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施沛霖 圖/受訪者提供 歲朝清供,,顧名思義,,是正月初陳設(shè)于案頭的清雅物事。人們以仙花,、瑞草,、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以求新年吉慶、春意滿室,。吳昌碩曾有詩曰:“百事安排度年華,,韓瓶插了老梅花。一家富貴多歡喜,,陽羨砂壺飲清茶,。”那種帶著煙火氣的喜慶,,融入了文人風雅格調(diào),,令清供有了雅俗共賞的氣質(zhì)。 從宋元開始,,清供圖就是歲末年初畫家們寓意吉祥的應(yīng)景題材,,明清尤為盛行,“清供圖”和“四君子圖”,、“歲寒三友圖”一起成為當時文人畫題材中較為固定的圖式,。多福多壽的佛手,多子多孫的石榴,,連年有余的蓮藕,、鯉魚,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鵲,,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畫家筆下常見的吉物,。吳昌碩曾畫有一幅《歲朝清供圖》,畫中既有水仙,、紅梅,、菖蒲等,也有蒜頭,、柿子等尋常所見吃食之物,,生趣盎然。 “每行吉祥事,,常生歡喜心,?!痹谝咔榛\罩下的庚子年初,隆冬風厲,、足不出戶之時,,以寓意吉祥的花木瓜果、奇石幾案,、文玩古董點綴案頭,,隨意把玩,或以古穆清芬,、吉慶滿紙的歲朝清供圖令一室春生,,驅(qū)疫祈福,抒懷遣興,,寄托閑情,,可謂應(yīng)時應(yīng)景。 作為我國傳統(tǒng)繪畫題材中寓意吉祥的畫種,,歲朝清供圖的興起有何歷史背景,?經(jīng)常入畫的有什么吉祥物事?分別對應(yīng)何種寓意和雅趣,?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收藏和陳設(shè)這類題材的畫作有何講究?庚子年首期《名家話收藏》,,我們請來北京畫院理論部研究員懷一,、獨立藝術(shù)家朱濤,與讀者分享他們對這一吉慶題材藏品及背后美學精神的獨特理解,。(更多新聞資訊,,請關(guān)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受訪嘉賓 懷一,1965年生于大同,,現(xiàn)為北京畫院理論部研究員、職業(yè)畫家,。 朱濤,,字樸堂,1971年生于廣州,,現(xiàn)為獨立藝術(shù)家,。主要從事國畫花鳥、山水創(chuàng)作,,兼擅篆刻,、瓷藝創(chuàng)作。曾出版多種美術(shù)作品專集,、合集,,在全國各地多次舉辦個展,、聯(lián)展。 羊城晚報記者:歲朝清供圖作為我國傳統(tǒng)繪畫題材中一個應(yīng)時應(yīng)景,、寓意吉祥的畫種,,它的出現(xiàn)與興起有著什么樣的歷史背景? 懷一:歲朝即元日,。正月初一是農(nóng)歷之元日,,一元復(fù)始,始于元日,。 清供的起源應(yīng)當與氏族祭祀,、宮廷陳設(shè)與宗教禮佛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過去,,氏族有祠堂,,人家有祖先之牌位,逢年過節(jié),,供奉牛羊瓜果以祭祀,。牛羊瓜果外,像樣的人家另設(shè)花觚二,、燭臺二,、香爐居中,和而稱五器,。往廟堂推門看,,佛前有條案,案上依次列花觚二,、燭臺二,、香爐居中,和而稱五供,。佛到中國,,入鄉(xiāng)隨俗,信眾以民間祭祀之五器來禮佛,。五器在道家,,稱五獻,云: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升天,。 歲朝清供入畫圖,,始于宋元,成于明清,及至齊白石,、黃賓虹與我本人,,都曾畫過《歲朝清供圖》。 朱濤:現(xiàn)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幅傳為宋代趙昌所作的《歲朝圖》,,乃為“歲朝清供圖”的最早可見者,,該圖繪梅花、水仙,、山茶,、湖石,頗有春日明媚,、欣欣向榮之意,。 清供,由祭祀,、禮佛發(fā)展而來,,民間在歷經(jīng)世事無常、人生憂患之際,,每逢歲初春至,,依然以花果之供,寄寓對來年順景的期盼,。后來,,隨著文人審美情趣的加入,清供漸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生活雅趣,,而文房清供更是文人閑雅生活的寄興,。 羊城晚報記者:古時"清供”之事起源于實用器,但早已脫離實用范疇,,而成為純審美的雅事,,它包含了怎樣的文化內(nèi)涵和吉祥寓意? 懷一:清供一事緣于祭祀,、禮意之本心,,也就是一個心意而已。因為供,,必然需用相應(yīng)的器物來烘托一種儀式感,,青銅器鼎與簋,玉器璧,、琮、圭,,都為祭祀,、宴饗之所用,所謂五器,、 五供,、五獻只是后來的事,。《周易·系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意源于心,,本抽象,,為形而上之道;禮器屬于物,故形而下,,由此產(chǎn)生了中國哲學的道器說,。 然而器物本身除了實用之外,更賦予了物以外的文化屬性及內(nèi)涵,。比如鼎,,置于伙房可以煮米燉肉當鍋使,陳設(shè)于宗廟又可以用來祭祀為禮器,。鼎大且重,,寓意王位、帝業(yè)之“鼎”盛,。又如玉之琮,,意為八方所宗,故外八方,,以地形,。中圓虛,應(yīng)無窮,,象地之德,,故以祭地也。 朱濤:中國傳統(tǒng)由器而道,、載道檢器,,清供題材可以芥子納須彌,方寸之間,、煙霞具足,。如蘇軾詩中所說,“此心初無往,,每與物皆禪”,,清供逐漸從供奉、賀歲,,發(fā)展到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種縮影,;供花則“階草浸窗潤,瓶花落硯香”、斗茶則“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焚香則“紅塵一點不到處,只許爐香度帷箔”…… 由雅事而重雅物,,繼而上升到文人頤養(yǎng)生命,、澡雪性靈的情懷寄托。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書房陳設(shè),便是主人心性高潔的精神外化,,“置古銅花尊,,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墻上懸古琴,,案頭供古硯,,畫軸以補壁,書冊以充架,,居斗室而常有臥游山林之悠然,,處困頓而不改遨翔天地之遠志。 羊城晚報記者: 在歲朝清供中,,經(jīng)常入畫的有什么吉祥物事,?有哪些常見的形制?分別對應(yīng)何種寓意和雅趣,? 朱濤:汪曾祺在《歲朝清供》一文中這樣寫道:“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明清以后,畫這個畫題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畫過不少幅,。畫里畫的,實際生活里供的,,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皺础敝C其音圓,,取其吉利……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然清供之物遠比汪老所言豐富,亦無定式,多以清香,、鮮艷,、吉祥、古雅之物,,花木瓜果,、奇石幾案、文玩古董,,組合成趣,;而清供之圖就可諧音寓意、引經(jīng)據(jù)典,、文思化現(xiàn),、蘊善藏真、各成佳構(gòu),。如玉堂富貴之玉蘭,、桂花,芝蘭呈祥之靈芝,、蘭花,,平安合和之玉瓶、荷花,,松竹雙清之松枝,、竹葉…… 懷一:各種賞瓶花器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歲朝清供圖》,以喻平安,、太 平,、安太平之意。陳鴻壽清供里畫過青銅瓶,,青銅瓶不易碎,,以為平安永固耶。即是畫一個瓶,,宮廷畫師繪清供往往多畫天球瓶或者觀音尊,,尤以雍正、乾隆兩朝清宮畫師善為之,。天球瓶明永樂自西亞傳入,,因其圓正體碩,,仿佛皇權(quán)通隆、天下太平,。帝王之所好,,畫師必從之,一個時代的圖像印證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心理與向往,。 宋遼金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有一種盛酒器,學界稱經(jīng)瓶,,民間呼作雞腿瓶,。比雞腿瓶大一些的呼作牛腿瓶,再大一號便是象腿瓶,,民間說法,,實打?qū)?/span>的。過去得到一個器物不容易,,因而古人比今人要惜物,。雞腿瓶到了文人的案頭被賦予一個雅致的稱謂——梅瓶。酒喝盡,,瓶子舍不得丟,,插一枝梅以清供,梅瓶的稱謂緣于此?我認識陸軍博士,,他的博士論文歷時數(shù)年成百萬字,,出版《中國梅瓶史》,這本書應(yīng)該是目前比較權(quán)威的梅瓶專著了,。我曾經(jīng)和陸軍博士討論過雞腿瓶是梅瓶梅瓶是雞腿瓶,,后來似乎也沒說清。兩宋皇權(quán)以文治國,,南北官窯全燒過梅瓶的典型器,,斯文雅致,宋梅瓶為最,。同時之遼金,,出現(xiàn)了我講的雞腿瓶。二者相較之,,兩宋的沉穩(wěn)而精致,,遼金的粗簡、瘦高,,搖搖欲墜,。遼金的雞腿瓶大多為反唇口,一繩系兩只,,方便負于馬背上,。塞外冷,,游牧或行軍,隨時可以喝一杯酒,。郎世寧在宮里,,他也以梅瓶入畫繪清供,他畫過一只宋官窯鈞釉開片的大梅瓶,,釉水肥美,,雍容堂正,形象逼真,。齊白石也畫梅瓶,取材大多是宋式,。我是塞外人,,所畫梅瓶盡以雞腿瓶為粉本,我沒有見到他人畫過雞腿瓶,。遼金的雞腿瓶看起來粗簡,,恰恰與中國文人畫樸素內(nèi)斂的文化取向氣味相投。 羊城晚報記者:由歲朝清供圖可以看出明清文人畫怎樣的美學精神,? 朱濤:清供圖至明清尤盛,,明代的文人閑情雅趣,與清代的金石碑帖入畫,, 使得清供圖不僅僅雅俗共賞,,更見幽淡古雅,內(nèi)涵深廣,。 明人講求閑雅的生活方式,,如文震亨《長物志》、朱權(quán)《茶譜》,、高濂《遵生八箋》,、陳繼儒《小窗幽記》等等書文所記,名利不如閑,,焚香,、烹茶、撫琴,、蒔花,、賞月、造園……把生活高度藝術(shù)化,、審美化,,出則耕云釣雪、丘壑可怡,;入則書房盤桓,、賞玩雅器,,齋室求古雅,器物求精奇,,意境求淡遠,,于是清供圖也從喜慶悅目、雅俗共賞,,漸趨幽淡清遠,、雅懷高趣。 至清代,,清供圖大盛,,畫家眾多,風格多樣,,難以備敘,;其中以虛谷的疏放、散淡,、野拙別具面貌,;而吳昌碩則以金石碑帖入畫,一掃清初萎靡枯淡之風,,代之以古樸蒼勁,、淋漓醇厚;齊白石的清供之作則以平常民間事物入畫,,天真喜慶,、大雅大俗,都開一代之風,。 懷一:不光是文人畫表現(xiàn)清供圖,,之前說到宮廷畫師也畫清供圖。 兩者的差異在于宮廷的清供往往是琳瑯繁復(fù),、富貴吉祥,,文人所繪的清供常常是簡樸疏落、安貧樂道,,不必說一幅清供圖的出處,,僅僅憑這樣的氣質(zhì)就可以分辨出這幅畫出自宮里還是書齋。 一年歲終,,繪制一幅《歲朝清供圖》,,是對一年辛勤的惠贈,更是寄托對來年安平如意的祝福,。而清供圖不必等到一年歲終,、覬覦來年才開筆。筆墨紙硯,、茶具香器,、字貼碑拓,、破瓦爛磚,盆花干枝,,書齋里不缺,,放眼全是清供,只要閑暇,,隨手可圖,。梅花欲裂,正好時光,,寫在紙上,,令其不敗,梅花悅我心,,我為梅花傳精神,。西畫也繪清供圖,稱靜物,,火槍皮帽、獸首錦雞,,西畫以死尸入清供,,示其強悍勇猛;中國畫繪清供,意將生機與春光永駐于紙本,。 西畫強調(diào)實,,中國畫意在虛。比如說聞香,,中國人說心香第一香,,不一定非要燃一柱香。只要心情好,,清風明月便是香,。 羊城晚報記者:歲朝清供圖借物釋吉,是古人的一種年味體現(xiàn),。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收藏和陳設(shè)這類題材的畫作有何講究? 朱濤: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譽,,在評北宋范寬《臨流獨坐圖》時,,認為此圖“真得山靜日長之意”,此語蘊涵了中國藝術(shù)中對靜觀天地,、時空無限的體會,,“消永日,罔知年”,,山水畫如此,,花鳥畫亦如此,。 隨著歷代畫家以及現(xiàn)當代畫家不斷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注入,清供作品文人化,,成為喧囂塵世對精雅生活,、清靜心性的一種向往,故個人認為,,收藏與陳設(shè)以尚雅尊古,、清逸恬淡為佳,與雅潔精致的居室相得益彰,,營造出可供精神盤桓,、心靈安頓的空間,回溯我們傳統(tǒng)詩意生活的源頭,。 懷一:我從事編輯職業(yè)三十多年了,,至今還在編輯北京畫院一個連續(xù)出版物《大匠之門》。報紙,、雜志,、圖書,凡紙媒我干全了,。我對紙質(zhì)的材料有一種由來已久的親近與深情,,我的清供圖里大約以圖書、碑帖,、典籍為畫題,。晚清至民國,幾位南地的畫人也畫相同的素材,,他們給此類畫作取名“錦灰堆”,。“錦灰堆”是清人尚鼓碑,、尊金石之延伸,,帶有顯著的時代印跡。我作為當代之畫人,,必然以更加開放的視覺理念來審視,,繪制、傳遞出具有當代風貌的作品,。 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同時也留下更多陳腐的垃圾,泥沙俱下,。如何來甄別優(yōu)劣,、傳承并發(fā)揚經(jīng)典,是我們?yōu)橹Φ姆较颉?/span> 朱濤:從筆墨上來說,我的花鳥畫受明代花鳥畫家的影響比較大,,首先學習沈周,,漸次到孫隆、孫克弘,,再者陳老蓮,、陳白陽,尤其喜歡惲壽平,、孫艾,、金農(nóng)。孫艾的溫雅清逸,,金農(nóng)的蒼拙清樸,,惲南田的典麗婉秀,陳白陽風骨上接元人,、灑落靜美,,對我的筆墨氣質(zhì)都影響很大。 我不曾刻意學習過前人的歲朝清供圖,,我畫清供圖,,也許是喜讀明人小品,對文人書齋生活的清幽,,心深慕之,。“市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椭凉沧?,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至于“門內(nèi)有徑,、階畔有花,、墻內(nèi)有松、松底有石,、石后有亭,、亭后有竹”,凡此種種,,對于生活在仄迫喧囂都市的人,,何等可望不可即,即使愿意歸隱田園,又有何地可以采菊望南山,? 只有這案上清供,,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得以作出塵之想,;是以我裁素紙以作清供,聊寄文人之意趣,。設(shè)色淡雅,、文質(zhì)清曠,往往只取一朵折枝花,、一角瓷瓶,、半方書案,讓畫面往外延伸,,取空間無盡之意,,得虛實相生、空靈淡遠之趣,。 最后以我短文《聊佐清歡》的一段結(jié)束:“何以寄浮生,?平生意趣,都在這容膝斗室,、硯池筆山,、卷冊丹青、檀紙素絹間消磨,。淺摹輕染,,把書齋況味、精靈草蟲,、竹影花韻,,形諸筆端,以此薄伎,,敢呈諸君,,聊佐清歡?!?/span> 來源 | 羊城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