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導(dǎo)航:Q1:易經(jīng)十二消息卦和一天的時辰在對應(yīng),請大家?guī)兔鉀Q,我剛剛開始學(xué)習(xí)易經(jīng)...十二消息卦是與十二個月份對應(yīng)?!笆⒇浴奔幢灰暈橛伞案伞?、“坤”二卦各爻的“消”“息”變化而來的?!氨佟?是君主的意思,,這里取其主宰之義,。用十二個卦配十二個月,,每一卦為一月之主,是謂“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這十二卦是:復(fù)、臨,、泰,、大壯,、夬、干,、姤,、 遯,、否,、觀,、剝,、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復(fù)主十一(子)月,臨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壯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干主四(巳) 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觀主八(酉)月,剝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Q2: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嗎?農(nóng)歷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2個節(jié)氣,,標志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shù)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一陽節(jié)”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那么,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么含義,有什么習(xí)俗,?為什么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一般來說,每年陽歷12月21日至23日,,當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270°時,,就是“冬至”節(jié)氣。 古人認為,,此時“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眾所周知,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但冬至過后,,太陽就開始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zhuǎn)移,北半球的白晝開始慢慢變長,,而黑夜?jié)u漸縮短,。因此,古人就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由于冬至后,,天地陽氣漸強,、白晝慢慢變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代表著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之日,,是上天賜予的福氣,預(yù)示否極泰來,、時來運轉(zhuǎn),,值得慶賀。因此,,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而正式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來過,,則起源于漢代,,盛行于唐宋,相沿至今,。 雖然在《二十四節(jié)氣歌》中,,冬至排在第22位,但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古人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因此,,冬至其實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jié)氣,,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 那么,,為什么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呢,?其實,我們從冬至的別稱——“亞歲”就能看出端倪,。原因很簡單,,“亞歲”就表示年關(guān)將近,,其重要性僅次于過年。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當然啦,“冬至大如年”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我們最后再揭曉,! 此外,,在中國古代還有“年終有所歸宿”的說法,,也就是說,外地漂泊的游子到了冬至?xí)r節(jié)都要回家過“冬節(jié)”,。而在南方一些地區(qū)(如潮汕),,更有“冬節(jié)沒返沒祖宗”的說法,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xí)r節(jié)無論如何都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那么,,冬至有什么習(xí)俗呢,?既然冬至有“亞歲”之稱,所以冬至?xí)r節(jié)回家團圓,、準備美食,、祭祀先人就必不可少啦。具體來說,,在我國民間,,冬至一般有以下習(xí)俗: 1.賀冬 前面我們講了,古人認為冬至是大吉之日,,是上天賜予的福氣,,預(yù)示否極泰來、時來運轉(zhuǎn),,值得慶賀,。所以在冬至?xí)r節(jié),古人有賀冬的習(xí)俗,。 因此,,《漢書》中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的說法,。 除此之外,《后漢書》也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的記載,。意思就是說,,為了賀冬,朝廷上下在冬至這天要放假休息,,讓文武百官和百姓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而為了過節(jié),親朋好友之間互相饋贈美食,、相互拜訪就必不可少了,。 2.祈福 在古代,由于科技和生產(chǎn)力水平比較低下,,所以官方和民間都會定期或不定期的祈福,。作為古代僅次于過年的時節(jié)和日子,在冬至祈福就成為了古時人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習(xí)俗,,其目的是為了祈求消除疫疾,,減少荒年、饑餓與死亡,。 所以,,《周禮春官·神仕》就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記載,。 3.祭祀 與祈福相應(yīng)的,,冬至也是祭天祀祖的日子。 因此,,在古代冬至日,,皇帝要到郊外舉行隆重莊嚴的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以表達人們對于天地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以及為天下蒼生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愿望,;而百姓也要在這一天拜見父母尊長,祭祀先祖(“冬至,,祀先,,拜尊長,如元旦儀”,,河北《深澤縣志》),。 4.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qū),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習(xí)俗,。因此,,有“冬至到,吃水餃”、“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等說法。當然,,這里的“十月一”主要是為了讀起來順口,,并不是確指十月初一,而應(yīng)當理解為農(nóng)歷十一月,。 餃子原名“嬌耳”,,據(jù)傳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醫(yī)圣”——張仲景發(fā)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了,。而冬至吃餃子,,也正是為了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在冬至?xí)r舍藥而形成的習(xí)俗。 據(jù)說張仲景告老還鄉(xiāng)回到南陽(今河南鄧州)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日,。當時,,張仲景因看見不少父老鄉(xiāng)親耳朵被凍爛了而感到非常難過,,就吩咐其弟子就地搭起醫(yī)棚,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到鍋里煮熟,,然后撈出來剁碎,再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最后放入鍋中煮熟,,做成了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父老鄉(xiāng)親們食用。結(jié)果,,鄉(xiāng)親們被凍爛的耳朵都被治好了,。后來,為了紀念張仲景,,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著做餃子吃,,因此形成了吃餃子的習(xí)俗,并流傳至今,。 5.吃湯圓 在中國南方地區(qū),,則有冬至吃湯圓的習(xí)俗。即便如今,,湯圓也是冬至的必備食品,。 湯圓其實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代表著“團圓,、圓滿”,,而冬至吃的湯圓又有一個專屬的名稱,叫“冬至團”。因此,,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此外,,在中國古代,南方地區(qū)的人們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jié),。因此就有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到了冬至?xí)r節(jié)回家過“冬節(jié)”的習(xí)俗。 6.吃羊肉 所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不吃,更待何時,? 因此,,在中國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羊肉的習(xí)俗,。 據(jù)說,冬至吃羊肉的習(xí)俗源自漢高祖劉邦,。相傳,,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之后,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后來,在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xí)俗,。 當然,,古人還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說法,。因此,,現(xiàn)在人們冬至吃羊肉或各種滋補食品,主要是為了“藏精納氣”,,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所以有“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的民諺,。 7.數(shù)九,、畫九 在古代,由于天氣寒冷,,日子難捱,,所以機智的古人發(fā)明了“數(shù)九”的方法以供消遣,。所謂“數(shù)九”,即指從每年冬至日當天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以此類推,,共九個九天,,一共九九八十一天。 當然,,除了“數(shù)九”外,,古人還有很多玩法,比如:畫九九消寒圖(“畫九”,、“寫九”)和唱九九歌等,。 不過,由于各地風(fēng)俗不同,,除了以上幾種比較普遍的習(xí)俗外,,不同地方也有獨特的冬至節(jié)令飲食文化,比如滕州喝羊肉湯,,蘇州飲冬釀酒,,南京、常州吃豆腐(“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江西,、福建食麻糍,,蒸糯糕,江南做赤豆糯米飯等,。 Q3:《易經(jīng)》每卦中都有爻辭,它能代表時間嗎?怎么確定具體事情的時間!高 ...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中有十二消息卦是對應(yīng)十二個月份的,,以復(fù)、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等十二卦配十二月,。其組成由乾坤二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為眾卦之基礎(chǔ),依陰陽消息的次序排列卦,。 Q4:《易經(jīng)》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 求解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 Q5:十二辟卦妙用12P掛妙用主要是來電話中反映一些情況。 Q6:八卦占卜方法周易八卦,,也就是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離卦,、艮卦,、兌卦,是周易占卜的基本元素,,《易經(jīng)》將八卦兩兩配合,,翻成八八六十四卦,,再用六十四卦來占筮吉兇運程。 |
|
來自: 昵稱70808058 > 《十二辟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