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中韓非子和孔子對于“刑”的認識有什么不同?(3分) 10.【文言斷句】(3分) CFH 11.【詞語理解】(3分) B(兩個“弊”字意思相同) 12.【文意理解】(3分) B(“晉獻公和晉惠公善于用人,,使國家領(lǐng)土增加”不當) 13.【文言翻譯】(8分) (1)與其讓我得到一千輛兵車,,不如聽到燭過的一句話啊。[4分,。大意2分,,“與……不如”“聞”各1分。] (2)我聽說古代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4分,。大意2分,,“御”“策”各1分。] 14.【文意分析】(3分) 韓非子認為治理百姓要厚賞重刑,,孔子認為治理百姓要盛禮薄刑,。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悄給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趙簡子圍攻衛(wèi)國國都的外城,拿著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護),站在箭和滾石達不到的地方,,擊打戰(zhàn)鼓然而戰(zhàn)士卻不進攻,。簡子扔掉鼓楗說:“哎呀!我的戰(zhàn)士這么快就疲憊了?!毙腥藸T過脫下頭盈回答說:“我聽說:僅僅是君主不會使用戰(zhàn)士罷了,,戰(zhàn)士沒有會疲憊的。過去我們的先君晉獻公吞并了十七個因家,,征服了三十八個國家,,打了十二次勝仗,就是用的這些民眾,。獻公死了,,急公即位,他荒淫無度,,殘暴昏亂,,貪戀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離晉兇園都峰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這些民眾,。急公死后,文公繼承君位,,圍攻衛(wèi)國,,攻下鄴地;城濮之戰(zhàn),,五次打敗楚軍,,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還是這些民眾,。所以,,僅僅是君主不會使用戰(zhàn)士罷了,戰(zhàn)士沒有會疲憊的,。”簡子于是丟了盾牌,,站在箭和滾石能打得著的地方,敲擊戰(zhàn)鼓,,戰(zhàn)士們乘勢進攻,,戰(zhàn)斗取得全勝。簡子說:“與其讓我得到一千輛兵車,,不如聽到燭過的一番話啊,。 有人說:外交官燭過并沒有說出有理論價值的話,只是說息公失敗用的是這些人,,文公稱霸用的是這些人,,卻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是如何用人招致失敗或稱菊的。趙簡子不應(yīng)該這么快就丟掉防身用的盾牌,。父親在包圍之中,,兒子不怕冒著箭和浪石的危險去援救,這是孝子熱愛父親的緣故,。孝子熱愛父親,,一百里面才有一個。現(xiàn)在認為君主處在危險之中兵士還可以戰(zhàn)斗,,就是認為從各家各戶來的兵士對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熱愛父親一樣去拼命,,這是外交官燭過的謊言。喜好利益嫌惡禍患,,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有的感情,。賞殤多而守信用,人們就不怕敵人,;刑罰重而一定實行,,任何人都不敢敗逸了。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數(shù)百人里沒有一個,;喜歡利賞害怕犯罪,,沒有人不是這樣。統(tǒng)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術(shù)數(shù),,而根據(jù)百人中無一人能做到的行為行事,,外交官燭過其實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 材料二: 孔子到衛(wèi)國,,衛(wèi)國將軍文子問他:“我聽說魯國公父氏不能審理案件,,是真的嗎?”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民審理案件,,讓有罪的人恐懼,讓無罪的人感到羞恥,。文子說:“讓有罪的人懼怕,,是案件能審察,刑罰恰當,。讓無罪的人感到恥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說:“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那么百姓就會感到羞恥。用刑罰遏制犯罪,,達到不用刑罰的目的,,那么百姓就會懼怕。”文子說:“現(xiàn)在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盡,,為何還要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呢?孔子說:“用禮教來統(tǒng)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騎馬時用上韁繩。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就好像騎馬時用鞭子,。在這邊拿著鞭子在那邊動,,這是善于駕馬。沒有韁繩而用鞭子,,那么馬就會迷失道路,。”文子說:“用駕馬來說的話,,左手拿著韁繩右手拿著鞭子,,不更快嗎?如果只有韁繩而無鞭子,馬還會懼怕什么呢?”孔子說:“我聽說古代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所以,,先王重視禮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從命令。現(xiàn)在廢掉禮教而崇尚刑罰,,所以百姓更加暴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