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還是不要讀了,。
因為有些人只看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的美。
有人只看到了24個典故,。
有人只看到了40多個成語,。
要知道,如果沒有萬千個知識的儲備,,沒有千百個知識的連接,,是展現(xiàn)不出《滕王閣序》的津津有味,百讀不厭的,!
看王勃是如何將自己的志向,,放置于歷史之中;又如何將滕王閣,,放置于歷史之中,!
他說“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我是一個地位卑微的書生,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報國的機會,;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豪情,,也有宗愨“乘風破浪”的壯志。
三尺是指古代禮服上束帶的下垂部分,,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區(qū)別,,其中士規(guī)定為三尺。
還有一種說法是身高,,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
您怎么看,?
我認為是前者,,因為后面的“微命”一般指官職。
周朝官階制度是從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級的官職,,王勃做過虢州參軍,所以稱“微命”,。
官員穿禮服,,這樣搭配才合適。
終軍字子云,,西漢濟南人,。 ? 《漢書·終軍傳》記載當年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僅二十余歲。
豪情萬丈,!
纓是用絲或線等制作的穗狀飾物,。
請纓是請求皇帝賜給長纓,后來多以請纓指投軍報國,。
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投筆指投筆從軍,,用的是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
宗愨是南朝宋人,,少年時很有抱負,,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王勃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奈何現(xiàn)在有志不能施展,。就應該抓緊時間,迅速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知識文化,。
他說“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
而今放棄一生的功名,,到萬里之外去侍奉父親,。
這是王勃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情況。雖然沒能在仕途上施展抱負,,但在道德上沒有落下一點,!
簪笏是冠簪、手版的意思,。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地位。
百齡是百年,,一生的意思,。
晨昏是侍奉父母的意思?!抖Y記·曲禮上》云: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
這里我想多說兩句:
王勃出自官宦世家,他的爺爺王通還是隋末唐初的儒家的大思想家,。王勃從小受到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影響,,以儒家的禮法為標尺。
在儒家文化中,,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說法,。
這才有了“舍簪笏”兩句的出現(xiàn),。
儒家文化在唐代是正統(tǒng)文化,在正統(tǒng)文化的加持下,,既提高了王勃的道德高度,,也借機說大家也是道德水平極高的人物!
如此過渡,,讓整個宴會也拔高了好多檔次,!
他說“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不是謝玄那樣的家族寶樹,卻猶如孟母三遷后結(jié)實到有道德的鄰居一樣,,結(jié)識了諸位名家,。過些天到父親那里聆聽教誨,一定像孔鯉那樣彬彬有禮,;今天有幸參加宴會,,如登龍門。
這幾句字數(shù)不多,,但典故不少,。
謝家之寶樹,指謝玄,。
《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么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
后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
孟氏之芳鄰,,說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這里用來指赴宴的嘉賓都是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
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說的是孔子的兒子孔鯉的典故,。
《論語·季氏》記載:
(孔子)嘗獨立,(孔)鯉趨而過庭,。
(子)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
(子)曰:“學禮乎,?”對曰:'未也?!薄安粚W禮,,無以立?!滨幫硕鴮W禮,。
趨庭是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
叨指慚愧地承受,,表示自謙。
這句話是說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里陪侍和聆聽教誨,。
捧袂是舉起雙袖作揖,,這里指謁(yè)見閻公。
托指寄托身子,,這是客氣話,。
龍門是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黃河中,,那里兩岸夾山,,水險流急,相傳鯉魚躍過龍門則變?yōu)轱w龍,。
這里借“登龍門”的說法,,表示由于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份。
喜托龍門指(受到閻公的接待)十分高興,,好像登上龍門一樣,。
王勃的《滕王閣序》,開始的時候?qū)懥穗蹰w,,寫了閻公,,寫了大家。
后面長篇大論地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寫自己,用歷史中的人物,,用歷史中的典故,,寫出了自己高尚的情操,遠大的志向,,而這一切又是在襯托滕王閣,。
襯托出了滕王閣高貴,也就襯托出了滕王閣中的每一個人的高雅,。
王勃在不動聲色中,,將自己和整個滕王閣與滕王閣中的每個人置于歷史中,在時光的穿梭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在這里,王勃跟大家說,,時空之門我已經(jīng)為大家打開,,大家不要吝嗇自己的才華,盡情地書寫歷史吧,!
他說“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司馬相如倘若沒有楊得意的引薦,雖有文才也只能獨自嘆惋,。
既然遇到鐘子期那樣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么羞愧的呢?
這是兩個典故,,先說“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
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漢武帝),。
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鄙象@,,乃召問相如,。
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br> 凌云這里指司馬相如的賦。
《史記·司馬相如傳》記載,,相如獻《大人賦》,,“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
“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是高山流水的典故:
《列子·湯問》記載:
伯牙善鼓琴,,鍾 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這兩句放在這里是告訴大家:
人就算是再有才華也要展現(xiàn)出來才行。
我們在滕王閣的這次宴會,,正是大家展示自我的機會,,遇到閻公這樣的知音,大家不要吝嗇才華,,每個人都應該揮灑自己的文采,。讓歷史銘記每個人的存在!
王勃的《滕王閣序》就要接近尾聲了,。
但是王勃給人們的震撼卻還在繼續(xù)!
下期我們一起聊聊
王勃的《滕王閣序》結(jié)尾不結(jié)束,,且看他如何將結(jié)尾再次推向一個高潮,。
關(guān)注我,,從傳承經(jīng)典中探尋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