個行政區(qū),、88個行政村和1個市。 由于阿爾泰共和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屬于山區(qū),,所以木材加工業(yè)發(fā)達,。目前阿爾泰共和國境內(nèi)共有17家林場,其中多數(shù)為私人經(jīng)營,,還有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制材廠和家具廠,。 此外該共和國稀有金屬和貴金屬儲量巨大,但是開發(fā)的程度較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豐富的資源都將成為阿爾泰共和國發(fā)展的動力之源。 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