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武與小白菜之案,案件其實很簡單,,小白菜的丈夫身亡,,縣令劉錫彤認為是小白菜與舉人楊乃武通奸而謀殺親夫??嵝讨?,小白菜與楊乃武屈打成招,被定為死罪,。 楊乃武的家人不服,,一路上告,但官官相護,,30多次的上告之路無一成果,。楊乃武的姐姐兩次入京,終于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視,,一道懿旨下達,,楊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情方告平反。而最重要的后果是,,100多名官員被摘掉頂戴花翎,,永不續(xù)用。浙江的大小官員,,等于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小白菜一介平民,楊乃武也不過是一個毫無實權的舉子,,其案件冤與不冤,,在封建時代并不是什么大事,但為何引發(fā)了浙江省官場上的一場大地震? 本案發(fā)生于同治十二年十月的浙江省余杭縣倉前鎮(zhèn),。小白菜閨名秀姑,,本姓畢,因長得清秀,,又偏愛穿一身綠衣衫,,便被鄉(xiāng)里街坊們稱呼為“小白菜”,久而久之,,反倒把她的真名給忘了,。 同治十年,小白菜嫁與葛品連為妻,,由于雙方家境貧寒,,沒有閑房,,便租了一家境殷實的舉人之房居住。這位舉人便是楊乃武,。 由于葛品連以賣豆腐為生,,每天半夜便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常住在豆腐坊中,,十天半個月才回家一次,,而閑來無事小白菜則時常向舉人出身的楊乃武求教讀書識字,有時還在楊家一同吃飯,。這倒也無妨,,畢竟楊乃武之妻大楊詹氏也在身邊,流傳不出什么緋聞來,。同治十一年九月,,楊乃武之妻大楊詹氏因難產而去世,而小白菜和楊乃武之間仍舊“同食教經”,,這就等于為街頭巷尾提供了談資,。久而久之,流言蜚語流傳開來,。 即使葛品連久不在家,,但并不妨礙這些流言傳到他的耳朵之中;再加上生意不好,拖欠了楊家?guī)讉€月的房租,,葛品連便決定與小白菜一同搬到了表弟家。 搬出楊家的小白菜,,再未與楊乃武有過聯系,。 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葛品連突發(fā)重病,,有流火癥狀(即丹毒,,以皮膚突然發(fā)紅,色如涂丹為主要表現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小白菜苦勸不聽,,葛品連仍舊抱病上工,誰知病情益發(fā)嚴重,。即使服下小白菜買來的東洋參和桂圓后,,也不見好轉,反而在初九下午氣絕身亡,。從發(fā)病到亡故,,僅僅兩天時間。入殮之時尸體正常,,毫無異樣,。 此際正值江南十月,,依舊秋熱逼人,葛品連身體肥胖,,初十夜間尸體口鼻內有淡血水流出,。守靈之人見此異狀,再兼之葛尸臉色發(fā)青,,便起了疑心,,暗地里告上官府。 經過一番盤問,,余杭知縣劉錫彤沒有從小白菜口中得到一點對葛品連死因有價值的信息,,只得進行驗尸。 大清律例中對驗尸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州縣官必須親自前往受害者被害現場或者發(fā)現尸體的地方及時驗尸,。如果因故意延誤而導致尸體發(fā)生腐敗等變化,對驗尸的結論造成影響,,則州縣官將要被處以杖刑六十的責罰,。如果是本州縣的負責官員因公外出,那么附近州縣的縣官就有義務代其驗尸,。沒有正當理由而表示拒絕的,,降官三級。 當劉錫彤帶著門丁沈彩泉和仵作(舊時管檢驗尸體的人叫“仵作”)沈祥前去對葛品連的尸體進行檢驗時,,葛尸已經停放了數日,,在炎熱的天氣里變得腫脹不堪:口鼻流出血水,尸僵已經化解;雙手的指甲和雙足的趾甲顯示出暗灰色,。缺乏專業(yè)素質的仵作沈祥壓根不懂得驗尸的基本常識,。略懂法醫(yī)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口鼻內流出的血水,,實際上是因尸體腐爛導致尸體內部氣體膨脹,,將血水通過口鼻擠出。而沈祥卻認為是“七竅流血”,,并堂而皇之地寫進了“驗尸報告”中;暗灰色的指甲和趾甲,,實際上也是因軀體的死亡、新陳代謝的終止而導致血液凝固于肢體末端,,在外表上看起來呈暗灰色,,屬于正常的死亡現象,但沈祥卻將之寫成了意義大不相同的“青黑色”,。更為荒謬的是,,一個余杭縣衙的門丁居然也參與驗尸,并且根據他所謂的“個人經驗”,,為葛品連之死做出了砒霜中毒的結論,。 既然“死因”已明,,那么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尋找能夠證明這一點的證據,形成一個完成的證據鏈,。首先所必需的就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詞,。在劉錫彤對案件的認識里,小白菜就是毒害親夫的兇手,,直截了當地就問毒從何來,。 并沒有下毒的小白菜自然無法回答這一問題。訊問無果的劉錫彤使出了最后的手段--嚴刑逼供,。當時的《申報》曾記載道,,小白菜被“燒紅鐵絲刺乳,錫龍灌水澆背”,,其殘忍度可見一斑,。 如此酷刑,即便是一個虎背熊腰的九尺男兒也無法忍受,,更何況是一個文弱的女子?屈打之下,,小白菜成招,并順著劉錫彤的意思把楊乃武“交代”出來,。 盡管有包括作案時間,、買藥地點在內的重重疑點,但劉錫彤還是認定了楊乃武為主謀,。為了盡快把這個案子定為死案,,劉錫彤將案件上報到杭州知府衙門,請求將楊乃武的舉人功名革去,,當然,,所有對于楊乃武有利的證據,劉錫彤一概沒有上交,。 失去了舉人功名的楊乃武在杭州知府陳魯的酷刑之下屈打成招,承認自己購買了砒霜交給小白菜用以毒殺葛品連,。一條完美的證據鏈就此形成,,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六,杭州府陳魯下達了判決:小白菜為通奸而謀殺親夫,,按律當凌遲處死;楊乃武指使他人謀害親夫,,按律判處斬立決。 判決一層層地經過上報,,其中的冤情始終沒有被各級官員揭露出來,。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判決上報給了朝廷,。 在接到案件匯報,、請求核準死刑的同時,,朝廷也收到了楊乃武之姐楊菊貞歷盡千辛萬苦、百般周折送來的訴狀,。 面對這兩份完全相反的案件陳述材料,,朝廷也備受壓力。一方面是朝廷官員的顏面,,另一方面是天下士子之心--帝師夏同善曾就此案對兩宮皇太后(慈安,、慈禧)說過:“此案如不究明實情。浙江將無一人讀書上進,?!背炔恳彩菍Υ朔制绮幌隆?/p> 這時,,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參與,,為本案提供了重大的轉折點。楊菊貞第二次進京時,,偶遇胡雪巖,,并向他傾訴了本案的來龍去脈,博得了胡雪巖的同情,。胡雪巖動用自己在政界的影響力,,取得刑部待郎袁保恒、大學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兩宮太后陳訴冤情,,要求將楊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復審,。 胡雪巖 翁同龢等朝中肱股的奏請,,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視。但她仍有些猶豫,,不愿輕易更改地方官吏承辦的要案,。最后,在各級官員不斷地奏請之中,,慈禧太后方才下定決心,,連發(fā)十三道重審的諭旨,將此案提京復審,。 光緒二年十二月九日,,時隔三年多的案件終于水落石出:在北京海會寺公開開棺驗尸的刑部得出最終結論:葛品連遺骸上的大小骨殖成黃白色,并非中毒而死,。 真相大白,,但案件之余波才剛剛開始。相對于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情來說,,這個余波才是對大清朝野最具有沖擊力的滔天波瀾,。 太平天國之后,,地方督撫坐大,死刑裁判權也由中央下落到地方,。朝廷想借此案之機,,收回死刑裁判權,“以伸大法于天下,,以垂炯戒于將來,。庶大小臣工知所恐懼,而朝廷之紀綱為之一振”,,借此重建朝廷威信,。翁同龢此前曾對恭親王如此說道:“沖齡之至,太后垂簾,,是所謂'孤兒寡母,,的局面,弱干強枝,,尾大不掉,,往往由此而起。征諸往史,,斑斑可考,。王爺身當重任,豈可不為朝廷立威?” 然而地方上卻不會輕易將此生殺大權放手,,是故慈禧太后需要發(fā)十三道諭旨才能提審此案,。 案件雖然已經明了,但在如何處理各級辦案官員的問題上,,朝廷之內發(fā)生了巨大的分歧,。以大學士翁同龢為首的江浙派要求嚴懲此案中草菅人命的官員;而以四川總督丁寶楨為首的兩湖派則認為不能為了區(qū)區(qū)兩個平頭百姓而引發(fā)官場上的地震。兩派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直到光緒三年二月十日,刑部才將平反的奏疏上報于朝廷,。 對于楊乃武,、小白菜來說,能夠被平反昭雪無疑極大地的幸運,,但其實他們這個案子只是民間一個不足為奇的小案而已,幾條草民的性命在封建社會根本不足稱道,,之所以能夠平反昭雪,,實際上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出獄后的楊乃武曾經想去拜謝在此案中為他申冤的大小官員,,但出面見他的只有寥寥幾人,。畢竟這場斗爭并不是為了一個小小的舉人,。要知道,參與審判此案的大多數是湖南籍官員,,而這些官員中的大多數又是由左宗棠一手提拔的,。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左宗棠在朝中的影響力任何人都不敢小覷,。對于此案中官吏的處理,,朝廷只是采用了革職的方式,而沒有依照大清律例予以量刑處罪,,這足以證明此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刑事案件,。 左宗棠隸屬于曾國藩手下的湘軍。也就是說,,當時涉及這個案子的官吏,,實際上都是曾國藩的湘系軍閥。更進一步地說,,是湘系軍閥在控制浙江省,。而且,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中,,作為湘軍所做出的貢獻最大,,也就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對于朝廷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曾國藩想要借此勢力選擇稱帝的話,即使不能夠完全推翻清朝統(tǒng)治,,也可以做到劃江而治,,與清朝分庭抗禮。 對清政府來說,,除掉這個隱患才是根本,。恰在此時發(fā)生了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朝廷正好抓住這個契機,,對湘系軍閥的勢力進行打壓,。因為此案,100多官員的頂戴花翎被褫奪,,被革職永不敘用,,實際上就是為了壓制曾國藩和他的湘系軍閥。 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在慈禧太后的干涉下得到昭雪,,100多頂烏紗在余波之中砰然落地,。一個簡單的民間案件,引發(fā)了浙江省官場的大地震,地震之后暴露于天下的,,則是晚清政府那錯綜復雜的派系斗爭,。 |
|
來自: 昵稱MJRlOV28 > 《文章(歷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