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項羽不想當皇帝的,,那是對歷史絕對的誤解。 史記能夠成為天下共主,,進而分封天下,,那是靠武力打出來的。
巨鹿之戰(zhàn)時,,楚軍名冠諸侯,當時各諸侯國來救援趙國的軍隊有十幾座大營,,都不敢輕易出兵,,只有項羽命令楚軍出擊,而諸侯軍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zhàn),。 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聲震天,諸侯軍人人膽戰(zhàn)心驚,,于是打垮了秦軍,,項羽召見各諸侯軍將領,他們進入轅門時,,個個都跪著前行,,不敢抬頭俯視。 項羽從此成為諸侯聯(lián)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順于他,。 如果看這段記載,感覺項羽完全掌控了天下諸侯的軍隊,,諸侯都非常害怕他,,項羽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掌權者,,其實并非如此,。 項羽不是不想稱帝,而是有原因的,,至少有三個原因: 1,、項羽頭上還有個楚懷王。 在名義上,,當時的項羽是楚國上將軍,,也是諸侯聯(lián)軍的上將軍,項羽的頭上還有個楚懷王,此時的項羽是不可能稱帝的,,他必須要先解決楚懷王,,才能稱帝。 秦朝滅亡后,,項羽派人向楚懷王報告請示,,楚懷王說:按照約定辦。 所謂的約定就是:先入關中者為王,。 先進入關中是劉邦,,但是項羽根本不可能封劉備為關中王,也不愿意聽從楚懷王的命令,,而是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不是不想稱帝,而是太想稱帝了,,但稱帝是需要流程與手段的,。 項羽雖然是楚懷王手下的大將軍,但分封天下卻是項羽來封的,,因為他掌控了兵權,,又在巨鹿之戰(zhàn)中成為天下共主。 項羽封楚懷王為義帝,,自封為西楚霸王,。 項羽以下封上,以臣封君,,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注意了,項羽封楚懷王為義帝,,義是假的意思,,帝是帝王的意思,而項羽分封的其他人都是諸侯王,,義帝居于諸侯王之上,。 帝比王高,義帝自然成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也是項羽準確取代的位置,。 只要義帝死了,那么下一個帝就是項羽,,這其實就是項羽準備稱帝的趨勢和準備,。
沒多久,項羽派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殺死了楚懷王,掃清了稱帝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2,、項羽擔心其他諸侯反叛。 雖然諸侯軍將領看項羽是俯視,,對項羽是頂禮膜拜,,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項羽與諸侯軍的關系是松散的聯(lián)盟從屬關系,。 項羽并不能完全控制諸侯聯(lián)軍,,同時項羽最擔心的就是:諸侯軍聯(lián)合起來對付他。
項王就分封天下,,封將領們?yōu)楹钔酢m椡?、范增疑心劉邦將來占有天下,,不想讓他稱王關中,但既已和解,,又怕違背原約,,諸侯反叛,他們就暗中商量說:“巴,、蜀道路險惡,,秦朝被遷徙的罪人都居住蜀地。 于是劉邦被封漢王,,項羽把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給三個秦國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 這三個諸侯王其實是防備劉邦的,。 這里面有一句“恐諸侯叛之”,就是擔心諸侯反叛,,這說明項羽對其它諸侯的控制并不強,,項羽想要稱帝,能否得到所有諸侯的擁戴也是個未知數(shù),。 事實上,,并非所有諸侯都服項羽的。 比如田榮,、彭越,、陳馀這些人就不服項羽,尤其是田榮,,項羽分封天下還不到一個月,,田榮在齊地起兵反叛項羽,而這邊劉邦也發(fā)動了還定三秦的戰(zhàn)爭,。 項羽左思右考,,決定先平定齊國田榮的叛亂,再來對付劉邦,。 項羽很擔心諸侯反叛,,他想稱帝,必須一個一個來解決不服從的諸侯,,他擔心諸侯聯(lián)合起來反叛,,這樣平定對方的難度就比較大。 光是齊國的叛亂,,項羽至始至終都沒有平定,,更不用說其他諸侯國了。 3,、項羽最大的敵人是劉邦,。 范增多次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是最大的敵人,項羽并不傻,,但是項羽擔心自己食言,,而引發(fā)諸侯聯(lián)合以對抗自己,這些諸侯如果再與劉邦聯(lián)合就更難對付了,。 項羽在鴻門宴為什么放過劉邦,? 不是項羽仁慈,也不是項羽不想殺劉邦,,項羽擔心引發(fā)連鎖反應,,再就是攻打劉邦,,沒這么容易能消滅劉邦,劉邦怎么說也有10萬軍隊,,項羽雖然軍隊數(shù)量多于劉邦,,但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諸侯聯(lián)軍,真打起來,,這些人并不可靠,。 項羽并非不想稱帝,他必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稱帝,,到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前,項羽只完成了解決義帝的事,,齊國的叛亂沒有平定,,劉邦的叛亂也沒有平定,就進入了楚漢戰(zhàn)爭,。 稱帝是政治目的,,必須用政治手段來解決,光有武力強大是不行的,,到頭來沒有人服你,,稱帝也是光桿司令,項羽并不傻,,他在政治上的能力雖然不如劉邦,,但絕對不是傻子,他只是失敗了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