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董景昌,,原籍山東省平度市人,,早年從軍,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灣,,臺灣醫(yī)學家,,臺灣著名針灸師,是董氏奇穴的創(chuàng)始者,。 董氏奇穴分布于全身,,區(qū)分為十二個部位:手指部位稱一一部位;手掌部位稱二二部位,;小臂部位稱三三部位,;大臂部位稱四四部位;足趾部位為五五部位,;足掌部位稱六六部位,;小腿部位稱七七部位;大腿部位稱八八部位;耳朵部位稱九九部位,;頭面部位稱十十部位,。除以上十個部位外,尚有前胸及后背部位,。 董氏奇穴不采用各種復雜的補瀉手法,,僅采用”正刺“,”斜刺“,,”淺刺““深刺”,,“皮下刺”,與“留針”,配合“動氣針法”與“倒馬針法”,,即可達到治療效果。 另外楊維杰醫(yī)師又發(fā)展了”牽引針法“,,成為三種針法,。 第一篇 穴位學 第七章七七部位 上唇穴:在膝蓋下緣,,髕骨韌帶上,。 下唇穴: 部位,在膝蓋下緣約一寸,。 解剖:經外奇穴 主治:唇痛,、白口癥。 針刺:用三棱針刺膝蓋下緣臏骨韌帶上及其鄰近區(qū),,使出黑血,,立即見效。 ※兩穴均以點刺為主,,主治唇部病證,,治口腔炎亦有效。 四花上穴:當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貼骨下陷中處是穴,。 解剖:肺支神經、心支神經。 主治:哮喘,、牙痛,、心悸、口內生瘡,、頭暈,、心臟病、轉筋霍亂,。 針刺:針深2~3寸,。針深1.5~2.0寸治哮喘,針深3寸治心臟病,。 四花中穴: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兩筋間。 解剖:心之分支神經,、肺之支神經,、六腑之副神經。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臟炎、心臟血管硬化(心兩側痛),、心臟麻痹(胸悶難過,,坐臥不安)、急性胃痛,、消骨頭之腫脹,。 針刺:三棱針刺出血治心臟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腸炎,、胸部發(fā)悶、肋膜炎,。用毫針針深2~3寸治哮喘,、眼球痛。 四花外穴:當四花中穴向外橫開一寸五分處是穴,。 解剖:肺之支神經,、六腑神經。 主治:急性腸炎,、牙痛,、偏頭痛、臉部神經麻痹,、胸膜痛,。 針刺:針深1.0~1.5寸,。 四花里穴:在四花中穴向里橫開一寸二分,至脛骨之外緣處是穴,。 解剖:心之支神經,、肺之區(qū)支神經。 主治:腸胃病,、心臟病,、心悸、轉筋霍亂(嘔吐),、心臟麻痹,。 針刺:針深1.5~2.0寸。 四花副穴:在四花中穴直下二寸五分處是穴,。在「十四經」之下巨虛穴下一寸處,,外踝尖直上六寸。 解剖:心之分支神經,、肺之支神經、六腑之副神經,。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臟炎,、心臟血管硬化(心兩側痛),、心臟麻痹(胸悶難過、坐臥不安),、急性胃痛,、消骨頭之腫脹。 針刺:三棱針刺出黑血,,治心臟血管硬化,、心臟麻痹、急性胃痛,、腸胃炎,。 四花下穴:四花中穴直下五寸。 解剖:六腑神經,、肺之副神經,、腎之副神經。 主治:腸炎,、腹脹,、胸脹、胃痛,、水腫,、睡中咬牙,、骨骼脹大。 針刺:針深0.5~1.0寸,。 解剖:六腑神經、肺之副神經,、腎之副神經,、心臟之副神經。 主治:腸炎,、腹脹,、胸脹、胃痛,、水腫,、睡中咬牙、骨骼脹大,。 針刺:針深0.5~1.0寸,。 歸 經 : 入心、肺,、胃三經,。 穴 性 :疏心清肺、調理脾胃,。 配 穴 : 1,、治轉筋霍亂,四花上穴配博球穴,,四花須針深三寸,。 2、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配水金,、水通、門金穴,。 3,、治鼻炎,配鎮(zhèn)定穴,,駟馬穴,,需長期治療一段時間。 4,、治經痛,,配婦科穴、天樞,、中極,、門金,。 5、治心律不整,、心悸,、狹心癥等心疾,四花穴一帶放血,,配心靈穴,。 6、治心絞痛,,本穴放血,,再配地宗穴。 7,、治腸炎,,配腑腸、腸門,、肝門穴,。 8、治下腹病痛,,配四花副穴,、腑腸穴,三針倒馬,。 9、治腹脹,,配門金穴,。 10、治下肢浮腫,,配通腎,、通胃。 經 驗 : 1. 針深二寸治哮喘,,針深三寸治心臟病,。 2. 四花穴具有行氣活血化瘀之功,其所調乃心肺之氣,,能促進營氣之循行,。 3. 四花上穴、四花中穴,、四花里穴,、四花下穴一帶,不一定要下針,,者區(qū)域如有見烏黑的青筋,,即可用三棱針放血,,對心臟疾病,急性胃腸病,,心悶胸部不適都有效,。 【董穴】二二部位:三其穴 手三火穴 火腑海穴 手千金 五金穴 手三門穴 【董穴】反后絕穴 、三肩三穴,、 靈骨,、大白穴 、手六白穴,、腕順二穴 ,、三叉三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