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小楷《孝女曹娥碑》,,紙本冊頁,高17.1厘米,,寬10.6厘米,,小楷,共計40行,,約書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現(xiàn)藏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 《孝女曹娥碑》傳為王羲之所書,,今僅存石刻本,。祝允明小楷《孝女曹娥碑》雖是臨作,卻自成風格,,結(jié)體略扁,,筆法古媚遒勁,兼具鐘繇和二王之風,,得其神韻,。文徵明曾有跋言其小楷:“直逼晉魏,移神手也,?!鼻逋跷闹卧疲骸肮P端有魏晉人意,楷法尤古媚,?!?/span> 一、祝允明及其小楷藝術(shù)特色 祝允明(1460-1527年),,字希哲,,蘇州府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號支指生,、枝指生、枝指山人,、枝山,、枝山居士、枝山樵人等,。世稱“祝京兆”,。祝允明自幼聰穎過人,, 又因家學淵源,五歲能書一尺大字,,九歲便能作詩,,后博覽群集,文章有奇氣,。弘治五年(1492年)中舉,,正德九年(1514年)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正德十六年(1521年) 任命為應(yīng)天府(南京)通判,,未滿一年即稱病還鄉(xiāng),,故有“京兆”一稱。 祝允明仕途不順,,醉心翰墨,,書法造詣尤深,各體兼擅,,以草書和小楷名重當時,。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與文徵明、王寵,、陳淳并稱“吳門四家”,。 明初小楷一是承襲元代趙孟頫的書風,二是繼承明初宋克而出現(xiàn)的以沈度,、沈粲為代表的“臺閣體”書風,。傅申在《元末明初的書法》中說:“大體而言,書法至子昂之后,,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因趙氏精工小楷,遂蘊釀出元明之小楷時代,。其間雖多半出于趙體,,但風氣所趨,元末小楷已轉(zhuǎn)向遒麗光潔,,至宋克為一大關(guān)鍵,開二沈館閣之先河,。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小楷書家輩出,為有宋一代所無,,其字大者如指頭,,小者如蠅頭,,皆彬彬可觀。但是勝極而衰,,館閣一體,,漸流于板刻甜俗,至明代中葉,,文人書家如姚綬,、沈周、吳寬等皆以宋人為宗,,無復工楷,。必至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出,,晉唐小楷復現(xiàn)人間,而小楷風格再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保ā稌放c書跡—傅申書法文集(二) 》) 祝允明家學淵源,書法深受其祖父祝顥,、外祖父徐有貞及岳父李應(yīng)禎的影響,,遍友歷代,書歸晉唐,。祝允明曾云:“雖幼承內(nèi)外二祖(祝顥,、徐有貞)懷膝,長侍婦翁(李應(yīng)禎)杖幾,,俱令習晉唐法書,,而宋元時帖殊不令學也?!?在《奴書訂》中便提出“沿晉游唐,,守而勿失”的觀點。 祝允明于書無所不學,,學亦無不精,,遍友歷代的結(jié)果,導致了他小楷書風的多樣性,。一是魏晉書風類,,如《千字文》、《唐宋四家文》,、《和陶淵明飲酒詩廿首》等,。二是唐楷書風類,如《夢草記》,、《宋儒六賢傳志》等,。三是宋元書風類,,如《吳氏釣月亭記》,、《陶淵明閑情賦》等,。四是融會貫通,自成一家之作,,如《遠游二首》、《殷君簡亭記》等,。 祝允明《殷君簡亭記》局部 王世貞《藝苑卮言》中云: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jiān)、率更,、河南,、吳興,;行草則大令,、永師、河南,、狂素,、顛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晚節(jié)變化出入,,不可端倪。 文徵明《跋祝允明臨蘭亭》:“希哲于古帖靡所不摹,,而又縱橫如意,,真書中之圣也,?!?/span> 明文彭跋《祝書東坡記游卷》云:“我朝善書者不可勝數(shù), 而人各一家,,家各一意,,惟祝京兆為集眾長,?!?/span> 清汪澍也提到他風格的多變:“平生見京兆書凡數(shù)十百卷,莫有同者,。蓋書到熟來無心于變,自然觸手盡變者也,。” 二,、祝允明小楷《孝女曹娥碑》及其藝術(shù)特點 《孝女曹娥碑》的主要內(nèi)容是講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故事,傳為王羲之所書,。碑文有不少字脫落,,碑末款署“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薄稌ㄕ份d:“此小楷字體奇而古,,筆勁如鐵,非右軍必不能,,但舊搨難得,。” 祝允明小楷《孝女曹娥碑》是臨作,,與原作對照,,祝氏一絲不茍,起筆多先按后提,,結(jié)體略扁,,取橫向開張之勢,參以鐘繇書風,,略帶隸意,字體更為豐腴,,筆力遒勁,,顯得尤為古媚勁健。祝氏將帖中破損之處補上,,在內(nèi)容上得以完善,,而補寫之字置于帖中毫無違和之感,可見他對王字筆法的了解與深入,。對比祝允明的《洛神賦十三行》,,可以看出兩者同樣是融合鐘繇、二王筆法,,去貌取神,,行筆雅逸秀麗,精妙絕倫,。 祝允明《洛神十三行》局部 祝允明臨古與仿古的方式無不體現(xiàn)他對于傳統(tǒng)書學的重視,。他對于時人不取徑傳統(tǒng),還戲稱臨古為奴書的態(tài)度,,頗不以為然,,寫下《奴書訂》駁之,并提出“沿晉游唐,,守而勿失”的書學觀,。祝允明確實能以身作則,以精彩絕倫的仿古書風來證明臨古也是極佳的創(chuàng)作方式,,更以豐富多彩的諸家手法展示了其書風的多樣性與汲古創(chuàng)新的書學觀,。除了展示各家風格外,,祝允明最終更以融會貫通的方式開創(chuàng)出獨特面貌,同時也為明代書壇開啟新的風尚,。 參考文獻:1,、白立獻、陳培站《歷代小楷精選》,,河南拳術(shù)出版社2008年3月,。2、何炎泉《祝允明的復古與創(chuàng)新》,,《中國書法》2014年第3期,。3、閆曉姣《論祝允明小楷書法》,,《美術(shù)與設(shè)計》2015年第1期,。4、張飛碩士論文《祝允明小楷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