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 循證醫(yī)學,,合理用藥 藥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時或間隔一定時間先后使用超過一種(通常是兩種)藥物時,,由于藥物之間或藥物一機體一藥物之間的反應,,改變了藥物原來的體內(nèi)過程,、組織對藥物的感受性或藥物理化性質(zhì),,而產(chǎn)生單味藥物所沒有的有益作用或不良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因急性加重而住院時,,常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其藥物相互作用引發(fā)不良反應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本文擬通過一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病例 的合并用藥情況,,探討支氣管擴張劑多索茶堿與氟喹諾酮藥物莫西沙星之間的藥物相互作用,。 病例資料及診療經(jīng)過 患者,男,,63歲,,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年,咳嗽,,喘息癥狀加重10天入院,。既往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史,。吸煙史40年,已戒煙1年,,無飲酒史,。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入院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檢驗,以明確是否存在感染及可能致病原,。 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頭孢孟多、鹽酸氨溴索,、硫酸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進行初始治療。 入院第2天患者訴氣短,、有少量痰,,乏力,加用甲潑尼龍,、多索茶堿進行治療,。 入院第4天,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44 IU/L,;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131 IU/L,;總膽紅素24.8μmol/L,堿性磷酸酶 389 IU/L,,加用多烯磷脂酰膽堿,。 入院第5天,C-RP 6.7mg/L,降鈣素原(PCT )0.06ng/ml,,痰涂片查見少量G-小桿菌和大量G+鏈球菌,,停用頭孢孟多,更換為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和莫西沙星,。 后患者喘息和咳痰癥狀逐漸減輕,,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逐漸好轉。 入院第9天患者感染,、肝功能等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于次日出院。 分析與討論 一 喹諾酮與茶堿的用藥指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的一種急性起病的過程,。當呼吸困難,、痰量增加、痰液變膿3種癥狀同時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以上3種癥狀中的2種但包括痰液變膿這一癥狀,,或屬于嚴重的急性加重,需要有創(chuàng)或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時,,即滿足AECOPD抗菌藥物應用指征,。 無銅綠假單胞菌危險因素者,病情較輕者,,可給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加或不加用克拉維酸、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氟喹諾酮類,、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菌素;病情較重者,,可給予用β-內(nèi)酰胺類藥物加或不加酶抑制劑,、第二代頭孢菌素類、氟喹諾酮類,、第三代頭孢菌素類,。 有銅綠假單胞菌危險因素者,可給予環(huán)丙沙星,、抗銅綠假單胞菌的β-內(nèi)酰胺加或加用酶抑制劑,、同時可加用氨基糖苷類。 由此可看出,,在不同危險因素,、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情況下,氟喹諾酮類藥物都被推薦可用于AECOPD感染的治療,。而茶堿類藥物也被推薦用于對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療效不佳以及某些較為嚴重的AECOPD患者,。 二 茶堿、喹諾酮與P450酶 多索茶堿在肝臟微粒體中轉化成茶堿和7-茶堿乙酸2-羥基乙酯2種代謝產(chǎn)物,茶堿約90%通過肝臟代謝,,其代謝經(jīng)過去甲基和8-羥基化反應等步驟,而這些反應均需通過肝臟P450酶進行,,因此茶堿的體內(nèi)代謝過程受肝臟P450酶影響很大,。 氟喹諾酮類藥物在肝內(nèi)主要經(jīng)P450酶和肝內(nèi)葡糖苷酸化兩種途徑代謝,而部分氟喹諾酮類藥物通過腎消除,,肝代謝有限,。 三 茶堿與喹諾酮的藥物相互作用機制 目前研究的茶堿類與氟喹諾酮類藥物相互作用可能的機制有如下四點: 1、氟喹諾酮本身無抑制作用,,而是通過其代謝產(chǎn)物4-氧代謝產(chǎn)物對茶堿N-去甲基化的肝臟酶系統(tǒng)產(chǎn)生競爭性抑制作用,; 2、從藥物立體化學結構說,,氟喹諾酮與茶堿相似,,造成與茶堿競爭代謝酶; 3,、因不同藥物化學結構不同,,可能造成對茶堿類藥物藥動學的影響程度; 4,、不同氟喹諾酮類藥物,,其到達茶堿代謝部位的量也是不同,這會造成對茶堿藥動學影響的差異,。 雖然機制尚不明確,,但臨床上茶堿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的相互作用確實存在,已發(fā)現(xiàn)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導致茶堿的血藥濃度升高,,出現(xiàn)茶堿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震顫,、不安,、激動、心悸等,,特別在老年COPD患者最為明顯,,可能與這類患者長期缺氧有關。 病例讀后思考: 1.氟喹諾酮藥物中對茶堿類藥物的影響較顯著的藥物是哪些,?對茶堿類藥物的影響較小的是哪些,? 2.本例患者是否應該對茶堿血藥濃度進行監(jiān)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