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生活條件好,生活習(xí)慣及飲食不注意導(dǎo)致肥胖的人很多,,不但影響個人形象還導(dǎo)致身體出現(xiàn)各種疾病,解決肥胖除了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生活規(guī)律外,,可參考使用以下方劑:
以上涉及方劑介紹如下: 1,、《傷寒論》:小承氣湯 【處方】大黃12克(酒洗)厚樸6克(炙,去皮)枳實9克(大者,,炙) 【功能主治】輕下熱結(jié),除滿消痞,。治傷寒陽明腑實證。譫語潮熱,,大便秘結(jié),,胸腹痞滿,舌苔黃,,脈滑數(shù),,痢疾初起,,腹中癘痛,,或脘腹脹滿,,里急后重者,。 【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大黃瀉熱通便,,厚樸行氣散滿,,枳實破氣消痞,,諸藥合用,,可以輕下熱結(jié),,除滿消痞。 2,、《傷寒論》:白虎湯 【處方】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3g 粳米6g 【功能主治】陽明氣分熱盛。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shù),。 【用法用量】水煎至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3、《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導(dǎo)痰湯 【處方】半夏(湯泡七次)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紅枳實(去瓤,麩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燥濕豁痰,,行氣開郁,。主痰涎壅盛,,頭目眩暈,;或痰飲留積不散,,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臥不安,,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備注】方中南星燥濕化痰,,祛風(fēng)散結(jié)枳實下氣行痰,共為君藥,;半夏功專燥濕祛痰,橘紅下氣消痰,,均為臣藥,輔助君藥加強豁痰順氣之力,;茯苓滲濕,甘草和中,為佐使藥,。全方共奏燥濕化痰,行氣開郁之功,。氣順則痰自下降,,暈厥可除,痞脹得消,。 4,、《丹溪心法》:四苓散 【處方】茯苓(去皮)豬苓(去皮)白術(shù)澤瀉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滲濕,。治水濕內(nèi)停,小便不利,,泄瀉,水腫,,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溫開水調(diào)服,。 5,、《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防己黃芪湯 【處方】防己四兩,,黃芪五兩,,甘草(炙)二兩,白術(shù)三兩,。 【炮制】右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風(fēng)濕相搏,客在皮膚,,一身盡重,,四肢少力,,關(guān)節(jié)煩疼,時自汗出,,灑淅惡風(fēng),不欲去衣,。及治風(fēng)水客搏,腰腳浮腫,,上輕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服訖蓋覆溫臥,,令微汗,,瘥。 6,、《傷寒論》:真武湯 【處方】茯苓9克芍藥9克白術(shù)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功用】溫陽利水,。治脾腎陽衰,,水氣內(nèi)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現(xiàn)用于肝,、腎性水腫,,心性水腫,,耳源性眩暈,慢性結(jié)腸炎等屬于牌腎陽虛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細(xì)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6克,;若嘔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備注】本方是治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的要方。方中附子溫壯腎陽,,白術(shù)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生姜溫散水氣,,芍藥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溫補脾腎之陽,,又可利水祛濕。故適用于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聚所產(chǎn)生的諸證。 7,、《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xué)》苓桂術(shù)甘湯 茯苓 桂枝 白術(shù) 各三錢(9克) 炙甘草二錢(6克) 治胸中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者。 濕聚而成痰飲,,停于胃間,則胸脅支滿,,甲木之氣不能下降,,乙木之氣不能上升,,則目眩。苓術(shù)補土泄?jié)褚酝練馍抵?,甘草補中,桂枝疏泄小便以除痰飲之根也,。凡病痰飲當(dāng)以溫藥和之,。惟陰虛之痰,,不宜溫藥,。短氣有微飲,,此飲當(dāng)從小便去之。此方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腎氣丸培木氣以行小便也,。腎氣丸詳下文。此方陰虛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