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原大地以農(nóng)耕文明為主,,遙遠的西北方地區(qū),以游牧文明為主,,兩種文明之間的碰撞,、交融從未間斷,留下了無數(shù)歷史故事,。 對于中原人,,游牧民族的名字一直在變化,先后有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韃靼,、女真等,成為中原人恨之入骨的對象。 那么,,這些游牧民族的名字如此奇怪拗口,它們究竟是什么意思,,是誰為它們命名,,是音譯還是翻譯?關于這個問題,,史學界爭議很大,,我們也只能了解一二。 匈奴——被中原人起名的民族 天下同源同宗,,匈奴也不例外,。根據(j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的先祖,,是夏王朝后裔之中的苗裔,。 夏王朝滅亡后,一支后裔向西北逃竄,,在逃亡的路上,,與月氏、樓蘭等民族的人交流融合,,最終定居于北方蒙古高原一帶,,成為世代相傳的游牧民族。 起初,,中原人民對這一部族的稱呼并不是匈奴,。從周朝開始,人們先后稱呼他們?yōu)?狁,、葷允,、獫狁、獯(熏)鬻,、薰育,、葷粥、嚴允等,。 這些名字的意思都是長嘴的狗,或者長嘴的狗頭,。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后世推測,,在那個甲骨文還萌芽的時期,,人們習慣用當?shù)靥厣Q呼一個部族,而當時的匈奴多產(chǎn)長嘴的狗,。 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周朝的中原人民稱呼一個部族的方式又變了,,更有代表意義的“匈奴”出現(xiàn)了,。 根據(jù)古文字研究,,甲骨文在周朝時期,,已經(jīng)相對成熟,具備了象形意義,、會意作用,。而此時的甲骨文中,“匈”是弓箭的形象,。 與之相對應的,,當時的匈奴部族是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無論男女老幼,,騎馬射箭是必備的技能,。所以,中原人民就用了“匈”字來代表他們,。 當時,中原人民已經(jīng)處于健全的社會體系中,,知禮懂道,,但野蠻蒙昧的“匈”人總是騷擾他們,心生怨恨的中原人民就用了社會地位低下的“奴”來指代他們,。“匈奴”二字就此誕生,。 契丹——鑌鐵般堅強的民族 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契丹民族,在首領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并建立遼國,國號契丹,。它起于唐朝,,終于宋朝。 “契丹”二字的發(fā)源,,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最有事實依據(jù)的是“地域+諧音”說。 根據(jù)《契丹國志·族姓原始》記載,,契丹“以本無姓氏,,惟各以所居住名呼之”,意思是契丹是一個居住地的名字。 又根據(jù)遼史專家舒焚研究,,“契”字與“奚”字發(fā)音相近,,而“丹”是東的意思,所以叫契丹,,也就是“奚東”,。這個說法有據(jù)可依,歷史上奚族和契丹同源于鮮卑,,而契丹確實生活在奚族的東面,。 《魏書·契丹傳》也證明了上述說法的合理性,書上記載“契丹在庫莫奚以東”,,“庫莫奚”就是奚族,,蒙古語里是“沙子地”的意思。因此,,“奚東”就是沙子地以東的意思,。 “地域+諧音”說的解釋下,“契丹”諧音“奚東”,,意為“沙子地以東”,,此區(qū)域正是遼國所在的遼河地區(qū)。 “契丹”二字的本意如此,,但在遼國人眼中,,它們還有更好的象征意義。契丹寓意“繽鐵”,,也就是鋼,,象征堅韌的意志和民族精神。 柔然——奮發(fā)有為的鮮卑族奴隸 柔然,,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又稱為蠕蠕、芮芮,、茹茹等,,是鮮卑族的一個部族,后經(jīng)過部落合并,、發(fā)展壯大,、偷襲鮮卑大本營,五世紀初建立柔然汗國,。 之后的柔然汗國稱霸西域,,與北魏時戰(zhàn)時和,最終被突厥所滅,,遺民分散于突厥和漢族之中,。 柔然的本意是奴隸,,是當時鮮卑族對他們的蔑稱。最初的柔然,,只是鮮卑的一個附屬民族,,世代為鮮卑人服務、被鮮卑人奴役,,所以用奴隸的代名詞來命名,。 作為奴隸,本就地位極其低下,,加之在無休止的蹂躪和虐待下,,柔然民族變得無知且愚昧,因此也被其它種族視為像蟲子一樣愚蠢的民族,,稱呼他們?yōu)槿淙鋰?/p> 其實柔然民族并不愚蠢,,只是發(fā)展滯后而已。當時代發(fā)展的紅利波及柔然,,他們也變得聰明且強大,,成為其它民族敬畏的對象。 突厥——以山形命名的民族 突厥,,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在金山(現(xiàn)阿爾泰山)陽面。他們是繼鮮卑,、柔然之后,,在漠北草原發(fā)展壯大的游牧民族,最終建立橫跨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作為鮮卑人奴隸的柔然人消滅了鮮卑,作為柔然人奴隸的突厥人又消滅了柔然,。其實,突厥人最初是柔然人的“鍛奴”——鍛鐵的奴隸,。 但是,,當柔然汗國被北魏皇帝打得落花流水時,突厥人趁機消滅了柔然人,,迅速壯大起來,。 “突厥”二字的本意,與他們生活的地域有關,。上文已經(jīng)說過,,突厥人生活在金山的南面,因為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戰(zhàn)士的頭盔),,兜鍪的俗稱又叫突厥,,因此自命突厥,。 唐末,突厥被大唐王朝消滅,。 韃靼——兇悍人的音譯 中原王朝對西北游牧民族的打擊,,僅限于消滅其有生力量,很少長期占領廣袤且貧瘠的西北草原,。 因此,,當突厥汗國滅亡后,又一個新的游牧民族發(fā)展壯大了,,他們就是韃靼部落,。韃靼部本來是突厥統(tǒng)治下的一個部落,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漠北草原新的王者,。 “韃靼”源于突厥語Tatar的音譯,原義為兇悍的人,。韃靼民族一直延續(xù)至蒙古族的崛起,,才被蒙古族消滅,而后淡出歷史舞臺,。 女真——滿族的前身 女真是宋,、元、明時期,,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生活的地方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使得他們的民族能夠一直相對平穩(wěn)的延續(xù),。 直到清軍入關,清太宗皇太極廢除了女真舊號,,改稱滿洲,,統(tǒng)稱滿族。 “女真”是滿語的音譯,,本意是指部落子弟人口,。由于古代中原人不了解其中含義,就把東北的各民族統(tǒng)一稱作女真,。 綜上所述,,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韃靼,、女真等各少數(shù)民族,,都是相對中原漢族而言的,,也是中原漢族一邊拉攏、一邊驅(qū)趕的對象,。他們所有的稱謂,,其實是中原人自己的理解。 |
|
來自: 堅持能勝 > 《文件夾一歷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