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黃舒駿,,是90年剛到重慶讀書后,。同寢室的四川舍友借給我們一盒他自己翻錄的磁帶,里面都是臺灣流行歌,,記得有黃舒駿,、楊峻榮、楊慶煌,,它成為當時被我們“傳聽”最多的磁帶,。“馬不停蹄的憂傷”,,是我們第一首喜歡的歌,,后面還有楊峻榮的“情書團”、楊慶煌的“會有那么一天”... 從中學到大學,,除了學習和考試,,我的生活里最多的就是音樂和足球。在這段“不識愁滋味”的快樂時光,,我沒有丘比特的煩惱,,更不會為賦新詞強說愁。我沒有愿意為她打飯,、打水的女生,,但有更多朝夕相處的舍友、球友和老鄉(xiāng),,一起聽歌,,一起踢球,一起在校園里肆無忌憚地說著99.9%人聽不懂的海南話,。四年大學,,盡管我的青春沒有馬不停蹄的憂傷,但不妨礙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上唱“馬不停蹄的憂傷”的黃舒駿,。這一期,,和大家分享1988年黃舒駿在歌林公司出版的首盒磁帶,。在這盒專輯里,他盡情地展露了個人出色的創(chuàng)作才華,, 10首都是他創(chuàng)作詞曲的原創(chuàng)歌,,優(yōu)美的旋律、多變的曲風,、極具個人特色的長歌詞,,石破天驚地轟動了當時的臺灣流行音樂圈。 與創(chuàng)作水平相比,,他的歌聲并不能算是很出色,,但因為演繹的是自己的作品,在對作品的理解和詮釋上,,更契合旋律和歌詞所蘊含的創(chuàng)作意圖,,因此形成了個人的特殊唱腔和表現(xiàn)方式。這種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演唱風格,,既突出了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也兼顧到了流行音樂的商業(yè)市場,成為專輯輯能夠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在陶曉清等組織的“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1993)”評選里,,這張專輯名列第53位。 除了黃舒駿,,參與專輯制作的一眾臺灣音樂人同樣不應(yīng)該被遺忘,,把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出來分享給大家:編曲:陳志遠 制作:楊明煌、黃舒駿弦樂:陳宗成等六人,、藍國融等八人(A1及B2)鼓:黃瑞豐 吉他:游正彥 貝斯:郭宗韶 鍵盤:陳志遠口琴:黃舒駿 和聲:孫建平/黃舒駿混音:楊明煌/黃舒駿錄音室:臺北雅絃錄音室造型:卓平英 發(fā)型:廖輔音 攝影:楊立德另外,,磁帶歌詞頁背面,以“黃舒駿解剖黃舒駿”的概念,,將他創(chuàng)作每首歌的背景和感受,,以自述和附注的形式做成唱片文案,也是專輯一個很大的看點,,成為整張唱片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別是“**之間”的自述-“我寫**之間的野心是很大的。簡單的說,,我企圖創(chuàng)作出流行樂壇中極少數(shù)可能進入「史冊」中的重量級作品,,而且能結(jié)結(jié)實實的擊倒羅大佑的<鹿港小鎮(zhèn)>、<亞細亞孤兒>,、<現(xiàn)象七十二變>,,而我所超越他的,則在:是國語歌壇第一首以史詩的寫法,,如此壯闊的描述寫一段橫跨八十年間臺灣三代的歷史滄?!?,成為黃舒駿和這張唱片最引人爭議的部分。這段文字原本是黃舒駿私人記錄的個人手筆,,只偶爾透露給幾個朋友,,在設(shè)計和制作唱片文案時,被唱片公司看中而把它刊登了出來,,不管是唱片公司的無心之舉,,還是有意為之,這段略顯“狂妄”的自述,,反而成為唱片一個很大的聽點,。 以我的主觀認識和理解,不論是歌曲的創(chuàng)作,,還是對后世的影響,黃舒駿的這盒專輯都無法與羅大佑的前三張神作相提并論,,要超越像珠穆朗瑪峰一樣存在的羅大佑,,并不容易,似乎沒人成功過,,不論是黃舒駿,,羅大佑本人,還是其他人,,都一樣,。但我佩服初出茅廬的他,在那個當下就能有如此的雄心壯志,,音樂人需要這樣的激情,,需要這樣的勇氣,才更有動力為我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好的歌曲,,不管是否成功,,只要敢想,只要去做,,他們就值得我們尊重,。聽黃舒駿的唱片和歌曲,除旋律,、編曲,、配器和伴奏外,還有就是他特有的長歌詞,,像這張專輯的“**之間”,、“未央歌”和“馬不停蹄的憂傷”,以及后來的“戀愛癥候群”和“改變1995”等,,都是他長歌詞作品的代表作,。在這些經(jīng)典的長歌詞里,,黃舒駿運用敘事、抒情,、詠嘆,、反省、寫實,、譏諷,、戲謔等多種寫法,向聽他歌的聽者,,充分傳達出他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和看法,。 還有,歌林出版的這盒磁帶,,外包裝設(shè)計也很用心,,既沒有像常見的封面封底放在磁帶盒內(nèi),也沒有使用外紙盒包裝,,而是直接把封面和封底印在一張厚皮紙上,,貼在了磁帶盒外面。在我目前收藏到的黃舒駿在歌林的三盒磁帶-《馬不停蹄的憂傷》,、《雁渡寒潭》和《何德何能》都采取這樣的包裝形式,,另一盒歌林1990年出版的《未來的街頭》,應(yīng)該也是一樣,。沒考證過,,這個設(shè)計是唱片公司,還是黃舒駿和他的制作團隊的創(chuàng)意,。這期的分享,,我會把每首歌的歌詞以及黃舒駿的自述部分一并貼出來,和喜歡黃舒駿的朋友們一起,,再次重溫這張經(jīng)典的唱片,。A1、馬不停蹄的憂傷講述了與薇薇和娟娟兩個女孩的兩段愛情故事,,結(jié)局一樣,,兩個吉普賽的女孩都離去了,給那個癡情的男孩,,留下的只有馬不停蹄的憂傷,。旋律非常動聽,搭配既有故事性又有畫面感的歌詞,,聽過的人很難不喜歡上這首歌,。它也是當時我們宿舍里,合唱最多的“舍歌”之一,雖然我和舍友們都沒有薇薇和娟娟,。A2,、未央歌歌曲取材自鹿橋(吳訥孫)的小說《未央歌》,小說講述了伍寶笙,、余孟勤,、藺燕梅、童孝賢等四位主人公,,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在平靜純潔的象牙塔內(nèi),他們彼此引為至友,、畏友,,有愛有怨、有笑有淚,,并交織發(fā)展出一段屬于青春和校園的愛情故事,。黃舒駿以他的視角,用旋律和歌詞講述了自己對小說的理解,。 A3,、夜半的貓我對這類“以物喻情”的歌曲最沒有抵抗力,很喜歡陳志遠的編曲,、配器,歌曲的伴奏和黃舒駿的唱法,,很魔性,,聽了易上頭,最后一段的歌詞-“所謂生命的意義,,在創(chuàng)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希望總是在下一代身上”,更是大大地提升了歌曲的高度,。A4,、所謂今昔在這首歌里,黃舒駿繼續(xù)發(fā)揮他的才氣,,以“昔”和“今”的對比作為切入點,,鋪張他的歌詞,抒發(fā)他對社會的議論,,不但有現(xiàn)實意義,,更不缺啟發(fā)的思考,喜歡這首歌詞的寫法,。A5,、忘年之交和“所謂今昔”一樣,也是一首很有深度的歌曲,講述了兩代人之間的交流,,從一個年輕人的視角,,唱出了對有故事、有經(jīng)歷,、有體會的上一代“忘年之交”的認識,。當年聽這首歌的我,和現(xiàn)在重聽這首歌的我,,剛好角色互換了,,這就是歲月。B1,、聽不懂的話當年聽這首歌的時候,,確實沒有真正理解歌詞里那些“聽不懂的話”,30多年過去,,再聽這首歌,,再看這些歌詞,一切都明白了,,這首歌寫給的是30年后的我們,。“孩子不要天真地太不像話,現(xiàn)實的世界它就是這樣,,請不要試圖去改變它,,我想還是改變自己吧。因為愛你所以要離開你,,這樣我才能永遠想念你,,雖然痛苦在心里但我仍愿意,看著別人一輩子陪伴你,。這里沒有所謂的地獄天堂,,每一個人的好壞都沒什么兩樣,也沒有所謂的喜悅悲傷,,因為臉上的表情都很像”,,把這段經(jīng)典的歌曲轉(zhuǎn)摘分享,和大家一起懷念我們曾經(jīng)的青春,,一起重溫這些當年我們沒有聽懂的話,。B2、不要只因為他親吻了你B5,、天平座的女子B面有3首情歌,,對這兩首沒啥感覺,不論是旋律,,還是歌詞,,與其他歌曲相比,個人覺得略顯平淡。B3,、給她的信比起上兩首情歌,,我更喜歡這首“給她的信”,他用寫情信的獨特方式,,唱出了一首動人的情歌,。舒緩的旋律,他的低聲吟唱,,配合著情信的傾訴,,這種情感的鋪陳,最讓聽者癡迷,。B4,、**之間這首歌是當年臺灣歌詞長度第一的歌曲,他用敘事的寫法,,講述了*代之間的滄桑變遷,。因為沒有同樣經(jīng)歷,且對這段歷史了解甚少,,我不是很理解這首歌詞的意義,。最后,說一下我收藏的唱片版本,。收了2盒臺版磁帶,,以及一盒試聽帶,試聽帶只有4首歌,,AB兩面同樣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給當時的電臺或唱片行的推介磁帶。試聽帶的音質(zhì)比原版磁帶更好,,我平時聽得最多的也是它,,除了音質(zhì),,我最喜歡的4首都有了,。這張專輯的首版CD不好淘,即使有,,價格也不便宜,,還是聽磁帶最合適,便宜又好聲,,這種懷舊歌曲用卡座播放才更有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