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黃褐斑是婦女從青春期到絕經期均可發(fā)生的一種常見多發(fā)癥狀,。由于有礙觀瞻,,個別女性很是憂慮,大多以化妝品覆蓋,。 為解決這一難題,,高老曾試求多種方藥治療,最后選定化瘀消斑湯進行治療,,較有收獲,,現(xiàn)體會如下。 黃褐斑,,中醫(yī)又稱“肝斑”,、“黧黑斑”,是一種后天色素沉著過渡性皮膚病,,皮損為淡褐色,、深褐色、黑褐色斑片,,其邊界清晰,,邊緣常不整,形如地圖或蝴蝶,對稱分布于面部,,表面光滑,無鱗屑,,無自覺癥狀,,常于日曬后加重。 中青年女性發(fā)病幾率較高,,亦有孕婦發(fā)病,,稱妊娠性黃褐斑,于分娩后逐漸消失,,無需治療,。 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 本病病機較為復雜,中醫(yī)學認為,,多因其憂思過度或抑郁不遂,,影響情志,為時日久,,漸傷肝脾,,氣耗血虛,繼則化火,,血弱不華,,終至火燥郁滯而成本病。 亦有認為肝,、脾,、腎功能失調,胞宮失常及沖任損傷,,導致氣血不調,,經血不能上榮于面(虛證),或痰濁瘀滯聚于面而發(fā)?。▽嵶C),。 也有人認為是風邪傷于營衛(wèi)所致。 綜上所述,,凡面部色素沉積,,高老從中醫(yī)辨證出發(fā),認為黃褐斑是表現(xiàn),,血瘀是本質,,形態(tài)是風郁(風善行數(shù)變),病位在肝,、脾,、腎,亦與內分泌紊亂有關。 本病辨證分型有氣滯血瘀證,、脾虛肝郁證,、肝腎陰虛證。氣滯血瘀證多選用化瘀消斑湯治療,,脾虛肝郁證多選用丹梔逍遙散治療,,肝腎陰虛證多選用杞菊地黃丸治療。 目前亦有用中藥面膜治療者,,多選用一些白色的中草藥,,如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鮮皮,、白僵蠶、白珍珠,、白醋等,,或加入丹參、牡丹皮等活血化瘀藥,,以達到“以白養(yǎng)白”的效果,。 高老在臨床上根據(jù)黃褐斑的病因病機、癥狀,、病位,,經過反復臨證比較,首選化瘀消斑湯治療,。 化瘀消斑湯出自于名老中醫(yī)劉奉五先生方,,其組成為當歸9克,川芎3克,,紅花6克,,柴胡4.5克,白芷6克,,益母草9克,,藁本9克,制香附9克,,牛膝9克,,荊芥穗9克,清水煎湯服用,,每日1劑,。化瘀消斑湯具有活血散風的作用,,可以治療氣血失和所引起的斑塊。 方中以當歸為君,,養(yǎng)血活血,,且有潤膚之功;益母草為臣,,助當歸活血化瘀,,且有祛瘀生新作用,可去舊斑生新膚,;配以紅花、川芎,、川牛膝活血化瘀以消斑,;川芎且能通達氣血,辛溫生散上行直達病所,;川牛膝引血下行,,使瘀血下行消散,瘀有去處,;佐以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使氣血通達;荊芥穗,、藁本,、白芷為其使藥,祛風直達陽明面部,。 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解郁祛風消斑之功,。高老用此方治療婦女面部黃褐斑數(shù)十例均有療效,。 病案舉隅 病案一 劉某,女,,2011年4月初診,。 主訴及現(xiàn)病史:患者2年來面生黃褐色蝴蝶斑,日漸加重,,其服藥及應用各種化妝品,、面膜均不理想,患者面頰及兩額部位明顯對稱分布黃褐色斑片,,形如蝴蝶,,表面光滑,邊界清晰,。舌暗紅,,少苔,,脈沉細。 診斷:血瘀風郁,。 處方:化瘀消斑湯,。口服,,日1劑,。 1個月后復診,患者面部黃褐斑明顯消散,,斑片內黃褐斑與膚色間見,,囑繼服1個月,患者黃褐斑完全消散,,甚喜,,為防止復發(fā),患者要求繼服1個月以鞏固療效,。 患者在更年期或伴有月經色暗,、有塊,或月經不調者,,患有黃褐斑,,可使用二仙湯加味。 方藥組成: 仙靈脾12g,,巴戟天12g,,仙茅12g,當歸10g,,黃柏10g,,知母10g,旱蓮草15g,,蛇蛻10g 二仙湯原方為上海曙光醫(yī)院經驗方,,后載入中醫(yī)方劑臨床手冊,主治更年期綜合征,、高血壓病,、閉經以及其他女性病屬陰陽兩虛,兼有虛火上炎者,。 本方功在溫腎補精,,瀉腎火,調沖任,。據(jù)有關資料介紹,,應用此方加味治療婦女黃褐斑有效。 本方用二仙湯調理沖任,,即調節(jié)內分泌紊亂,,以充精血,、降虛火,方中加入旱蓮草重在滋陰涼血,,蛇蛻有祛風退翳作用,,取其祛風脫皮之理而消面斑。 病案二 董某,,女,,50歲。 主訴及現(xiàn)病史:患者面生黃褐斑3年,,眼周明顯,,形成熊貓眼,月經已停,,時潮熱汗出,,心煩易躁。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 辨證:沖任失調,,肝郁化火,面瘀沉滯,。 處方:化瘀消斑湯合丹梔逍遙散,。 治療1個月效果不明顯,改用化瘀消斑湯合二仙湯加味,,繼續(xù)治療1個月,,患者面部黃褐斑明顯消退,繼服原方2個月,,患者黃褐斑基本消退,。 特別提醒:本文所涉及之處方用藥,僅供臨床醫(yī)生參考,,非中醫(yī)專業(yè)人士請勿擅自試方,。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巴戟天 【性味】甘,辛,,微溫,。 【歸經】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仙茅 【性味】辛,,熱,;有毒。 【歸經】歸腎,、肝,、脾經。 【功能主治】補腎陽,,強筋骨,,祛寒濕。用于陽痿精冷,,筋骨痿軟,,腰膝冷痹,陽虛冷瀉,。 當歸 【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黃柏 【性味】苦,,寒。 【歸經】入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治熱痢,,泄瀉,消渴,,黃疸,,痿躄,夢遺,,淋濁,,痔瘡,便血,,亦白帶下,,骨蒸勞熱,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瘡瘍腫毒,。 知母 【性味】苦,寒,。 【歸經】入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旱蓮草 【性味與歸經】甘、酸,,寒,。入肝、腎經,。 【功效】養(yǎng)陰益腎,,涼血止血。 蛇蛻 【性味】咸,、甘,,平。 【歸經】歸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用于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翳障,,喉痹,疔腫,,皮膚瘙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