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兔子,,在我國古代被視為祥瑞之獸,,常出現(xiàn)在各種神話傳說之中,被人們賦予了美好的寓意,。傳統(tǒng)上兔被視為多子的動物,,因此,在許多古代文化中,,它們常常與女性,、繁殖、生育、月亮及其運轉(zhuǎn)軌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從我們祖先留下的那么多跟兔子有關(guān)的文物中,,就可以知道古人對于兔子的喜愛程度。兔被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號,,歷代都有大量描繪生肖形象和象征意義的文化遺存,。 PART01 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兔形玉器出土于馬鞍山凌家灘遺址,該遺址是一處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兔頭微微仰起,,兩只耳朵貼在脊背之上。尾巴上卷,,后足抬起,。下部長條形的凹邊上有4個圓孔。這件兔形玉器很有可能是一件玉梳背,,是梳子的組合件,。 商代開始兔的形象逐漸多起來,且以玉兔為主,,多出土于晚期墓葬,。 婦好墓中的玉兔呈黃褐色, 扁平體,,作一奔兔之形,。首略昂, 雙圈大眼,,張口露舌,,鼻翼系刻出,長耳后豎,,肥軀翹尾,,足前屈,,爪、趾畢露,。前足處鉆一孔,可用于穿系佩掛,。玉兔始見于殷商,,商周時較為流行。 玉璇璣 現(xiàn)存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墨玉兔形珮 現(xiàn)存天津博物館 戈已簋 現(xiàn)存故宮博物院,兩只簋耳是兔子頭,,十分少見 兔尊 于山西曲沃晉侯墓地M8出土,現(xiàn)藏山西青銅博物館 西周兔尊 現(xiàn)藏于山西博物院,1992年在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M8出土,。兔身兩側(cè)飾三層依次凸起的圓形紋飾,,由里向外依次是渦紋、四目相間的斜角雷紋和勾連雷紋,。以兔作為尊的器形,在青銅器中較為罕見,。在該類器物內(nèi)部曾發(fā)現(xiàn)樹葉狀殘留物,,可能用于制酒或過濾酒渣,,說明兔尊應(yīng)該是古代的酒器,。 西周兔紋銅觶 1964年出土于在洛陽北窯村西周墓,,其高12.6,、口徑8.3,、底徑7.2厘米,。呈橢圓形,,侈口,束頸,,鼓腹,圈足,。頸飾一周逼真的浮雕兔紋,,上下界以兩周凸弦紋為邊,。兔作半蹲踞姿勢,,長耳斜豎,短尾翹起,,陰刻圓眼,,中間點睛,,口微張,似俯首吃草狀,。腹內(nèi)底部鑄一“戈”字,應(yīng)為族氏,。 頸部的八只小兔子或相對而視或相向追逐,妙趣橫生,,較為罕見,。紋飾風(fēng)格上的悄然變化表明,,西周青銅器已經(jīng)從商代時期的凝重繁縟走向活潑自然,。 西周雙兔車軎 雙兔立于軎筒之上,,兩兔反向,,臀部相連,俯首曲腿,,圓目,,長耳,圓腹,,腹中空,,腹外飾云紋。軎筒兩端的口徑粗細不等,,筒中部橫向有一圓孔,。車軎是古代車上的重要部件,“軎”位于兩個車輪的外側(cè),用于固定車輪,,將軎套于軸的最外端,,防止輪子脫落。雙兔車軎鑄造精良,,造型生動活潑,,兔的形象寫實。 春秋戰(zhàn)國,、兩漢時期已出現(xiàn)“玉兔搗藥”的神話形象,,這最早記錄見于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而且在漢代畫像石上也能見到玉兔搗藥的形象,,一只或數(shù)只兔子拿著杵在搗藥。這和明清時期的玉兔搗藥幾乎沒有變化,,可見從此時開始,,這種已經(jīng)成為固定形象流傳下來。 月宮圖 睢寧縣張圩出土的漢畫像石月宮圖,,上刻西王母手持仙藥坐在榻上,,兩只玉兔忙碌著搗藥,它們身邊的蟾蜍正在將搗碎的藥末滾成藥丸,,西王母展示著制作好的仙藥,。在漢代,人們渴求長生不死,,想要尋找神仙世界,,幻想自己能夠像神話傳說中的嫦娥一樣,吃了長生不老之藥羽化而登仙,。傳說中的西王母掌管著不死之藥,,吃了可以長生不死,為其搗藥制作不老仙丹的是兩只玉兔,。玉兔由于常年待在西王母的身邊,,不僅擁有制造不死藥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長生不老,。因此,,人們在墓中的漢畫中描繪西王母和玉兔,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死者能抵達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 天方地圓圖漢畫像石拓片 漢代人把兔子視做制作長生不老藥的仙兔,,兔子在桂樹下用研缽來搗碎藥品。在徐州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許多兔子的形象,。圣旨博物館展示的一幅天方地圓圖漢畫像石拓片中,,畫面左有月亮,月中有玉兔和蟾蜍,,右有太陽,,中有金烏鳥,中為外方內(nèi)圓圖案,,四周刻有祥禽瑞獸(朱雀玄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