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宅院,我家就是“富農”了 毛鴻森||江蘇 蘇州城外毛埂上長村大巷分前,、中,、后三條村巷,我家住村西前排第一家,。場前十幾米就是一條幾十米寬闊的扇形大河,。河流清澈,水流湍急,。村西頭金岸上的一條約二米寬的堤壩,,是我們全村人出入的主干道。說起金岸上的堤壩還有一個令人肅然起敬,、毛骨悚然的難忘故事呢。 相傳從前毛埂上連年水災,,金岸上的堤壩是筑了塌,,塌了筑。全村幾百戶人家常常顆粒無收,,饑荒討乞,。為此,村民們拜天拜地拜鬼神,,終于求得一個妙計福音:只要在修筑大堤時,,一邊焚燒大量香燭紙錢,一邊要點亮一盞油燈,,將一對穿著一新剛會說話的金童玉女一同送入,,就能使毛埂上的村民長治久安。 在萬般不舍和祈禱中,,村民們跪地虔誠地將這對幼童送入堤下,。從此大堤相安無事、太平盛世了幾百年,。毛埂上人安居樂業(yè),,糧漁豐收。但每當清明,、冬至等鬼節(jié)到來時節(jié),,清早夜半的雨霧里堤壩上,常常傳來陣陣低沉的孩童啼哭聲:油干燈草盡,,油干燈草盡…… 我的祖上聽說也并不富有,,爺爺也有幾個弟兄,。我爺爺個子高大,是種莊稼的一把好手,。我奶奶是本村周家大門里的大家閨秀,,自從嫁給爺爺后,里里外外一把抓,,很會打理家務,。除了勤勞會種田外,還利用自家住在河沿邊上水面多的優(yōu)勢,,種菱,、種藕、種茭白,、抓魚,、捉蟹、養(yǎng)豬,、養(yǎng)羊,、養(yǎng)雞、養(yǎng)鴨等,,家庭副業(yè)樣樣上,,六畜興旺奔小康。沒過幾年一個富足小家庭,,就從村上脫穎而出…… 沒過幾年,,爺爺更是從他上塘的一個姨表親那里,摸到了一個秘密致富暗門生意,,買了條大船搖船到上海黃渡,、青浦和浙江塘棲、西塘等地美其名曰:換糖,。 這條大船東游西蕩,,飄忽不定,居無定所,??此鋈r是條空蕩蕩的空船,回來時卻是滿滿一船琳瑯滿目的“舊貨”,。奶奶神秘地告訴我,,上海、浙江的富家女人,、住家女傭出于各種無奈和生活所迫,,常常會把家里的黃金細軟各種貴重財物,拿出寄存,、抵押,、變賣,。有時一些名貴值錢的家當,爺爺只用幾只針頭線腦或幾包蘇州土產(chǎn)就置換到手了,。 爺爺出手仗義,,為人爽氣;奶奶待人真誠,,勤儉持家,。很快在村上結下好人緣,他們有了錢,,開始置地找?guī)凸?,好吃好喝伺候好他們。農閑下來,,做米酒,、做粽子、做百葉結,、做大團子,、做年糕讓他們吃飽,還大包小包帶回家,。中午,、晚上休息時,就采了香瓜,、西瓜、桃子,、柿子,、炒蠶豆、南瓜子,、香瓜子,、摘了紅菱、和尚菱,、蓮藕給他們吃,。因此,我們家的田里,、河里的收成,,年年都比別人家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我問奶奶:“舊社會是不是很苦的,,都沒吃的?!蹦棠陶f:“我家長工吃炒蠶豆,、吃花生吃得牙齒痛,。”我父親小時候把肉餅子當糯米粉細團子吃,。 很多人家養(yǎng)了兒子,,因為交不起一歲一擔凈谷,而大都一出生一,、二歲就找人家配好了小親,。我父親在四、五歲也配好了村上的一家條件不錯人家的小親,,后來姑娘長到十幾歲時生病夭折,,父親傷心至極一直不肯配親。到了十七歲時,,才相親中了家里開綢緞店的我母親,。十七歲定親禮是要送凈谷十七擔。比起人家小人家小勢,,一,、二人肩扛手提去定親。我們家是十幾,、二十人排了長隊,,浩浩蕩蕩去定親,你說氣派不氣派,。 外婆家屬于工商小資產(chǎn)階級,,一沒有田地,二沒有人會種田,。十七擔凈谷吃幾年,,也要坐吃山空。有閑人想起我家還有個叔叔,,于是又把我阿姨領到我家門上提親,。爺爺奶奶說現(xiàn)在是親上加親了,給少了不僅不好交代,,而且吃不了多久還要沒了,! 這會找人扛啊抬啊不頂用了。他們想起了家里平時施肥,、收割用的大木船,,張燈結彩裝了滿滿一船新打的凈谷,用二擼快船吹吹打打,,送到了住在大戶大宅院里的外婆家里——談家浜,。毛巷、莊基沿河兩岸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看叔叔阿姨定親如此熱鬧,、壯觀的送糧船隊,,比以往看別人家結婚做親的人還要多。 爺爺奶奶手里有了錢,,就不停地開始擴張?zhí)锂€,,總是買了租田買自田,買了自田買租田,。他們定下的目標是要給二個兒子,,各買租田二十畝,自田二十畝,。我們家原有二個宅基,,一個宅基房子里住人,還有一個宅基房子里屯米,、屯谷,、屯爺爺從上海換糖換回來的舊布頭、舊鞋子,、舊衣裳和破銅爛鐵等,。他們盤算要買一座宅院給叔叔阿姨住,人家介紹了河東岸楊家角的一座院落,,價錢談妥,,房契寫好,坐等一手交錢一手交房,。 沒曾料到?jīng)]過幾天,,春雷一聲震天響,一夜之間變天了,。共產(chǎn)黨來了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有人主張將我們家評定為打擊對象——富農家庭。但因楊家角的那座宅院,,沒有完成事實交易,,再加我爺爺奶奶人緣好,最后只能認定我家為:貧下中農陣營中的中農家庭,。 插圖/黃楊軍攝影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