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可修復的橈神經損傷,患者需要獲得腕背伸,、伸指(掌指關節(jié)),、拇指背伸和外展的功能。對于單獨的橈神經損傷,,所有由正中神經和尺神經支配的外在肌都可作為移位動力,。如果神經修復后的預后較差,可行肌腱移位術,。 肌腱移位術需要注意的要點: 術前保證關節(jié)的活動度,,避免關節(jié)攣縮。作為移植動力的肌肉必須足夠強大,,移位后的肌力一般降低一級,。肌肉起點與移位后的止點成直線最為有效,對于尺側腕屈肌移位代指總伸肌尤為重要,。盡可能增大肌肉的實際滑程,,將肌肉與周圍筋膜性連接廣泛性分離可增加其運動幅度,。前臂肌肉在手部運動中存在協(xié)同性,,指屈肌與腕伸肌協(xié)同,指伸肌與腕屈肌協(xié)同,,盡量采用協(xié)同肌作為動力,,協(xié)同肌移位后再訓練更為容易。局部軟組織無硬結,、瘢痕等,,必要時使用皮瓣提供新的覆蓋,肌腱移位在皮下脂肪層與筋膜層間通過效果最佳,,在瘢痕區(qū)不能發(fā)揮其作用,。同時注意切口設計,避免使肌腱縫合部位直接處在切口下方,。 目前對于肌腱移位的最佳組合還沒有達成共識,,常見的肌腱移位組合為: 旋前圓肌(PT)代橈側腕短伸?。‥CRB) 尺側腕屈?。‵CU)代示指至小指指總伸肌(EDC) 掌長肌(PL)代改道的拇長伸?。‥PL) 對于單純骨間后神經麻痹的患者,,不需要使用旋前圓肌重建腕背伸。 該組合的第一個切口在前臂的遠1/2沿尺側腕屈肌的遠端縱向切開,,并呈J形延長,,橫行切口長度要足夠切取掌長肌腱,將尺側腕屈肌在豌豆骨近端橫斷,,并在切口內盡量向近端游離,。可使用肌腱剝離子將肌肉與周圍致密的筋膜分離,。FCU肌腹較長,,常常延至止點近端數(shù)厘米內。可將附著于遠1/2肌腱的肌腹切除,,這樣不僅便于移位,,而且避免移位后尺側形成臃腫的外觀。 第二個切口開始于內上髁下方5cm,,然后轉向前臂背側并指向Lister結節(jié),。切開尺側腕屈肌肌腹上的深筋膜,必須將其徹底游離,,以便能夠將肌腹和肌腱引入近端切口內,,從而調整肌肉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支配尺側腕屈肌的神經位于肌肉的近端,,對肌肉近端的游離要避免損傷神經分支,。 第三個切口開始于前臂中段掌-橈側,經由前臂橈側旋前圓肌所在區(qū)域轉向背側,,然后再折向手背指向Lister結節(jié),。在切口的掌側確認旋前圓肌肌腱,沿橈骨找到其止點,。需將旋前圓肌盡量向近端游離,,切斷與周圍組織連接,以改善其滑動,。將旋前圓肌經前臂橈側皮下,,在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淺層,引至橈側腕短伸肌腱腹交界遠端,。將尺側腕屈肌腱引至背側切口內,,盡量使尺側腕屈肌走向自內上髁指向伸肌支持帶稍近端的指總伸肌肌腱。背側切口辨認拇長伸肌,,將其在腱腹交界處切斷后,,引出Lister結節(jié),,改經鼻煙窩引至腕掌側。在腕部切斷掌長肌腱,,將其向近端盡量游離以保證改道后與拇長伸肌腱成直線牽拉,,將掌長肌引至背側切口鼻煙窩區(qū)。 調節(jié)移位肌腱的張力十分關鍵,。術者往往以為伸肌腱術后可隨時間拉長,,因而錯誤地傾向于將肌腱縫合過緊。肌腱縫合張力應能夠充分伸腕,、伸指和伸拇,,但又不能過大妨礙手指的屈曲。 尺側腕屈肌代指總伸肌 腕關節(jié)中立位,,掌指關節(jié)中立位,,尺側腕屈肌最大張力; 旋前圓肌代橈側腕短伸肌 腕背伸45°,,旋前圓肌最大張力,; 掌長肌代改道的拇長伸肌 腕關節(jié)中立位,拇長伸肌遠斷端最大張力,,掌長肌最大張力,。 縫合后通過腕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測試縫合張力,檢查移位肌腱對手指的協(xié)調性背伸,。在腕背伸位,,應當可以輕松將手指充分屈曲,而在腕關節(jié)屈曲位時,,掌指關節(jié)應當被拉伸到伸直位,,但不能是過伸位。 術后使用長臂夾板固定患肢于前臂旋前15°-30°,、腕關節(jié)背伸45°,、掌指關節(jié)輕度屈曲(10°-15°)以及拇指最大伸直和外展位,,手指的近側指間關節(jié)不固定,。 《格林手外科手術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