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無錫山水西路成為真正的水果之路,醉李,、楊梅相繼上市,,太湖岸邊的白旄灣也迎來了豐收季。本月已去了四趟白旄灣,,收獲頗豐,。2號幸運拍到精彩的鶚抓魚;10號拍到一對斑魚狗,;16號發(fā)現(xiàn)水雉增加到4只,,還去探訪了無錫狀元孫繼皋墓;18號首次在白旄灣拍到紅隼和斑姬啄木鳥,。 周日去白旄灣觀鳥,,幸運地拍到鶚抓魚,水雉一對,,還見到蒼鷺一只,,戴勝三只一起。白旄后灣停車,,走小路進去,,右轉(zhuǎn)沿著水溝往北走。水溝旁的樹林里,,有一些暗綠繡眼鳥和純色山鷦鶯,。不久來到白旄灣西北側(cè),立刻就看見兩只水雉,。 水雉剛開始距離岸邊稍近,,后來往湖中間飛去了,還好是順光。 斑嘴鴨也不少,竟然還有一只綠頭鴨雄鳥和斑嘴鴨配對,,不知道能否雜交成功? 往回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天空中一只猛禽飛過,。 走到外堤上的時候,,正好看見它從湖里抓魚往回飛,,就從我頭頂飛過。 鶚真是捕魚高手,這抓魚的本領(lǐng)也太強了,。
鶚(Pandion haliaetus),,鷹形目、鶚科,、鶚屬的僅有的一種中型猛禽,。雌雄相似。體長51-64厘米,,體重1000-1750克,。頭部白色,頭頂具有黑褐色的縱紋,,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針形延長,,形成一個短的羽冠。頭的側(cè)面有一條寬闊的黑帶,,從前額的基部經(jīng)過眼睛到后頸部,,并與后頸的黑色融為一體。上體為暗褐色,,略微具有紫色的光澤,。下體為白色,胸部的暗色縱紋和飛羽,以及尾羽上相間排列的橫斑均極為醒目,。虹膜淡黃色或橙黃色,,眼周裸露皮膚鉛黃綠色,嘴黑色,,蠟膜鉛藍色,,腳和趾黃色,爪黑色,。 棲息于湖泊,、河流、海岸或開闊地,,尤其喜歡在山地森林中的河谷或有樹木的水域地帶活動,。常見在江河、湖沼及海濱一帶飛翔,,一見水中有餌,,就直下水面,用腳掠之而去,。趾具銳爪,,趾底遍生細刺,外趾復能由前向后反轉(zhuǎn),,這些都很適于捕魚,。在天氣晴朗之日,盤旋于水面上空,,定點后俯沖而下,,再將捕獲的魚帶至巖石、電桿,、樹上等地方享用,。巢常營于海岸或島嶼的巖礁上。主要以魚為食,,有時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鳥類等其他小型陸棲動物,。除了南極和北極,,亞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布,。 往回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三只戴勝飛過來,,這還是本人第一次見到三只的小群,。 臨走的時候拍到一只絲光椋鳥,當日記錄鳥類定格在38種,。 走的時候遇到一位老人家,,是白旄灣原住民,他剛從麥田里拾麥穗回來,。猜猜他今年高壽了?答案是整整90歲高齡了,。據(jù)他說,,村里還有好幾位百歲老人。白旄灣這塊風水寶地,,真是養(yǎng)人?。?br>端午節(jié)最后一天,,再去白旄灣拍鳥,,發(fā)現(xiàn)水雉活動范圍擴大,還新拍到斑魚狗一對,。剛剛停好車,,就發(fā)現(xiàn)電線上棲息著一只金翅雀。還是按上次的路線走,。今天發(fā)現(xiàn)一位朋友在白旄灣騎馬,,來回跑了好幾圈。這匹馬非常壯實,,可能來自于南邊的亮河灣山莊,。 白旄灣北側(cè)沒有發(fā)現(xiàn)水雉,,只有數(shù)量眾多的夜鷺,。 下圖是白旄灣北側(cè)的生境,前幾次水雉一直在蘆葦旁的菱角里活動,,今天在這邊沒有看見,。 麥田圍欄上,,發(fā)現(xiàn)一只棕扇尾鶯。 繼續(xù)沿著大堤往南走,,湖中棲息著幾只大白鷺,。還以為水雉不在了,沒想到它們飛到了白旄灣南側(cè),。 發(fā)現(xiàn)一對斑魚狗,,它們在岸邊的蘆葦叢附近安家了,一直在懸停捕魚,。抓拍了好些照片,,比上次在陽山鎮(zhèn)唐家村拍的要清晰一些,。 周日白旄灣,水雉增加到至少4只,,斑魚狗一對還在,。車停在白旄前灣封堵的公路旁,天有點熱,,快速走到湖邊,。在南側(cè)小樹林,記錄到了灰樹鵲的叫聲,,林子太密沒法拍,。緊接著走向湖邊,一出手就抓拍到了水雉,。搜索了一下,水雉的數(shù)量多達4只,,看來它們會在這里繁殖了,。 這四只水雉十分活躍,,經(jīng)常在空中大范圍繞飛,應該是在求愛吧,。 斑魚狗一對也還在,,捕魚頻率很高,可能也在繁殖了,。 沒有往白旄灣北側(cè)搜索,,離開的時候,,在岸邊拍到一只金翅雀幼鳥。 時間尚早,,于是從村南一條小路拐了進去,,往楊梅園里開。道路較窄,,水果季只能單向行駛,。經(jīng)過南巷上的幾戶人家,開到盡頭是一個較大的廣場,,可以停下十多輛車,。原來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孫繼皋墓。 孫繼皋(1550-1610),,明代萬歷二年(1574年)狀元,,曾提拔魏大中、顧憲成等,。孫繼皋是無錫歷史上第二位狀元,僅次于第一狀元蔣重珍,。孫繼皋墓,,在無錫市西南郊大浮鄉(xiāng)白旄山麓,,建于明代萬歷四十二年(1614),1984年重修墓地,。孫繼皋(1550-1610),,字以德,號柏潭,,江蘇無錫人,。明代萬歷二年(1574年)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經(jīng)筵講官,、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禮部轉(zhuǎn)吏部侍郎等職,。后因忤旨而辭官歸里,,其詩文雍容恬雅、典麗渾深,。著有《孫宗伯集》十卷,。墓地原有面積九畝多,,四周有石砌羅城,正中封土墳瑩直徑約有5米,,高約2米,。前立青石墓碑一塊,正面陰刻隸書:“明孫繼皋墓”,。1986年7月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墳瑩為2007年修復,墓碑中榜為:明翰林院侍讀學士,、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柏潭孫公之墓,,落款為:合族裔孫丁亥年月吉日立。 墓地四周均是楊梅園和茶園。剛好有位老伯采了兩筐楊梅出來,,準備送人,,我厚著臉皮請他賣了我一筐。這一筐楊梅恐怕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楊梅了,,老婆孩子吃完也都贊不絕口,。 水塘中央,,立著一塊石碑,也是孫繼皋墓保存下來的明代文物,。 這個水塘面積還不小,,四周有蘆葦和淺灘,常有大量鳥兒來岸邊喝水,。 從南巷上出來,,繞過白旄前灣,又拐到白旄后灣,。接著來到原白旄村又一處自然村——白石里,。白旄后灣到白石里的路,已做了初步整修,,路中央畫了黃線,。白石里多年前就已拆遷,,現(xiàn)在已基本上沒有原住民了。白石里太湖岸邊是太湖山水游艇俱樂部,,這里是無錫市欣賞日落的絕佳地點之一,,可惜俱樂部實行會員部,閑雜人等保安不讓進,。對面是無錫市新晉網(wǎng)紅咖啡店——白石里7號咖啡,,上個月我們剛剛來這邊聚餐過。店內(nèi)有較大的停車場,,可以停下三四十輛車,。老板正在院子里安裝永久性帳篷,確實是個燒烤,、露營,、聚餐、團建的好地方,。梅雨季快來了,,周二下班后趕緊去了趟白旄灣,首次在白旄灣拍到紅隼和斑姬啄木鳥,。車停白旄后灣,,走傳統(tǒng)的逆時針觀鳥線路。這是水溝旁看向軍嶂山,,近處是果園和茶園,。很快來到西北角,,從這里也能望見軍嶂山,。近處的蘆葦旁,,常有金翅雀,、白腰文鳥出沒。 天空中飛來一只猛禽,,當時判斷是紅隼,,這也是本人首次在白旄灣拍到紅隼。 后來又見它盤旋了一次,,距離稍近一些,。因為是腹部版,跟以前見到的紅隼差別挺大,,請懂鳥和鳥友幫忙確認,,確實是紅隼。 手機拍攝的白旄灣全景,,水草已逐步恢復起來了,,以后鳥類會越來越多,。 繼續(xù)沿著外堤走,一路上遇到不少棕背伯勞,。 最多的時候看到三只在一起,,應該是親鳥帶著幼鳥練習捕食。 這兩只棕背伯勞,,還是亞成鳥,,應該很快就可以獨立生活了。 不久來到白旄灣南側(cè),,隨手一拍,,鏡頭里就有白鷺、大白鷺,、夜鷺,、小鸊鷉、水雉等多種鳥兒,。 水雉的數(shù)量穩(wěn)定在四只了,,看起來是兩雄兩雌,,雄鳥的個頭大一些,尾巴也要長一些,。 可惜下午南側(cè)是逆光,,距離雖然不算遠,也拍不到更好的照片了,。上午南側(cè)順光,,下次可以考慮一大早就過來蹲守。 在南側(cè)搜索了一會兒,,發(fā)現(xiàn)鳥兒還真不少。比較大的收獲是發(fā)現(xiàn)一只斑姬啄木鳥,,它的體型真小,,不注意還發(fā)現(xiàn)不了。聲音記錄了好多次斑姬啄木鳥了,,今天終于第一次拍到它,,雖然只有唯一的一張。 快走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一群紅頭長尾山雀,當日記錄鳥類共30種。 無錫已正式入梅,,整日陰雨連綿,,六月下旬拍鳥機會可能不多了,且拍且珍惜,,或者可以學習提高一下聽音辨鳥了,。 截至2024年06月20日,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共收錄無錫白旄灣觀鳥報告49條,,記錄鳥類44科122種,,比上月增加1科5種(灰胸竹雞、小鴉鵑,、斑姬啄木鳥,、紅隼、暗灰鵑?),。本人在白旄灣共進行拍鳥活動16次,,記錄鳥種43科91種,比上月增加3科9種(綠頭鴨,、噪鵑,、牛背鷺、鶚,、絲光椋鳥,、斑魚狗、灰樹鵲,、紅隼,、斑姬啄木鳥),占白旄灣鳥種名錄的74.6%,。其中2024年6月,,鳥友在白旄灣記錄35科59種,本人記錄30科47種,,占比79.7%,。列表如下,紅色為鳥友記錄而本人未在白旄灣記錄的鳥類(共31種),。02鴨科:鴛鴦,、紅頭潛鴨,、鳳頭潛鴨、斑嘴鴨,、綠頭鴨,、針尾鴨06秧雞科:紅腳田雞,、白胸苦惡鳥,、黑水雞、白骨頂07鷺科:夜鷺,、綠鷺,、池鷺、牛背鷺,、蒼鷺,、大白鷺、中白鷺,、白鷺12鷸科:斑尾塍鷸、翻石鷸,、尖尾濱鷸,、紅頸濱鷸、磯鷸,、白腰草鷸,、青腳鷸、林鷸13鷗科:紅嘴鷗,、西伯利亞銀鷗,、灰翅浮鷗、白翅浮鷗37椋鳥科:八哥、絲光椋鳥,、灰椋鳥,、黑領(lǐng)椋鳥39鹟科:鵲鴝,、灰紋鹟,、紅尾歌鴝、紅脅藍尾鴝,、北紅尾鴝,、東亞石?42鹡鸰科:北鷚,、紅喉鷚,、黃腹鷚、黃鹡鸰,、灰鹡鸰,、白鹡鸰44鹀科:鳳頭鹀,、栗耳鹀,、黃喉鹀、葦鹀,、黃胸鹀,、田鹀、小鹀,、灰頭鹀,、栗鹀、黃眉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