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湯是傷寒論的名方,多用于回陽救逆,但目前許多人知道的四逆湯可能少了關鍵的一味,。流傳最廣的宋本傷寒論(也即通行本)四逆湯僅有三味:生附,、干姜、炙甘草,;而桂本的四逆湯則有四味,,還有一味人參。 這兩天在對比湘古本,、桂本的經(jīng)方異同之后,,我無意發(fā)現(xiàn)湘古本傷寒論也許能解釋為什么會有兩個版本的四逆湯: 個人認為經(jīng)過數(shù)次易稿的傷寒論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1.宋本傷寒論(包括金匱) -> 2.湘古本傷寒論 -> 3.桂林古本傷寒論。很有意思的是,,介于宋本和桂本之間的湘古本(注意這并不表示三者是以緊挨的順序出現(xiàn)),,其中的四逆湯既有不加人參的,也有加人參的,;并且不加人參的條文僅有2條,,加人參的條文則有5條。(注意:條文數(shù)量未必十分準確,,因無法查閱到湘古本原稿) 因此,,造成四逆湯差異的原因并不復雜,很可能就是易稿而已,。過程可能是這樣的:
仲師改進四逆湯這件事從藥理上也講得通,,四逆湯證大多是陰陽兩亡的危癥(也可用于較嚴重的陰陽兩虛和里寒),附子,、干姜主陽,,而炙甘草、人參可以益陰,,加入人參還能大補元氣(如獨參湯),,所以能增強挽救危難的效果。
最后,,有一條好消息: 湘古本與桂本存在差異的經(jīng)方,,我已更新到 dagongji.cn 網(wǎng)站上,今后查看經(jīng)方時,,就可以看到桂本與湘古本的區(qū)別,,由此也多了一個重要的參考,甚至可以窺見一點點經(jīng)方的演進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