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朝明是我最近兩三年非常喜歡的一位經濟學家。讀下來,,發(fā)現(xiàn)他既有原創(chuàng)性,,又能以一套清晰的框架來解釋目前世界一些經濟體遇到的問題。辜朝明在學術上的雄心也很大,,試圖用自己的框架來補充過去的宏觀經濟學不能解釋的問題,。這從他質疑私營部門總是追求利潤的假設,提出宏觀經濟學的另一半,,就可以看出,。 之前也寫過一篇關于他的文章:當人們不再愿意從銀行借錢——辜朝明版《大衰退》。最近又讀了他的新作《被追趕的經濟體》,,是在之前《大衰退》基礎上對自己宏觀經濟解釋框架的進一步完善,。 1. 概而言之,辜朝明用兩個概念來回答這個圣杯級問題:為什么一個強大而有活力的經濟體會失去增長動力并陷入長期停滯,。這兩個概念,,一個是他早前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另一個是這本書里要講的“被追趕的經濟體”,。 這兩個概念在底層其實都是為了解釋一個現(xiàn)象:為什么即使利率再低,,企業(yè)和個人也不愿意再借錢了。這個現(xiàn)象發(fā)生在1990年代之后的日本,發(fā)生在2008年之后的美國,,某種程度上也發(fā)生在2022年之后的中國,。 “資產負債表衰退”給出的答案是,在如當年日本資產泡沫破滅后的情況發(fā)生時,,企業(yè)和個人更傾向于去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追求“債務最小化”,而不是去借錢投資來追求“利潤最大化”,。 “被追趕的經濟體”這個概念給出的答案是:因為企業(yè)沒有辦法在國內找到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投資回報率很低,無利可圖,,所以企業(yè)不愿意借貸投資,。造成投資機會少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技術創(chuàng)新停滯,,第二個原因是海外資本回報率更高,,所以企業(yè)更愿意出海。這種情況更經常發(fā)生在發(fā)達經濟體身上,,所以辜朝明稱為是“被追趕的經濟體”,。 2. 為什么借錢這件事這么重要?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當一個國家人人都在儲蓄,,而沒有人借錢時,經濟就不可避免會陷入萎縮狀態(tài),。凱恩斯把這種情況稱為是“節(jié)儉悖論”:所有人都想存錢,,引發(fā)了經濟衰退,結果沒有人能夠真正達到自己存錢的目的,。這就是通縮螺旋,。 后來經濟學家把這個現(xiàn)象稱為是“合成謬誤”。也就是說,,每一個個體的行為單獨來看都是理性的,,但是加總在一起,最終導致了壞的結果,。 比如今天人人都在說的“卷”就是一個合成謬誤的例子,。咖啡行業(yè)是比較容易通過差異化來實現(xiàn)定價階梯的,,但是一旦有一家公司開始打價格戰(zhàn),,結果就是所有公司都被迫卷入價格戰(zhàn),導致行業(yè)里所有公司的經營利潤下降,,進而沒有更多錢可以投入到差異化產品的研發(fā),。 辜朝明說,存在“合成謬誤”,一加一不等于二,,正是宏觀經濟學有趣的地方,。“如果一加一永遠等于二,那么我們只需將所有的住戶,、企業(yè)行為進行加總,,便得到了總體結果…我們也就沒有理由去區(qū)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這兩門學科了,。但是,,當不同行為之間的互動和反饋回路產生合成謬誤問題時,一加一通常不等于二,,這就是宏觀經濟學(不是將所有微觀經濟結果進行簡單加總)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講,微觀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將外部環(huán)境視為給定,,而宏觀經濟學則是一門關于反饋回路的科學,。” 通縮就是一種反饋回路。因為人們都在增加儲蓄,,沒有人愿意貸款,,導致經濟活動活躍性下降,人們收入下降,,這時候人們會把收入中更高比例用來儲蓄,愿意借錢的人更少,。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xù),,直到經濟發(fā)展到人們在必要的消費之外沒有更多收入可以用來儲蓄了。這時候,,經濟就會穩(wěn)定下來,。 借錢和花錢對于經濟增長是必要條件。辜朝明說:“想要經濟實現(xiàn)增長,,就要不斷出現(xiàn)對企業(yè)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以及值得消費者借貸消費的必備商品。” 3. 為什么居民和企業(yè)這些私人部門會變得不愿意從銀行借錢,,哪怕利率再低,? 辜朝明的解釋是,借款人消失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他們在國內找不到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因此寧可去投資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第二,,他們的財務狀況惡化,,因此在修復資產負債表之前不會再去借錢。 第一種情況的例子,比如工業(yè)革命前的整個世界,,因為技術發(fā)展的停滯,,導致并沒有那么多需要借錢去投資擴大產能的機會,所以1800年之前的全球經濟增長曲線幾乎是平的,。再比如今天的發(fā)達經濟體,,辜朝明稱之為“被追趕的經濟體”,發(fā)達經濟體的資本回報率遠低于新興經濟體,,因此發(fā)達經濟體的跨國公司們寧肯去投資新興市場,。當然,好處是這讓新興經濟體得到了他們渴求的外商直接投資,。 第二種情況的例子,,比如1990年后的日本。日本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直接原因是資產泡沫破滅,,房地產價格暴跌,。當時日本商業(yè)地產價格的跌幅達到87%,房地產價格的暴跌直接影響到了企業(yè)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 原因很簡單,,假設你本來有一套房子價值1000萬,現(xiàn)在這個房子跌到只有500萬了,,即使在1000萬的時候你也不會把它賣掉,,但是到500萬的時候,你肯定還是覺得自己變窮了,,需要消費降級一下,。如果很不幸你把這套房子抵押給金融機構借了600萬,那很不幸現(xiàn)在你還要給銀行再追加一些資產做抵押,,你會覺得自己更窮了,。 所以,資產價格暴跌往往是導致家庭和企業(yè)不愿意借款的重要原因,。資產價格下跌,,你的負債不會有變化,但是你的資產一下就變化了,,這會讓你覺得突然變窮,。 辜朝明說,資產負債表衰退有一個討厭的地方在于,,除了努力改善資產負債表,、停止借錢停止消費的當事人之外,其他人很難感知到這個變化發(fā)生,。因為對于借款人而言,,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投資失誤,,會保持沉默;對于貸款人而言,,只要這些借款人沒有違約,,仍然在還錢,也不會說什么,。“每個擁有現(xiàn)金流的人都假裝一切很好,,經濟學家需要費盡周折才能找出經濟中真正發(fā)生的問題。” 資產負債表衰退最早正是辜朝明研究日本經濟發(fā)展時提出來的,。2002年以來,,盡管日元利率已經為零,日本公司仍然不愿意借款,,而是傾向于儲蓄,。還出現(xiàn)了一個術語叫“現(xiàn)金流管理”,指的是包括對外投資在內的所有支出,,都必須由企業(yè)的經營性現(xiàn)金流來提供,。 辜朝明認為,這才是日本經濟在過去30年陷入停滯的罪魁禍首,。“一旦經濟陷入通縮螺旋,,收入和資產價格將進一步下降,修復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任務就更加困難,。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阻止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huán)。” 因為人們失去了借錢的意愿,,所以,,貨幣政策在這個時候失去效果。貨幣政策的邏輯是,,中央銀行通過量化寬松政策向銀行和金融系統(tǒng)注入盡可能多的流動性,以便讓銀行有更多的錢可以借給公司和家庭,。但是,,借款人的消失,讓流動性被困在金融體系里,,沒有辦法進入到實體經濟中,。 辜朝明給出的方案是:如果是處于資產負債表衰退,那么政府應該扮演從金融系統(tǒng)借錢的最后借款人角色,,也就是要通過擴大財政支出的手段,,來讓經濟體走出資產負債表衰退;如果是因為缺乏國內投資機會,,“正確的應對措施是增加政府支出并輔以減稅和放松管制,,以提高資本回報率,。” 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該扮演不同角色,,這也是辜朝明的核心觀點之一,。 簡單總結一下,辜朝明解釋為什么一個經濟體增長放緩,、甚至進入停滯,,給出的理論框架是:資產負債表衰退和被追趕經濟體。在這兩種情況下,,私人部門都不愿意再從金融機構借錢,,前者是因為要優(yōu)先儲蓄以修復資產負債表,后者是因為在國內缺乏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所以更愿意出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