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周時期周天子尚有“天下共主”的實際地位和身份存在,,到了東周時期,,周天子“天下公主”只是徒有虛名了,。諸侯國之間開始頻繁地進行兼并戰(zhàn)爭,都爭做天下的霸主,。 春秋戰(zhàn)國500余年間,,小國不斷被滅,霸主頻繁更替,,最后秦國一統(tǒng)天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 1.秦國:從邊境小國到大一統(tǒng)王朝的逆襲 秦國自被封諸侯(前770年),,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前221年),,再到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前207年),秦國完美演繹了一個諸侯國的崛起和逆襲之路,,但同時也上演了歷史上第一次“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二世而亡。 2.晉國:獨霸中原稱霸百年 春秋時期,,國力強大的晉國經(jīng)常壓制齊國,、秦國和楚國三個大國,稱霸中原長達百年時間,。不過國君失權(quán),、六卿專政后,晉國國力衰落,,最后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3.楚國:兩次稱霸的“超級大國” 楚莊王曾在春秋時期敗晉國而稱霸于諸侯,,楚威王、楚宣王時期因變法而國力強盛,,再度稱霸,。可惜戰(zhàn)國時楚國這個唯一一個能與秦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又迅速衰落,最后亡于秦國,。 4.齊國:春秋首霸與田氏代齊 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齊國國力逐漸強盛,,后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成為春秋時期中原地區(qū)的首位霸主,。不過到了戰(zhàn)國時期,,韜光養(yǎng)晦200余年的田氏取代姜姓呂氏被封為諸侯,田齊正式取代姜齊,。 5.韓,、趙、魏三家分晉 前633年,,晉文公設(shè)六卿,,自此晉國的軍政大權(quán)逐漸旁落到六卿之手。前453年,,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聯(lián)手滅掉最強的智氏,。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 戰(zhàn)國初期,,魏國國力不斷提升,,長期稱霸中原,馬陵之戰(zhàn)后魏國的霸主地位喪失,。趙國在戰(zhàn)國后期成為東方六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長期與秦國對峙爭霸。而韓國位于四戰(zhàn)之地,,國力最為弱小,,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滅掉的國家。 6.燕國:存在感最低的國家 燕國始祖是周文王的庶長子,,可謂血統(tǒng)純正,。不過由于燕國疆域遠離中原,而且國力一直不強,,所以在戰(zhàn)國七雄中的存在感最弱,。 不過燕國也曾有過兩次高光時刻。第一次是燕將樂毅率五國之兵伐齊,,連克70余城,,不過最后功敗垂成;第二次是荊軻刺秦王,,最后秦國發(fā)兵攻燕,,六年后燕國滅亡。 7.宋國:仁義之國而貽笑大方 齊桓公死后,宋襄公想繼承齊國的霸業(yè)做霸主,。宋楚泓水之戰(zhàn)時,,宋襄公不愿做趁楚兵渡河時進行攻擊的“不仁之舉”,最后被渡過河的楚兵大敗受傷,,不久身亡,。 類似齊國的田氏代齊,宋國后來也發(fā)生了“戴氏取宋”,。宋康王時期“行王政”,,宋國國勢強盛,號稱“五千乘之勁宋”,,成為宋國的高光時刻,。不過僅僅過了30余年,宋國就亡于齊國,。 8.鄭國:短暫的霸主 春秋時期,,在秦國,、晉國,、楚國和齊國尚未崛起之時,鄭國第一個跳出來挑戰(zhàn)周王室權(quán)威,,在諸侯國中第一個稱霸,,鄭莊公稱霸中原,史稱“莊公小霸”,。不過在強國環(huán)伺下,,身處夾縫的鄭國很快失去了稱霸的機會,迅速衰落,,成為大國的附庸,。 9.吳國:盛極而衰的春秋霸主 吳國始祖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太伯三讓文王而奔吳,,于江南建立了勾吳古國,。吳王壽夢時國力開始強盛,至闔閭,、夫差時國力達到鼎盛,。前482年黃池會盟,吳國成為東南霸主,。只不過被越王勾踐鉆了空子,,勾踐大兵伐吳,吳國大敗,,10年后吳國被越國吞并,。 10.越國:臥薪嘗膽的春秋末霸 越國橫跨夏、商、西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立國超過1800年,,可謂超長待機。越王勾踐時越國敗于吳國,,勾踐求和吳國,,臥薪嘗膽恢復(fù)國力。終于在吳王夫差北上會盟時出兵伐吳,,一舉打敗吳國而稱霸一方,,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11.魯國:興于禮而又亡于禮 魯國開國之君是周武王的侄子伯禽,,作為姬姓諸侯國,,魯國可以說是周禮最忠實的捍衛(wèi)者,皆稱“周禮盡在魯矣”,。 可就是這樣的“禮儀之國”,,最后卻也敗在了“禮崩樂壞”上。周天子干涉魯國國君的繼位,,“廢長立幼”,,導(dǎo)致魯國陷入動亂,諸侯國弒君的事情逐漸成為常態(tài),。 12.衛(wèi)國:最后滅亡的諸侯國 秦朝建立后,,還有一個諸侯國沒有被滅亡,就是衛(wèi)國,。直到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才將衛(wèi)國滅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