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內卷為王的時代,,有的地方得其一二尚嫌不夠,,偏偏要把三者集于一身,明明光環(huán)在身,,卻低調得可怕,。
圖源:太行日報
它就是山西東南“前窗口”,中原大地“后花園”——陵川縣,。陵川位于山西省晉城市的東北部,,地處華北腹地、黃河之北,、太行山南麓峰巔,。在山西省平行四邊形的版圖上,陵川正是四角之一,,鑲嵌在三晉大地最東南,,是南太行通往中原的門戶。
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載:“(陵川)以縣多陵阜而名,?!薄傲旮贰奔辞鹆晖潦街狻G宕靛鲈凇读甏ㄙx》一文中說陵川“群峰拔地,,列峰摩天”,,“突中一窩,太行之巔”,,“萬古青蒼,,是曰陵川”。
陵川傲視于太行之巔,,平均1058米的海拔造就了其溫和涼爽的氣候,,夏天最高氣溫29℃,,平均氣溫僅22℃左右,使其成為天然的避暑勝地,。
陵川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其八百里太行的壯麗景觀,,有“清涼圣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譽的王莽嶺景區(qū)是其典型代表。
王莽嶺景區(qū)是國家地質公園,,因西漢王莽趕劉秀到此地安營扎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嶺、錫崖溝,、昆山,、劉秀城四個景系,最高海拔1700余米,,是南太行的最高峰,。
茫茫云海在這里為群山織就了一層仙家羽衣,滿目空翠濕人衣,,濤似連山噴雪來,。
圖源:太行云頂王莽嶺
觀日出日落,不知是哪家仙女共仙童調皮,,打翻了調色盤,,滿天的霞光自天空渲染而下,打得畫紙淺絳深絳積又染,。
圖源:太行云頂王莽嶺
景區(qū)核心是由日月臺,、云臺和玻璃棧道組成的極頂休閑廣場。日月臺仿日月之形而作,,圓形下沉庭院和彎月形建筑結合,,包含日月光華、日月同輝之意,,宇宙,、自然和人文完美交 云臺依山而建,順山勢層層迭落,,與玻璃棧道行云流水般相輔相成,,二十八宿散布其中,營造出蒼茫宇宙中的星辰大海,。神仙過境遺留的祥云,,勾勒出祥云棧道,飄落極頂之巔,,彩云此間追月去。
圖源:太行云頂王莽嶺
景區(qū)西南坐落著聞名遐邇的錫崖溝,,懸崖絕壁上可見一條巨龍般的“之”字形掛壁公路伏身于云霧間,。這是村民3代人耗費30載的時光,,用原始的方法和簡陋的工具開鑿而出,被《報日人民》稱為“中國鄉(xiāng)村筑路史上的奇跡”,。圖源: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無怪乎毛主席生前秘書,、當代詩壇領袖李銳暢游王莽嶺后稱贊道:“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須五岳攀。” 中華文明五千年,,何處歷史不悠久,?然而如陵川這般,一追溯便是遙遙萬年的并不多見,。
太行山在地質史上經歷了復雜的地質構造運動,,造就了眾多的太行山石灰?guī)r洞穴,這些洞穴成為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理想的生存家園,,陵川的歷史由此發(fā)端,。
上世紀80年代,陵川縣奪火鄉(xiāng)塔水河村的塔水河遺址被發(fā)掘,,其年代被判定為距今26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塔水河遺址 圖源:任海云《太行山舊石器遺址綜合研究》
塔水河遺址共出土石制品 2000余件,其中石片達到了1000余件,,另有石核25件,、刮削器274件、尖狀器25件,、錐鉆5件,,可看出當時的人類已經掌握了多種加工方式。
塔水河遺址地層剖面的第4,、第2層中,,均有灰燼層,并且有不止一個用火遺跡層,。由此可見,,生活在此遺址處的人類從事了較多的生產活動,比如打片,、制作修整石器,,甚至可能有簡單的處理遺物的活動。
除了大量石制品,,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燒骨和各類哺乳動物化石,,這表明,人類主要獵取巖羊、綿羊等作為肉食資源,,也有馬鹿和斑鹿,。
塔水河遺址部分石制品 圖源:任海云《太行山舊石器遺址綜合研究》
塔水河遺址文化堆積厚,人類曾在這里活動的時間較長,,為人類早期文明的一個發(fā)源地,。
在陵川東南20公里處有一片從北向南綿延6公里,,連綿跌宕著30余座山峰的山區(qū),這就是世界圍棋起源紀念地棋子山,。
圖源:陵川網(wǎng)
棋子山是古淇水,、葦水的源頭?!罢氨虽繆W,,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薄对娊洝ばl(wèi)風·淇奧》描寫的就是這片河域的山水風情,。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一天,從淇水溯流而上的一群人打破了屬于棋子山的寧靜,,他們以略帶新奇的眼神審視著這一方古樸秀美的山水,。這就是從商朝都城朝歌跋涉而來的商紂王叔父箕子和商朝的遺老們。
圖源:晉城非遺
相傳,,商朝滅亡后,,箕子避居于此,擺布石子,,推演天文,,發(fā)明了圍棋,還與仙人對弈,,此山故名謀棋山,。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曾向箕子訪道于此,,留下了巨人腳印,。如今,棋子山上的箕子洞,,當?shù)厝朔Q“棋盤洞”,,除了箕子的傳說,還有李家老爹“觀棋爛柯”的故事在陵川廣為流傳。
現(xiàn)在箕子洞的頂壁上還能隱隱約約看到許多灰白色圓點,,形狀如同圍棋,,整體看去又像一幅古代星象圖,。洞頂巖石上有極似圍棋棋盤線條的痕跡,,還有著像圍棋棋子印上去的凹痕,當是人力點染造化之功,。
圖源:晉城非遺
西周時期,,陵川為晉國之地,春秋末三家分晉后歸屬于韓國,。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推行郡縣制,,陵川屬于上黨郡。至魏晉南北朝,,北周滅北齊后,,陵川為高平郡所轄。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劃高平縣東部置陵川縣,,此為陵川置縣之始,唐朝時復為高平郡所轄,。此后陵川文脈鼎盛,,出現(xiàn)過7名狀元、93名進士,。悠悠萬載的時光,,歷史終演進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陵川縣。陵川境內古建眾多,,全縣共有不可移動文物10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國保數(shù)量在山西省排名第四,,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縣,素有“金元古建博物館”之稱,,現(xiàn)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筑15處,。
宋朝時劃全國州郡為15路,陵川歸河東路澤州所領,。當陵川進入宋朝的篇章,,便注定了它要在古建歷史上寫下濃厚重彩的一章。
位于禮義鎮(zhèn)的南,、北吉祥寺正是從宋朝跨越千年到今日來與我們對話的宋構遺存,。
北吉祥寺 圖源:喬
北吉祥寺的天王殿為單檐九脊頂,斗拱五鋪作,結構簡練,,出檐深遠,,是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原構。
南吉祥寺的中殿補間鋪作均用雙抄五鋪作斜拱,,但略有區(qū)別,。前后左右四面明間正中出一朵45度偷心斜拱,兩跳之上為鴛鴦交首連拱做令拱,,令拱抹斜,,耍頭正中螞蚱頭兩側批竹昂平出。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使用45度斜拱的古建實例,,改變了斜拱源自遼構的認知,。
金天會五年(1128年),澤州改南澤州,,陵川屬南澤州,。這一時期遺留的大量美輪美奐的古建在今天熠熠生輝。
同樣位于禮義鎮(zhèn)的崔府君廟,,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整個殿宇錯落有致,殿頂形制各異,,其最大特點是整個寺廟都建在高臺之上,,這種建于高臺上的寺廟以及平臺兩側的石階對峙建筑形制,僅在唐朝的敦煌壁畫中出現(xiàn)過,,崔府君廟是一處極為難得的實物例子,。
崔府君廟 圖源:喬位于崇文鎮(zhèn)的西溪二仙廟的中后殿及東西梳妝樓均為金代建筑。東西梳妝樓是二仙廟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具有宋金風格的最精美的梳妝樓,,均為兩層三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寬大而精致,,展現(xiàn)出工匠們高超的建筑工藝,。
西溪二仙廟 圖源:喬
潞城鎮(zhèn)坐落著一座白玉宮,二進院為過殿,,金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九脊單檐歇山頂,,琉璃剪邊,單抄單下昂,,昂為琴面式,,設補間斗棋,,斗棋用材宏大,通檐用四柱,,前檐柱均為方形抹角石柱,,光滑明亮,似玉一般,,故稱此宮為“白玉宮”,。
白玉宮 圖源:陵川網(wǎng)
潞城鎮(zhèn)還有一座南神頭二仙廟,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平面形制為長方形,,屋頂形制為九脊單檐歇山頂,,灰色筒板瓦鋪制屋頂,正脊為瓦條脊,,次間墻體用宋磚砌成,。前檐通用四柱,柱頭卷剎較緩,,并有補間斗栱,,斗栱用材碩大,昂為琴面式,,為典型的金代作品,。
南神頭二仙廟 圖源:陵川網(wǎng)
元朝時陵川縣隸澤州司侯司,屬河東山西道,,為腹里,。此時陵川的古建仍然在綻放活力。
位于平城鎮(zhèn)的南召文廟元代特征明顯,,正殿僅用兩根粗矮敦厚的內柱,,內柱低于前后檐柱,柱頭櫨斗承接來自山面的丁栿,,故屋頂?shù)闹亓看蟛糠侄汲薪釉诖硕戎?。劉敦楨曾稱贊濟源奉仙觀三清殿此類似結構“手法豪放、運思奇特,、至為罕至”,,南召文廟大殿非但亦能擔此評價,還更顯古拙之風,。
南召文廟 圖源:陵川網(wǎng)
坐落在附城鎮(zhèn)的田莊全神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為元代建筑風格的間柱鋪作,,形成三院,、兩路雙閣,、雙戲臺、對看樓的嚴緊建筑的布局,。
田莊全神廟 圖源:晉城發(fā)布
宋,、金、元三代為陵川遺留下如此精美的藝術瑰寶,,“金元古建博物館”之名舍它其誰,?
明朝時陵川縣隸屬于澤州直隸州,清朝的陵川為山西省澤州府所轄五縣之一,。
大約在明末清初,,陵川境內的廟宇和民居建筑物挑檐下的墀頭部分出現(xiàn)了以“書鼓”為主題形象的磚雕藝術。此為雕刻工匠耳濡目染受到古老醇厚的陵川鼓書說唱藝術的熏陶后創(chuàng)作而成,。
書鼓是陵川本地非常興盛的曲藝活動——鼓書說唱的主樂器扁鼓,。書鼓磚雕的出現(xiàn)印證了在清康熙以前陵川地區(qū)鼓書說唱就已十分流行,為陵川曲藝的發(fā)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圖源:晉城文旅
陵川最早的曲藝品種是陵川鋼板書,,因說書者手持鋼板演唱而得名,其產生年代已無從考證,。據(jù)《陵川縣曲藝志》記載,,清道光年間,河南林縣有一名眼盲藝人因逃荒來到陵川,,他將“四股弦”音樂融合進了陵川鋼板書,,并創(chuàng)作了前奏和間奏,從此豐富了陵川鋼板書的唱腔,。
民國時期,,陵川在各方勢力的爭奪下命運多舛,但卻成為陵川鋼板書的發(fā)展時期,,從“干板書”演變成了鋼板書,,至此,作為陵川縣的代表性曲藝品種被傳承下來,。
陵川鋼板書《壯志凌云》演出照片 圖源:張靜茹《陵川曲藝音樂傳承現(xiàn)狀考察研究》
1943年,,日軍占領了陵川縣城。八路軍在陵川縣東部的大山區(qū)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據(jù)地,,并與當?shù)乜谷照M織群眾,,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當時,,有人用胡琴伴奏,套用河南墜子的曲調,,演唱關于抗戰(zhàn)的新內容鼓舞人心,。
1945年4月14日,,陵川解放之后,縣城一帶的民間藝人在河南墜子的曲調基礎上,,吸收了當?shù)氐拿耖g小調,,初步形成了陵川絲弦書的框架,創(chuàng)作了《齊心協(xié)力打東洋》《小日本滾蛋了》等曲目,。據(jù)《陵川曲藝志》所載,,“絲弦書”之名是因有人將“胡琴”稱之為“絲弦”。
陵川絲弦書《劉家灣來了劉書記》 圖源:張靜茹《陵川曲藝音樂傳承現(xiàn)狀考察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陵川曲藝獲得了迅速發(fā)展,。1979年,陵川縣的盲人曲藝宣傳隊逐漸恢復了所有曲藝的演唱,,在這一時期,,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和曲藝展演,拿下了很多集體與個人獎項,,創(chuàng)演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曲目,,如陵川絲弦書《老倔新事》。
近些年來,,陵川鋼板書和陵川絲弦書因其更具有地方特色逐步發(fā)展成陵川縣最主要的曲藝類型,陵川鋼板書《退錢》,、《心的呼喚》先后獲獎,,陵川絲弦書因唱腔優(yōu)美、抒情性強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兩種曲藝類型齊頭并進,,但因陵川鋼板書屬于國家級非遺,地域性更強,,所以知名度更高,。
陵川鋼板書《退錢》 圖源:張靜茹《陵川曲藝音樂傳承現(xiàn)狀考察研究》
曲藝感染人心,陵川豐富的曲藝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彰顯文化的力量,,更與時代發(fā)展緊密聯(lián)結,。今日蓬勃發(fā)展之陵川,更需要藝人們抖擻精神,,傾情傳唱,。 張靜茹《陵川曲藝音樂傳承現(xiàn)狀考察研究》暑熱正足,何不跟隨名師深入晉東南的清涼秘境之中,,品讀一處處高古建筑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沖擊與藝術美感,,在太行山水與蒼勁古建之間,悠然品味藏在建筑里的詩與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