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后,先奪取了北平,,隨后在懷來消滅了都督宋忠所部,,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宋忠覆滅的消息傳到京師,,還沉浸在古文中的朱允炆終于反應過來,,他派出了耿炳文。 耿炳文在明初一眾名將中不那么顯山露水,,但他絕不是個簡單人物,。 耿炳文,濠州人,,這個籍貫在明初意味著榮耀,。沒錯,耿炳文父親耿君用就是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耿君用在朱元璋與張士誠的浙西之戰(zhàn)中陣亡于宜興,,部眾由其子耿炳文領導。朱元璋安排他鎮(zhèn)守長興,繼續(xù)防御張士誠,。 在朱元璋手下,有擅長進攻的將領,,如常遇春,、藍玉、馮勝,;也有擅長防御的將領,,比如耿炳文、吳良,、湯和,、朱文正。 耿炳文+吳良,,就是朱元璋手下的防守雙子星,。耿炳文的封號是“長興侯”,吳良的封號是“江陰候”,,這是他們憑戰(zhàn)績掙來的,。兩人一個守長興,一個守江陰,,防御張士誠的攻勢,。張士誠一直是很想欺負一下朱元璋的,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里,,他孜孜不倦地向長興發(fā)動了大小數(shù)十次進攻,,戰(zhàn)績是全敗?!?strong>(耿炳文)以寡御眾,,大小數(shù)十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 張士誠也曾給朱元璋制造了不少麻煩,,他可以殺死耿君用,當他的對手換成小耿,,張士誠再也討不到任何便宜,。出征陳友諒時,考慮到張士誠的威脅,,朱元璋并未帶上耿炳文和吳良,。在徐達、耿炳文,、吳良這些克星都在的情況下,,張士誠就算來攻,也難以討到好處。 耿炳文顯得比較低調的原因一是洪武時期人才大爆炸,,二是他擅長的領域和負責方向讓他長期沒有出現(xiàn)在最激烈的戰(zhàn)場,。 這絕不等于他功勞不大,明太祖排列功臣名次時候,,將耿炳文與大將軍徐達列為一等,,可見他多受器重。 建文元年,,吳良已經病逝,,耿炳文時年65歲,身子骨還挺硬朗,。這時還活著的開國元勛只剩下了耿炳文和郭英,,郭英年老體衰,那么只能是耿炳文了,。 超級玩家朱允炆終于回過神來,,運用他的資源優(yōu)勢想要碾壓朱棣。他任命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統(tǒng)率副將軍李堅,、寧忠,為了討個口彩,,他學習元順帝,,號稱大軍百萬。 百萬大軍很可怕,,實際上半數(shù)也沒有,,耿炳文自己率領的一路號稱三十萬,實際人數(shù)是十三萬,,即使這樣也已足夠強大,,光他這一路就足夠碾壓朱棣。 朱允炆太想一次性解決朱棣了,,在耿炳文之外他還來調來了吳杰,、吳高、盛庸,、潘忠,、楊松、平安等數(shù)路軍馬分頭北進,。 這些人的兵力有多有少,,并不與耿炳文的主力駐扎在一起。耿炳文在八月十二日進駐真定,,另外兩路精銳南軍,,都督徐凱駐扎在河間,,潘忠和楊松駐扎在莫州,他們手下的9000精銳又前出到了雄縣,。 這樣一來,,離北平很近的雄縣就成了一個伸出的拳頭,南軍的本意是靠雄縣的精銳騎兵牽制住朱棣,,讓他不敢隨便出城晃悠,。可是在朱棣眼里,,又變成了另一種解讀:雄縣兵力不多又那么近,為什么不吃掉他們,? 這種情況也在南軍將領考慮之中,,莫州到雄縣只有四十多里,打馬揚鞭也就是一個多時辰的事,,朱棣若敢來,,正好里應外合把他就地殲滅,叫他有來無回,。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雄縣能堅守到援兵趕到。 建文元年八月十五,,月亮還有一天才到最圓的時候,,這絲毫沒有妨礙雄縣的守軍對月高唱對酒當歌??喟?,都怪該死的燕王,讓我們在這團圓之日還要勞師遠征,,等過了今夜,,讓我們盡快拿下北平,結束這場無聊的戰(zhàn)爭吧,。 大家飲酒賞月,,絲毫沒有發(fā)覺城墻下人頭攢動,燕軍已乘夜將雄縣團團包圍,。 哪有中秋節(jié)還來攻城的,,南軍將士氣憤無比,他們“登城大罵”燕軍不講武德,。燕軍開始攻城時,,許多人還醉倒在地,剩下的人只能倉促應戰(zhàn),。 雄縣很快被攻破,,9000精銳士兵少部分投降,,大部分被殺,應該說在氣節(jié)上他們配得上精銳的稱號,。 攻克雄縣只是朱棣計劃的第一步,,在他心里,一戰(zhàn)擊破南軍主力才是真正的目標,。 第二道防線莫州離雄縣很近,,按照正常速度,當雄縣遭到攻擊時,,莫州守軍是來得及趕到支援的,。但由于朱棣的行動太突然,在好不容易沖出來的塘兵(傳令兵)還在路上時,,雄縣已經被攻破,。 當然,莫州的潘忠,、楊松并不知道,,他們收到的情報是雄縣收到攻擊,請求立即支援,。 有個古老的戰(zhàn)術叫“圍點打援”,,它曾在近代被發(fā)揚光大,名噪一時,。朱棣作為大明軍界的領軍人物,,他的戰(zhàn)術比“圍點打援”更進一步,是“克點打援”,。 攻下雄縣不足為奇,,迅速攻下雄縣才是關鍵,莫州援兵還在路上時,,點已被攻破,,朱棣能運用全部兵力打援。 現(xiàn)在,,雄縣已經是朱棣的了,,他登上城樓,遠處煙塵滾滾,,雄縣的救兵來了,。等待他們的是朱棣早已埋伏在路上的伏兵,為了保證突然性,,他甚至還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特種作戰(zhàn)的戰(zhàn)術,,安排手下大將譚淵帶著千余名士兵潛伏在水中,靠著茭草呼吸,,聽到炮聲后從水中冒出,,占據(jù)橋頭,,切斷援兵的退路。 北軍大將張玉一馬當先,,率軍逆擊,。埋伏在路邊草叢中的炮手開炮轟擊援軍腰部,潛伏在水中的特戰(zhàn)士兵一躍而起,,譚淵帶領他們從后向前掩殺,。莫州兵馬在前、中,、后三個方向同時遇襲,,陣型還來不及展開就已失敗,潘忠,、楊松都被生擒,。 為了爭取到與耿炳文決戰(zhàn)的機會,朱棣的目的是拿下莫州,,但莫州軍情還不明朗,他需要一個掌握莫州詳細情報的人來提供,。都督潘忠扮演了這個角色,,似乎在建文帝一方,名字里帶“忠”字的人都不怎么吉利,。宋忠還能做到盡忠,,潘忠剛一被俘就做了帶路黨,他告訴朱棣:莫州城內還有萬余士兵,,九千多匹戰(zhàn)馬,。 為了立功,他進一步建議朱棣,,莫州城內已沒有高級將領,,守軍聽說我們都失敗了,一定軍無斗志,。您要是馬上進兵,,一定能拿下莫州。 果然如潘忠所言,,當朱棣帶著100多個騎兵風馳電掣趕到城下,,向守軍宣布雄縣已失守,你們的都督也已被俘后,,莫州南兵已經無心抵抗,,他們就地投降,朱棣轉眼間得到了一批生力軍,,外加大量戰(zhàn)馬輜重的補充,。 從雄縣到莫州,,數(shù)萬精銳南兵就這樣被消化掉了,朱棣表現(xiàn)出一名優(yōu)秀統(tǒng)帥的能力,,與他在和朱允炆斗智斗勇時表現(xiàn)出略顯拙劣的政治手段相比,,燕王的軍事能力才是真正的強項。朱元璋這個兒子長成了父親希望的樣子,,勇武善戰(zhàn),,殘忍果斷,把他放到北邊防御蒙古是正確的——如果不是朱允炆進行那令人絕望的削藩,。 閃擊雄縣,、莫州后,朱棣得到了與耿炳文面對面的機會,,作為二代軍人翹楚的朱棣,,與僅存的一代元勛耿炳文,哪個更強呢,? 真定,,將是他們決戰(zhàn)之地。 【真定之戰(zhàn)】 真定,,是現(xiàn)在河北正定的古稱,,再早一點,真定也不叫真定,,它還叫常山,,常山趙子龍的常山。除了趙云,,真定還出過趙佗,、范仲淹、李杲,、蘇天爵等名人,。 在當代石家莊崛起之前,真定府千百年間一直是華北大平原中部最富饒最繁華的大都會,。真定又與太原處在一條平行線上,,互為山西與華北大平原往來大道的起點與終點,所以人們習慣上將“錦繡太原城”與“花花真定府”聯(lián)句,。 拿下真定,,朱棣將打開通往山西的大道,得到巨大的戰(zhàn)略轉圜余地,;守住真定,,耿炳文將扼住朱棣咽喉,讓他局促在北平地區(qū)不得其門而出,。 朱棣等不起,,稍作休整后,,八月二十五日,前燕王現(xiàn)反賊朱棣率領自己主力抵達真定20里處,。他再次表現(xiàn)出一名杰出統(tǒng)帥的狡黠,,進行了耐心細致的戰(zhàn)前偵察,從一位砍柴人口中得知,,耿炳文現(xiàn)在正把主力部署在真定西北方向,,在東南方向防御相當薄弱。 這個消息讓朱棣喜出望外,,耿炳文善守的名頭實在響亮,,他最怕的是老耿把主力龜縮在城里,那樣他將不得不以弱勢兵力進行攻城,,這違背兵法常識,,成功的希望渺茫。 為了確認情報,,朱棣親自帶著幾個騎兵前往東門偵察,,他們甚至抓了兩個南軍押送糧草的士兵詢問,得到的消息證明砍柴人沒有說謊,。 要問在戰(zhàn)場上什么因素最重要,,答案不是情報,而是作戰(zhàn),。一支軍隊的戰(zhàn)斗能力是基礎,如果你手里只有1000名老弱病殘,,就算在本月一號知道敵人將派出十萬精銳,,于三十號抵達你家西門堵你,這個情報也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否則大家就不用真的作戰(zhàn)了,,進行一場情報戰(zhàn)就能分出勝負。 但是觀察現(xiàn)代國家軍隊編制,,能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共同點,,在各個部門中,一部往往是作戰(zhàn)部,,二部往往是情報部,,這說明情報是僅次于作戰(zhàn),第二重要的部門,。 在軍隊有能力一戰(zhàn)的條件下,,情報往往成為戰(zhàn)場決勝因素。這個道理,,放之古今中外皆準,。 朱棣用兵有個最大的特點:快,。由于長期身處北方,他擅長帶領騎兵來去如風長途奔襲,,更接近蒙古人的作戰(zhàn)風格,,這點讓習慣于依靠步兵為主力的南軍將領屢屢吃虧。在雄縣和莫州,,耿炳文失去了他的數(shù)萬精銳騎兵,,這讓他的偵察力和野戰(zhàn)能力大打折扣。 朱棣得到了情報,,耿炳文渾然不覺,,當時他還在城里接待朝廷派來的使臣,南軍派出的斥候甚至沒能及時覺察到北軍的動向,。 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朱棣找到了對手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他的目標不光是擊敗南軍,,更要將耿炳文消滅在城外,,以防這位防守大師跑回城里重新組織起抵抗。根據(jù)他以往的防御戰(zhàn)績來看,,強攻真定會是非常困難的,。 按照掌握到的情報,朱棣專為老耿量身定制了戰(zhàn)術,。他派出張玉,、朱能率主力當面向南軍發(fā)起進攻,自己則率領一隊精銳騎兵悄悄繞到了南軍背后,。 當耿炳文看到呼嘯而來的北軍騎兵時,,他只是哼了一聲。善守是他的標簽,,但不等于老耿不會進攻,。要知道,老對手張士誠覆滅后,,他可是跟隨徐達,、傅友德、藍玉等人南征北戰(zhàn),,在山東,、陜西、塞外,、云南,、遼東與不同的敵人作戰(zhàn)過,同樣未嘗敗績。 張玉,、朱能算什么角色,?不入流的無名之輩而已。十幾萬人面對幾萬人的進攻,,老耿還沒慫到要縮到城里的地步,,耿炳文下令出城迎戰(zhàn),要以堂堂之陣擊潰北軍,,報雄縣,、莫州二箭之仇。 事后有人認為,,耿炳文應該發(fā)揮他的特長,,不該主動出擊。但耿炳文不是宋忠,,他手下有十幾萬人馬,,寄托著朝廷平叛的希望。要是他龜縮在真定不出來,,朝中就會有風言風語,,說老耿消極避戰(zhàn),定有二心,。 面對當時的戰(zhàn)場形勢,,恐怕誰都不會做縮頭烏龜吧。 在南軍的注意力都被張玉,、朱能所吸引時,,背后出現(xiàn)了騷動,朱棣親自率領的鐵騎以雷霆之勢直插入南軍背后,,他們并不戀戰(zhàn),,只是憑借突然性和機動性一遍遍橫穿敵陣,將南軍陣型切割破壞,。 這招叫做“倒卷珠簾”,,據(jù)說是在隋朝時由大將軍楊爽所創(chuàng),,楊爽統(tǒng)領的鐵騎憑此多次在突厥人進犯時以少勝多,,大敗敵人。 其要訣是“以弱擋強,,以強擊弱,,驅潰攻主,擋者,,無不潰敗”,,驅趕敵方潰兵沖擊敵軍主力,并將恐懼傳遞到全軍,,到最后,,兵敗就如同雪崩,,神仙來了也難救! 當步兵為主的軍隊不能結陣對抗騎兵時,,將是非常脆弱的,。看到敵軍陣型散亂,,朱能開始了他的表演,,跟隨在朱能身邊的只有30余騎死士,但在朱能躍馬大呼激勵下,,他們比300人還要強大,。 朱棣和朱能兩支箭頭縱橫敵陣,讓耿炳文試圖重新組織陣型的努力歸于失敗,,“倒卷珠簾”的效果出現(xiàn)了,,南軍大亂,自相踐踏,,死者不可勝記,。 南兵已陷入混亂,但朱棣還有個最重要的目標——耿炳文,。其他人可以放跑,,唯獨不能漏了耿炳文,讓老耿跑掉,,對朱棣意味著戰(zhàn)術上的勝利,,戰(zhàn)略上的失敗。 朱能再次發(fā)起了沖鋒,,他的身邊還是30多騎,,他的眼中只有耿炳文的帥旗。只要追上耿炳文,,或擒或殺無所謂,,只要不讓他跑進城里就是勝利。 在朱能快要殺到的時候,,耿炳文也已退進了城門,,他慌忙命令部下拉起吊橋。朱能趕上前一刀砍斷橋索,,但是,,戰(zhàn)場上萬千軍中取敵將首級這種事,概率實在太小了,,耿炳文手下也是有死士保護的,。衛(wèi)士們在橋頭拼死抵抗,朱能畢竟人少,眼看耿炳文身影消失在門洞,,他已無法繼續(xù)追擊,。身后涌來數(shù)萬南軍潰兵,朱能功虧一簣,,只能選擇撤退,。 真定城外,朱棣大獲全勝,,根據(jù)他稱帝后所修的《奉天靖難記》記載,,此戰(zhàn)“斬首三萬余級,俘降者數(shù)萬”,,按照這個戰(zhàn)果,,老耿的主力已經被折騰完了。不過我很懷疑這個說法,,在其他史書中記載的耿炳文尚有十萬之眾更加可信,。 因為,真定之戰(zhàn)并未結束,。 僥幸退回城里的耿炳文恢復了理智,,朱棣不同于他遇到過的任何對手,張士誠從來沒這么多騎兵,,元軍也沒這么能打,,還會“倒卷珠簾”?簡直聞所未聞,! 當野戰(zhàn)被擊敗后,,防守就成了必然選擇。守城不需要騎兵,,攻城騎兵無用,,當兩者優(yōu)勢倒轉,耿炳文最擅長的防御戰(zhàn)依舊無人能破,。 耿炳文找到了與朱棣作戰(zhàn)的正確姿勢,,真定是他的大本營,城內儲存著大量糧草,,他還有十萬之眾,,耿炳文把戰(zhàn)爭納入了自己熟悉的軌道。現(xiàn)在,,他還是那個守無不勝的防御之星,,朱棣在攻城方面并不比張士誠強多少,。 北軍以騎兵為主,,要騎兵下馬攻城,那根本不是他們的專業(yè)。一個騎兵可以在野外擊敗10個步兵,;如果他下馬步戰(zhàn),,未必能打得過一個步兵;一旦他開始攻城,,那么10個下馬騎兵都未必換得掉城頭一個步兵,。 這個道理在真定得到了驗證,北軍圍住真定強攻了三天毫無進展,,他意識到再攻下去也沒什么結果,,不得不解圍而去。 朱棣最擔心的情況發(fā)生了,,南軍在城外損失三萬余人,,看上去是北軍很大的勝利。但正如我們一再說到的,,損失點人對建文帝算不了什么,。根據(jù)戰(zhàn)爭性質的不同,戰(zhàn)爭目的也不盡相同,。有時候,,以空間換時間,對敵人有生力量造成殺傷,,積小勝為大勝,,能達到最終勝利;有時候,,空間不是主要的,,時間才是,戰(zhàn)爭的目的不是殺敵,,而是盡早奪取目標,,就能獲取最終勝利。 朱棣需要的是后一種,,沒能拿下真定就是失敗,,他只能退回北平,伺機再動,,戰(zhàn)場的主動權又回到了耿炳文手里,。 |
|
來自: 白衣錢子 > 《明朝[1636——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