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勵是個理想主義者。 《里斯本丸沉沒》北京首映禮上他說“不能等歷史遠去”,,說明他一直在固守一種信念: “打撈”歷史。 不讓歷史隨著故人紛紛離去而被遺忘,。 因此《里斯本丸沉沒》之于方勵的意義是傾訴,,通過一段悲劇賦予其深遠的意義。這意義絕不是仇恨,,而是銘記,。銘記那些英倫三島上已紛紛離世的人們,銘記那些在日寇槍口下駕著輕舟從海里救人的漁民,。 “東極島”也在中國人眼中平添了一分自豪: 刺刀之下,,即便旭日如何耀眼,漁民們沒有丟棄良知,。 正因為漁民的勇敢,,被他們冒險藏起來的三名英國士兵才得以輾轉回到祖國,向世人揭露“里斯本丸”沉沒的真相: 1942年,,“里斯本丸”滿載一千多名英軍俘虜在日軍的押解下從香港趕赴日本本土,,其間這艘貨輪被美國海軍“鱸魚”號潛艇誤判擊沉。 從被擊中到沉沒的二十多個小時里,,船上分別關押在三個艙室中的英軍戰(zhàn)俘求生,、反抗,被日本軍隊擊殺,,被中國漁民救下,。最終828人沉入海底,384人被漁民送上岸,。 很多年后,,這些九旬老人在方勵的鏡頭下無不淚目,他們盡量保持理智地說: “戰(zhàn)爭中我們都在各盡其職”,。 為此,,方勵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走訪調查,從英,、中,、美、日四國的幸存者和家屬那里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 武士道,,血之海 里斯本丸號船長的兒女在鏡頭中說了很多中國人稍感“解氣”的話: 已是古稀之年的“孩子”說: “他(船長)作為戰(zhàn)犯回國后,有兩三年沒有工作,,我以為他是'怪蜀黍’,,至今我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日本陸軍在里斯本丸上犯下了極大的罪行,,如果不是戰(zhàn)敗,,可能他們會成為英雄,也會成為“驕傲”,,好在他們戰(zhàn)敗了,,這才有了一番生者的遺憾。 同樣對孩子有所隱瞞的,,還有當年攻擊里斯本丸的美國潛艇水兵,。去世多年后,他們的兒女在方勵那才得知父親的夢魘—— 自己擊沉了一艘滿載英國戰(zhàn)俘的貨輪,,這位水兵得了戰(zhàn)后應激創(chuàng)傷,,他只得退伍。 愧疚,、自責纏繞著他直到入土,。 英國人說得很明白: 這跟美國人無關,因為當時日軍故意把平民和軍用物資混在一起,,造成了很多悲劇,。 至于舊日本帝國政府,卻在意氣風發(fā)時面對指責回應,; “這是污蔑,,我們一直很Nice?!?/span> 戰(zhàn)后隨著許多資料曝光,,世人漸漸得知戰(zhàn)爭中日軍的種種暴行,里斯本丸號被擊中時,,面對已經(jīng)注定要沉沒的貨輪,,日軍很自然地選擇撤離所有軍人和日本船員,留下幾個人的“敢死隊”,,把關押英軍戰(zhàn)俘的艙門封死,,當他們看到英國人紛紛逃出來時,立即開槍射殺,。直到寡不敵眾被扔進海里,。 但船還是沉了。 三號倉的戰(zhàn)俘為了給大家爭取時間極力搶救,,錯過了逃生的最佳時刻,,兩百多人沉入海底。 剩下的那些跳入大海的人還要面對周圍日軍的持續(xù)射殺,,有的人崩潰了,,選擇松開木板沉入海中…… 這是后來幸存老兵們對方勵講述的記憶,。 我覺得需要說明一下: 舊日本帝國軍隊從來就不是“武士”,只是一群武裝到牙齒的懦夫,。他們沒有武士應有的榮譽感和羞恥心,,更無從談起“武士道精神”,作為暫時的勝者,、必然的敗者,,從南京到巴丹,陸海軍“馬鹿”們一直完美詮釋著無恥和野蠻,。 因此《里斯本丸沉沒》中有一個細節(jié)值得注意: 日軍于海面上射殺英國戰(zhàn)俘,中國漁民劃著舢板過來救人,。當日本人意識到中國人想把英國人撈出來時竟紛紛停止了射擊,,甚至也都加入了救人的隊伍中。 原因很簡單—— 有人目睹了他們的罪行,,會把這一切公諸于世,。 二 見舊物,很傷感 罪惡之人不會因為善舉而感到羞愧,。 勇敢之人不會因為惡行而恐懼怯懦,。 在世(《里斯本丸沉沒》拍攝時)的老兵們回憶著自己被中國人救下后的日子,有人說這是“來自天堂的善舉”,。伴隨他們終生的,,是自己的子女對方勵的訴說: 做夢的時候說夢話講日語“嗨……”、半夜醒來大叫,、性格變得敏感易怒,、偷吃食物并把喂馬的飼料藏起來…… 孩子們不了解自己的父親為什么變成這樣,父親們也一直不愿意把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孩子們,。 直到方勵在一位幸存老兵家屬的家中看到一張紙條,,那是他留給弟弟的寄托。 方勵說: “我去抽根煙,,我受不了了……” 然后他走出屋子抽煙,,眼睛看著前方,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與還能與家人團聚的老兵相比,,那些在里斯本丸號沉沒后陸續(xù)死去的人,留給家人的或許只有一張泛黃的照片,,或一封難舍的家書,。一位老人說“我再也沒見到我的爸爸……”說著說著他哭了。 那是在泰晤士河畔,,倫敦和東京一樣,,充滿了現(xiàn)代文明的氣息,。 但在七十多年前,許多人無法再看到世界的變化,。 那時侵略者錯以為“武運長久”,,被蹂躪者堅守著最后的尊嚴。 此時,,方勵已經(jīng)把視角轉向生者,,尤其是老兵的孩子們—— 沒有人比他們更懂得和平的意義。 曾經(jīng)的戰(zhàn)俘們回憶著在里斯本丸上英勇反抗的戰(zhàn)友,,為了戰(zhàn)友他們也可以做出犧牲,。只是把遺憾留給了自己的家人。 也許戰(zhàn)爭會讓人瘋狂,,只有當一切都結束之后,,活下來的人才能告訴別人: “那天,我看著一個人沉入海中,,這是我眼中的他最后的樣子,。然后……我這一生都活在陰影中?!?/span> 三 再見了,,爸爸! 《里斯本丸沉沒》對觀眾而言是珍貴的,,不可復制的,,它沒有任何演繹和修飾,沒有片面地頌贊“仁者無敵”,,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是回憶,、遺物和大量動畫場景的還原。 “丸”在日語中多用于愛稱,,具象的表述是“圓的”,、極圓滿的。古時日本多在船只上用“丸”表達一種祈福,。但“里斯本丸號”顯然沒有得到祝福,,它承載著一船的罪惡,也承載著一船的悲傷,。 這種承載一直持續(xù)到2019年,,一群從英國萬里迢迢來到東極島的老人們聚在一起,感謝當時唯一在世的參與救援的中國老人,,然后他們念誦自己的感言,,念著念著還是會哭出來。這群“孩子”站在船上向海中灑落花瓣,,祭奠他們永遠見不到的父親,。 我看到背景板上有一句中文: “再見了,,爸爸!” 此時身邊已經(jīng)有觀眾開始抽泣,。 人類的感情總是共通的,,我想。 縱然在1945年之后,,隨著鐵幕落下,,曾經(jīng)的“大英帝國”幾度成了我們咬牙切齒的敵人,可我依舊相信在那片鮮血暈染的海面上,,善良的中國人沒有想那么多,。他們撈起來了生的希望,也讓英國人至今感念身處地獄時來自天堂的曙光,。 2024年9月1日,,《里斯本丸沉沒》舉行首映禮,影片最后說明那些幸存老兵和老漁民分別在2020年—2021年陸續(xù)離世,。 這就是方勵所說的“打撈”一段歷史的意義。 我們身處的世界至今也沒有擺脫戰(zhàn)爭的陰影,,無論東西方都有各種理由去捍衛(wèi)自己的價值觀,。但我希望看到這部紀錄片的人能記住所有老人的眼淚,那是對父親的遺憾,,也是對未來的奢望: 無關仇恨,,珍惜和平。 雖然我知道這是理想主義者心中的囈語,,如方勵,。那年他去拍《后會無期》,在舟山聽說了這段故事,,然后他就去探尋,,代表中國人去追尋一段歷史,他認為這段歷史中有同胞的勇氣,,也有人性的光芒,。 當年參與救援的舟山漁民之一林阿根老人(中) 那位拍攝時唯一健在的老漁民寵辱不驚地說著當時救人的場面,方勵不是第一個記錄的人,,在他之前,,英國政府感謝過,還饋贈過他們,,但漁民們拒絕了,。 那時他們就沒有邀功,也沒有接受贈款,。 老漁民在面對遠道而來的英國人時坐在椅子上,,曾經(jīng)的伙伴們早已故去,。那一代人經(jīng)歷的事情太多,見證的歷史也已泛塵,。 倫敦在哪里,?東京又在哪里? 也許老漁民這輩子都不知道,。 但他肯定知道天底下的人,,無論說著何種語言,穿著各色衣裳,,總是有情感的,。 就像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老兵的兒女、水手的兒女,,還有里斯本丸號船長的兒女,。他們共同的回憶是對過去的告別,或傷感或慚愧,。 “再見了,,爸爸!” 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悲哀,。 ? 《四味毒叔》是由譚飛、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等人發(fā)起的影視文化行業(yè)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制片人、編劇,、演員,、經(jīng)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fā)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fā)自內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