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單親媽媽因為業(yè)績優(yōu)秀升了職,,接著公司就傳出謠言,說她業(yè)績好是因為和客戶有不正當關(guān)系,、離婚就是因為某客戶等等,。這位媽媽立馬跟同事解釋說:自己從來沒有和客戶單獨見過面,,每次都帶著實習生或是其他同事。然而,,同事們當面表示相信她,,背后仍然偷偷議論她,認為她是心虛才著急解釋,。被人誤解后,,會很著急地向?qū)Ψ浇忉專?/em>為了自證清白,,不斷搜集證據(jù),反復說明事實,;哪怕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也會很在意那些曾經(jīng)誤解你的人的想法,甚至刻意討好ta們……即使我們拿出證據(jù),,對方要么不相信,;要么找出其他的細節(jié)質(zhì)疑你;要么就是完全不把你的證據(jù)放在眼里,。為什么會這樣,?被人質(zhì)疑時,如何正確反擊呢,?想起電影《讓子彈飛》中,,小六子被胡萬誣陷吃了兩碗粉卻只給一碗的錢,。小六子百口莫辯,,為了自證清白,當眾剖開自己的肚子,,掏出了一碗涼粉,。只有小六子舉著血淋淋的涼粉,,崩潰地喊:“別走,!是不是只有一碗?是不是,?”而誣蔑小六子的胡萬,,得意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只吃了一碗粉,你上當了,?!?/em>逼小六子自證的人里,,胡萬的目的是污蔑他,,圍觀群眾是覺得這場戲很有意思。所以,,小六子的自證沒有任何意義,反而白白丟了性命,。原因就在于,,“自證者”和“誤解者”之間存在一個根本矛盾:“誤解者”卻并不想“尋求真相”,只是為了“釋放攻擊”而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逼人自證”的本質(zhì)是一種心理控制,。在這個過程中,,對方會先以審判的姿態(tài),強行貼一個錯誤的標簽給你,;接著,,當你拿出證據(jù)自證時,ta們又會指出其他的問題,,逼你繼續(xù)自證,。比如前段時間有個刷屏全網(wǎng)的新聞,武漢一名一年級小學生在校園里被撞身亡。結(jié)果,,視頻被傳上網(wǎng)絡(luò)后,有網(wǎng)友質(zhì)疑楊女士“不夠悲痛,、說話太理性,、像是演的、就是為了要錢”……楊女士表示,,自己不要一分錢,,只要肇事者向全社會公開道歉。ta們把矛頭指向楊女士的穿搭,認為她穿得過于精致,,每天都換名牌鞋,,指責她居然還有心思打扮自己。接著,,楊女士的同事朋友出來澄清,,因為楊女士在奢侈品店工作,有著裝要求,,才這么穿的,。即便如此,仍然傳出了“楊女士收了260萬買兒子的命”的謠言,。喪子之痛,、被污蔑的委屈、無法自證的無助.......因為從自證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jīng)進入了對方的邏輯里,而這種邏輯通常都是沒有道理的,。所以,,無論楊女士和她的朋友們?nèi)绾谓忉專I盤俠們都能找到新的角度去反駁,,直到把她逼上絕路,。這時,“自證”就不再是澄清事實的手段,,反而成了埋葬我們的陷阱,。心理學家認為,在“控制者”們看來,這個過程其實是一種“權(quán)力爭奪”,。看到對方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就想方設(shè)法地解釋,“控制者”會覺得自己將對方玩弄于股掌之中,,帶來“權(quán)力感”,。“自證者”越是拼命自證,“控制者”越能體會到快感,。這是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因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一個人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做出反應(yīng)。而這種誘導,,是基于投射者本人內(nèi)心的恐懼和焦慮,。舉個例子,有的父母喜歡對孩子說:“你不愛媽媽了,?!?/em>孩子就會通過聽父母的話、努力學習,、找父母喜歡的工作等行為,,來向父母證明自己的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不被承認——努力證明——反抗失敗”的死循環(huán)中。背后的原因,,其實是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射了一個“理想孩子”的形象,。當孩子和這個理想形象產(chǎn)生沖突時,父母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焦慮和恐懼感,。為了擺脫這種負面情緒,,父母會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孩子,來達到內(nèi)心的平和,。也就是說,,恰恰是因為這些“控制者”被觸發(fā)了負面情緒,才需要通過投射的方式,,讓對方不斷自證,,獲得“權(quán)力感”和“自信”,從而掩蓋自己的不安,,把這種負面情緒轉(zhuǎn)移給了對方,。自證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的還會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產(chǎn)生極端的后果,;即使自證成功,,往往也難以彌補之前的損失。而控制者只需動動嘴巴,;即使自證者反擊成功,,控制者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因此,,面對這種質(zhì)疑,,“自證”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其實,,面對質(zhì)疑時進行辯解,,是很正常的。當我們覺得別人對自己印象不好時,,就會下意識地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這個過程就叫做“印象管理”,,它是我們適應(yīng)社會的必要手段,。然而,“印象管理”的本質(zhì),,是在用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因此,一旦過于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就很容易掉入“自證陷阱”中,。一開始,男友吐槽她:“你怎么穿衣服這么土,?帶你出去真的很丟人,。”于是,,為了向男友證明自己有品位,,她花費了大量時間去逛某書,買了很多衣服,、化妝品回來學習搭配,;結(jié)果又被媽媽批評:“你買這么多衣服干嘛?浪費錢,!”于是,,為了向媽媽證明自己很節(jié)儉,,小麗整整三個月都沒再網(wǎng)購。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一旦被別人質(zhì)疑,、批評,小麗就會改變自己,,努力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不僅如此,她還覺得自己很糟糕,,因為無論她如何改變,,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是,,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的標準也會有變化,“滿足所有人的期待”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習慣性自證的人,大多受到過往體驗的影響,。第一種體驗是“過于嚴格的教養(yǎng)方式”,。朋友小麗從小到大,總是被教育“遇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會被父母責備:“別人都可以和同學搞好關(guān)系,怎么就你不行,?”被姑姑冤枉欺負表弟,,父母也不替她出頭,反而教育她:“不要和長輩頂嘴,。你是姐姐,,讓著弟弟不行嗎,?”久而久之,,小麗便習慣了“向內(nèi)歸因”的思考方式,和別人產(chǎn)生矛盾,,第一反應(yīng)就是“我哪里做得不對,?”如果童年時期沒有受到養(yǎng)育者足夠的關(guān)注,,孩子就會為了得到愛,,壓抑自己真實的需求,,去做“養(yǎng)育者喜歡的事”。一旦對方表現(xiàn)出不滿,,ta們就會想通過自證,去解除和對方的誤會,。比如美劇《老友記》中的Monica,父母從小偏心,,總是夸獎哥哥,打壓Monica的身材,、事業(yè),、愛情,。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Monica,,非常擔心別人不喜歡她,。有次她幫Rachel舉辦生日派對,忘記邀請Rachel的媽媽,,于是她變得非常緊張,,全身出汗,坐立不安,。見到Rachel媽媽后,,反復向她道歉,解釋了整整一路,,就是擔心對方因此討厭她,。這兩種體驗的內(nèi)核,其實都是“自我太脆弱”,。因為ta們在成長階段,,根本沒有機會去發(fā)展完整的自我,,所以無法形成自我同一性,,很難做到自我接納,,也就很容易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只要別人說一點帶有評價性的話語,都會喚起ta們的緊張情緒,,導致ta們迫不及待地自證,。當你遇到惡意的質(zhì)疑時,,除了自證,你還可以這么做:當對方不懷好意地揣測你時,,主動回擊永遠是最有效,、最爽的解決辦法。而回擊的關(guān)鍵在于:不解釋,,不證明,。一個典型例子是《黑暗榮耀》中的文東恩,,男同事懷疑她和領(lǐng)導有不正當關(guān)系,不懷好意地問她:“你沒有女朋友吧,?你看起來就像沒有女朋友的樣子,。”男同事氣急敗壞地繼續(xù)攻擊:“你屬于說話很氣人的類型,?!?/em>東恩仍然不解釋,而是說:“你屬于說話很尷尬的類型,?!?/em>東恩的訣竅就在于,雖然對方在質(zhì)問她,,但她沒有順著對方的話去解釋,,而是轉(zhuǎn)換了敘事主語,把需要解釋的人變成了對方,。不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就開始糾結(jié),,不需要去跟對方糾纏對錯,而是多想想“這種不尊重我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指控我”,。所以,,下次遇到這種事情時,少說“我.......”,,多說“你.......”減少自我反思,,把敘事重點轉(zhuǎn)移到對方身上,,把內(nèi)耗變外耗,從“自證陷阱”中逃出來,。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害怕被報復,、對方地位很高,、一說話就淚失禁,或者天生道德感較高等等,。如果你很難做到主動回擊,,可以先給自己的心理松松綁。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先冷靜下來告訴自己:“ta根本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只是想贏你,?!?/em>沉默,、聳肩、攤手,,或者冷漠地回復一句:“哦,,所以呢?”不給ta任何情緒上的反饋,,不生氣,,不在乎,不屑一顧,。反而會讓對方措手不及,,覺得在你這里討不到好處,就會主動停止這場比賽,。當你通過冷處理成功捍衛(wèi)了自己的邊界,,體會到“反擊成功”的感覺時,你慢慢也會有力量“主動回擊”,。前面提到過,,容易陷入自證的核心在于“自我太脆弱”,,所以才會輕易被一句話影響。它是導致自證的元兇,讓我們陷入內(nèi)耗,,盲目地把所有問題都歸結(jié)在自己身上,。你可以適當?shù)鼐毩暋跋蛲鈿w因”,這并不是在教你逃避責任,,而是把你從“過度內(nèi)耗”的漩渦中拉出來,。接著,學會把“問題”和“自我”分開來,,就事論事,。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遠離那些一直打壓你、讓你自我懷疑的人,。可以去聽不同的人對你的反饋,,但要以自己的感受為重點去衡量它們。在不斷的磨合碰撞中,,建立一個新的,、穩(wěn)定的自我評價體系。這個體系一定不是完美的,,但會讓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逐漸接納自己的全部。這樣,,即使對方真的指出你的缺點,,你也能夠坦然接受,冷靜地應(yīng)對,。雖然強調(diào)無需自證,,但這篇文章的重點并不是推崇“清者自清”。因為“清者自清”往往伴隨的,,是憋屈,、難堪、無盡的羞恥和內(nèi)耗,。那些質(zhì)疑和污蔑,,的確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去關(guān)注和解釋,。但當惡意撲面而來時,主動回擊也是我們的權(quán)利,。祝你永遠被理解,。如果不能,,也擁有直面惡意的勇氣。 作者:袞袞,,一個學心理學的普通人。愛生活,,愛綜藝,,喜歡用心理學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