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文明的舞蹈理論極為獨特,,不是娛樂,是與天地溝通的途徑,,并且一開始就創(chuàng)立了一套精確的形式. 能治病的舞蹈一定是精確的,,沒有對人體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是不會有藥效的,。 2.伏羲命陰康創(chuàng)作大舞戲,,為了給民眾治病?;顒踊顒痈觳餐?,并不能治病,舞蹈時獲得了天人感應(yīng),,病可自愈,。與天地萬物相通,大舞戲所以稱“大”,。 3.薛顛言:“莊子吐故納新,,合于呼吸,以求難老,,漢華佗氏因而廣作五禽戲(虎鹿熊猿鳥),,運動鍛煉身心,以強精神,。”認為五禽戲承接了莊子的學(xué)問,。 4.練拳練得有沖動,,于是止住動作,,不敢動了。孫祿堂看過道經(jīng),,但沒有采用道經(jīng)的靜坐法,,而是遵守拳法,,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丹田是肚臍里面深三分處,不是肚臍下面三分,。 5.弓背與弓弦咬合得不緊,弓就崩潰了,。兩臂相弓的咬合處,,在兩肩胛骨中央的兩節(jié)脊椎上,是武術(shù)的要點,,也是修道的要點,,道家龍門派的著名功法——腦后飛金精,就是運動兩臂,,來刺激這一部位,。 人駝背就是駝的此處,此處駝了,,體質(zhì)便大壞,。此處應(yīng)該凹入,方為正常,。在拳術(shù)而言,,尤其要作意,感到此處是深洞,,直通穿胸,。 薛顛所言的“空胸”,指的是此處空,,由后背向前空,,而不是凹胸。凹胸令脊椎彎曲,。脊椎萎靡不振,,練拳就無效了。此處是陽剛之氣的源泉,,如不通暢,,人會萎靡。 6.形意拳練的第一拳劈拳便是鍛煉呼吸,,強肺的,。肺部不強,而做劇烈運動,,會“炸肺”,。肺部負擔(dān)過重,,氣管受損。中學(xué)生們跑一千米,,才能體育及格,,小孩們跑完后往往痛苦不堪,炸了肺,。體育課讓小孩硬性達標,,而不做強肺訓(xùn)練,越鍛煉越損傷身體,。筆者中學(xué)有一位體育老師,,教給學(xué)生深蹲法,作為長跑的準備課程,。深蹲時,,兩臂平伸在胸前,緩緩蹲下站起,,起到鍛煉肺部的作用,,與劈拳有異曲同工之妙。 7.氣沉丹田有個小竅門,,兩臂舉過頭頂,,氣就下沉了。太極拳譜曰“有上就有下”,,正是此理,。上舉才能下降,形意拳的起式和收式都是兩臂上舉的動作,,強調(diào)氣沉丹田,。氣沉丹田一開始難做到,得等打拳打得周身發(fā)熱時,,兩臂一上舉,,小腹中覺得有了一塊酥甜甜的東西——這是氣沉丹田,不是硬壓,。 8.三體式為:一步向前邁開,,兩足分出前后。前腳直指正前方,,后腳外撇,,重心在后腳。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后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氣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樁片刻,,前手與胸部感應(yīng),,會不自覺地上抬。后手與腹部感應(yīng),,自然有降力,,如不控制,會縮貼到腹上,。 9.骨重——骨頭的密度大,,骨髓飽滿。骨髓是精,,薛顛說練精化氣的方法是頭上頂,、尾椎中正,頭是陽氣聚集處,,尾椎是督脈開始的地方,,督脈是陽脈,頭和尾相對了,,精氣孕化,,會生髓。骨頭的硬度是髓滋養(yǎng)出來的,,得到充分養(yǎng)料的花,,總是葉挺枝堅。另一個增強骨骼密度的方法是——叩齒骨自堅,,讓上下牙輕叩,,就是堅骨之法! 10.肩窩是鎖骨內(nèi)凹陷處,。練拳時,,后背是最敏感的,氣血變化大,。肩窩里的筋撐圓,,后背的熱就能傳到肩窩里,鎖骨一溫?zé)?,?nèi)臟就受益了,。肩窩不通,像人死死地憋著一口氣,;肩窩通透,,像把氣吐出去了,所以名為“肩窩吐氣”,不是肩窩凸起,。 11.不刺激肌肉群,,才能鍛煉到筋,薛顛指出方法為一吸手腳心,。手腳心是筋的竅門,,手腳心凹陷,便牽動了筋,。吸腳心為“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鉆鉆”。不是腳趾像鉆頭鉆地,,而是腳心內(nèi)含,、十趾抓地后,感到有股勁像鉆頭似的往腳心里鉆,,一直鉆到身體內(nèi)部,,引發(fā)身體做出水母一樣的抽縮動作,這便是練筋了,。抽縮極快,,不可控制。吸著手腳心來練拳,,突然會小腹一緊,,脊椎震動,厲害的能彎了腰,。這是牽動了小腹的筋,。有人說八卦掌不利于技擊,身法靈活,,擊打力卻不強,。其實,八卦掌訓(xùn)練之初,,只練“吸腳心”一點,,一日走三百圈,兩個月后就有了筋力,,擊打能力很強,。 12.“脊椎中正才能練精化氣”的道理,前面薛顛已經(jīng)重復(fù)過多遍了,,這里再次強調(diào),,可見真是重點。脊椎中正的竅門,,為“耳朵與肩對齊,,鼻與肚臍對齊”,,還有一個書外的竅門,是“后腦勺與后腳跟對齊”,,形意拳中叫“坐滿后腦勺”,。 擺正腦袋與脊椎的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在日常生活里,頭部后仰的情況不多,,頭不正,,多數(shù)是前傾,,所以要挺直脖子,,腦略后靠,與后腳跟對齊,,猶如一個人坐下,,把后背穩(wěn)穩(wěn)地靠在椅背上——這就是“坐滿后腦勺”。 13. 足弓是人體精華,,練武時要好好保養(yǎng),,站樁時十指抓地、足心內(nèi)含,,便是在保養(yǎng)足弓,。站樁有時用腳跟站,有時用前腳掌站,,便是在訓(xùn)練足弓,。站樁忌諱全腳掌平均用力,會壓傷足弓,。平足的人不利于發(fā)力,。稱為足弓,說明這根骨頭像弓一般有著射力,。 14.站樁站的是反應(yīng),,站了兩小時,忽然自發(fā)地一動,,流暢之極,,兩小時里的酸麻癢脹頓時全消。求出這一動,,站樁便可結(jié)束,。 站樁如陳酒,時間越久味越醇厚,。李老喜歡去八大處,,上世紀八十年代,,八大處山區(qū)還少有游人,李老爬到山腰,,找一處林子,,一站就一個上午,有時晚上才回來,,好比是下象棋下得過癮,,忘了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