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義彬 雨湖是一汪綠色的波濤,,蕩漾在幾十代湘潭人的心中。 相傳600年前,,明吉王三世偕徐妃春游于此,途中遇雨,,見雨滴荷錢,,千萬珠跳,,感景而命名。這里每一處亭臺(tái)樓閣,、每一株參天古樹,、每一條鵝卵小徑,都蘊(yùn)含著湘潭人的回憶,。 雨湖位于湘潭河西老城區(qū),,靠近湘江,分為上,、中,、下三湖。沿雨湖路從緊挨湘潭一大橋的上湖西入口進(jìn)入雨湖,,映入眼簾的是被綠蔭和樓閣分隔的水面,。雨湖的水常年都是滿的,水面與湖邊的石堤一樣高,。將手伸入水中,,攪亂一湖清波,一股沁涼的感覺傳遍全身,。誰說秋水是瘦的,,雨湖的水總是這般豐盈溫柔,如滑潤的肌膚,。 炎熱的夏天,,行走在湖邊或湖心小島,一棵棵百年老樟樹,、烏桕,、法國梧桐,形成一道疏密有致的綠色走廊,,為游人遮陽擋雨,。粗大遒勁的柳樹一排排佇立在湖邊展示著風(fēng)姿,樹冠伸向空中,,又彎下腰來,,將柔韌的枝條和綠葉伸入湖面,在微風(fēng)中與湖水做著蜻蜓點(diǎn)水的游戲,。垂柳拂面,,拂在臉上癢酥酥的。 雨湖路,,古稱“煙柳堤”,,因柳樹多而成名。晚清湘潭詩人何承珍曾作詩“煙柳縈堤碧欲流,,流翠云繚繞紅樓”,,湘潭詩人譚半農(nóng)也寫下“千點(diǎn)桃花萬楊柳,,雨湖堤上踏青行”的詩句。數(shù)百年前詩人們所吟誦的正是煙柳縈堤的美景,。 亭臺(tái)樓閣是雨湖的魂,,流傳著很多美麗的傳說。雨湖的亭臺(tái)樓閣很多,,集中在上湖和中湖,,樓閣之間有彎曲的游廊和小橋相連,將上湖隔成五六處各有情趣又互相連通的湖面,。中湖較為開闊,,一座鐵索橋?qū)⒑嬉环譃槎xP竹庵,、陶公祠,、斗姥閣、萬壽宮,、發(fā)源殿,、岸花亭、雙壁坊,、夕照亭,,被稱為“雨湖八景”,散布在湖的南岸,。繞湖堤的照壁墻上,,鑲嵌著一幅長約13米的泥塑浮雕《湘潭古城全景圖》,還原了1915年湘潭九總碼頭至窯灣的古城原貌,。 雨湖周邊集聚著眾多文體場所,,是人氣最旺的地方。南面圖書館已有近70年歷史,,繞雨湖周邊搬遷過幾次,,至今仍在接納一代代讀者。曾經(jīng)紅火的體育館20年前搬遷到河?xùn)|新區(qū),。天人合一畫廊曾常年展出天南地北藝術(shù)家的書畫作品,,現(xiàn)已無跡可尋。 雨湖西北原是郵政局大樓,,一樓為集郵門市部,,那時(shí)20多歲的我們每個(gè)周末都著迷似的趕到這里,蹲在門市部周邊的水磨石地上或水泥石階上,,與集友們交換,、購買各式各樣的郵票。北面的紅月亮電影院,承載著我們快樂的青春時(shí)光,,當(dāng)年夜色中那些熙熙攘攘的人流不知流去了哪里…… 遐思間抬頭,,碧綠的樹木、曲折的回廊環(huán)繞,,不知不覺已走到八仙橋。烏桕與樟樹比肩而立,,樟樹一片青蔥,,烏桕卻經(jīng)不住秋風(fēng)的撩撥,通紅的樹葉染紅了頭頂?shù)脑贫浜蜆湎掠暮?。密密麻麻的果?shí)將樹枝壓得垂下頭來,,不少果實(shí)裂開了嘴,露出白白的種子,,等候著飛鳥的青睞,,然后借助鳥兒將這些種子撒播到肥沃或貧瘠的土地上,繼續(xù)新一輪的春華秋實(shí),。 八仙橋,,其實(shí)已不是橋,而是一條橫亙在雨湖中寬闊的水泥馬路,,將中湖與下湖分開,,只在靠近雨湖路的旁邊與一條平行的狹小隧洞相通。 下湖的盡頭是楊度廣場,,矗立著一尊楊度的雕塑,,書寫著他的名言:“若道中華國果亡,除是湖南人盡死,?!奔偕缴系母〉裰v述著他的故事。 繞湖往回走,,驚起一只水鳥,,倏地從岸邊翠綠的水燭叢中飛起,落在前方的水面上,,又從更遠(yuǎn)的水面鉆出來盯著你瞧,。鵪鶉是江南常見的野鳥,在樹叢間悠閑地飛來飛去,。 高高聳立的老樟樹旁,,盛開著大朵大朵的木芙蓉花。湖邊的長條木椅上,,一群老人正悠閑地喝茶,,怡然自得地聽著音樂、拉著二胡。忽然一曲洪亮的《再見了大別山》的歌聲鏗鏘響起,,一位老人手握話筒,,腰桿筆直,用濃郁的湘潭口音深情地演唱著,,很多人駐足聆聽,。 漫步在雨湖邊,一些情愫縈繞在我的心頭,。30多年前,,踏動(dòng)游船里,我曾與戀人低聲呢喃,;大學(xué)畢業(yè)在湖畔與同學(xué)們揮手告別時(shí),,互道珍重言猶在耳;鐵索橋上我曾拍下妻子美麗的青春,,湖邊小徑上留下兒子少年時(shí)晨跑的身影……雨湖邊的滾滾紅塵,,卷走的不僅是回憶,還有我在理想與現(xiàn)實(shí)的波濤中苦苦泅渡而不愿沉迷的大半生時(shí)光,,起起伏伏,。幸好有這雨湖,見證了過往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