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濕即暑熱夾濕,,夏季氣候炎熱,,容易形成暑兼濕邪。若人體正氣不足,,或因天氣炎熱而嗜食生冷,,以致水濕內(nèi)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濕邪而病,。發(fā)病較急,,初起以發(fā)熱較高、頭痛身重,、口渴,、脘痞等暑濕郁遏衛(wèi)分肌表的證候為特點。傳入氣分較快,,病變過程暑兼濕邪的證候特點突出,。 在做題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比較疑惑,為什么我們平時老用藿香正氣散治療夏天感冒,,在夏天家里也會常備藿香正氣散,,也非常管用,但是我們中內(nèi)里暑濕感冒卻用的是新加香薷飲而不是我們的常用藥藿香正氣散,。而中內(nèi)中用到藿香正氣散的地方只有兩個,,一個是寒濕泄瀉,一個就是寒濕嘔吐,。 而這一點也常常作為考點,,請體會下面兩個例題: 1.(1994X158)藿香正氣散可用于治療下列哪種病證:ABC A.外邪犯胃導致的嘔吐 B.感受寒濕導致的泄瀉 C.霍亂之輕證 D.胃中寒冷導致的胃痛 2.(1995X160)藿香正氣散可用于治療哪種內(nèi)科病證:ABC A.外邪犯胃之嘔吐 B.感受寒濕之泄瀉 C.寒霍亂之輕證 D.外邪客之胃痛 (厚樸)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個方子究竟有什么不同,。說到新加香薷飲,就不得不說香薷飲,,那么這兩個方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新加”又體現(xiàn)在哪里呢? 香薷飲,,組成:香薷,、白扁豆、厚樸,;方中香薷辛溫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濕,,是夏月解表之要藥,,李時珍稱其“猶冬月之麻黃”,為君藥,;厚樸苦辛而溫,,行氣除滿,燥濕行滯,,為臣藥,;更用甘平之扁豆以消暑和中,兼能化濕,,為佐使藥,。主治陰暑;功效為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以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熱,,無汗,,腹痛吐瀉,舌苔白膩,,脈浮為辨證要點,。 香薷散中扁豆樸,,易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薷化濕阻。從方歌就不難看出新加香薷飲將香薷飲中的白扁豆改為扁豆花,,并加入金銀花,、連翹,,主治暑溫初起,,復(fù)感風寒。功效為祛暑解表,,清熱化濕,。證見發(fā)熱,,微惡風,身熱不揚,,汗出不暢,,口渴面赤,肢體困重或酸痛,,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shù)。 (香薷) 《局方》香薷散,,吳氏以“新加”冠于“香薷飲”之前,,并在方名后注釋:“辛溫復(fù)辛涼法",提示其立法與香薷散不同,,為一“新”方,。冉氏、李氏等進一步比較二方的組成,、功散及主治之異同,,均可說明本方確非香薷散之簡單加減,實已超出香薷散范畤,。注家認為,,藥用香薷仍為發(fā)暑邪之表,,加銀花,、連翹,取其辛涼達肺經(jīng)之表,,扁豆用花,,為取其清芳解暑。雷氏認為,,香薷辛溫,,宜于陰暑,若“不別陰陽,,一概用之則誤甚”,;曹氏亦告誠:“暑熱傷氣,最忌表虛”,,故臨證須謹識吳氏“但汗不能自出”之囑,,屬表實之並方可用之。另外,,吳氏論香薷,、厚樸時提出:“溫病最忌辛溫,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濕,,濕為陰邪,,非溫不解”,為辛溫法治療暑病提供了理論根據(jù),,被后世奉為圭桌,。 不難看出,香薷散與新加香薷飲,,兩者均以辛溫之香薷,、厚樸祛暑解表,散寒化濕,。但香薷散藥性偏溫,,主治暑令感寒夾濕之證,必見惡寒無汗者,;而新加香薷飲則藥性偏涼,,主治暑溫兼濕,雖亦惡寒無汗,,但有口渴面赤,。 藿香正氣散和新加香薷飲的區(qū)別讓我們通過兩個例題來看: 3.(2000A55).患者身熱,微惡風,,汗少,,肢體酸重,頭昏脹痛,,口渴心煩,,胸悶泛惡,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而膩,,脈象濡數(shù),治宜選用:D A. 銀翹散 B.藿香正氣散 C.黃連香薷飲 D.新加香薷飲 E.玉樞丹 解析:患者身熱,、口渴心煩,、小便短赤、舌苔薄黃—暑熱,;肢體酸重,、頭昏脹痛、苔膩,、脈濡數(shù)—濕,;微惡風、汗少—寒,。即暑+熱+濕+寒--新加香薷飲,。銀翹散主治風熱表證,以發(fā)熱為主;藿香正氣散主治外感風寒,,內(nèi)傷于濕,,(它這里的表現(xiàn)是沒有熱的);黃連香薷飲主治暑濕感冒,;玉樞丹即紫金錠,,主治1.穢惡痰濁之時疫;2.外敷療瘡癤腫,,蟲咬損傷,,無名腫痛,以及痄腮,、丹毒,、喉風等;所以只要掌握主證,,其他方為何不選就很明了,。 4.(1996A54)外感于寒、內(nèi)傷于濕,,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頭重,無汗胸悶,,腹痛吐瀉,,舌苔白膩,脈浮而細軟者,,治宜選用:B A.新加香薷飲 B.藿香正氣散 C.羌活勝濕湯 D.九味羌活湯 E.以上都不適宜 解析:外感于寒,、內(nèi)傷于濕--這不就是藿香正氣散的主治嘛;惡寒發(fā)熱,、無汗,、苔白、脈浮--風寒,;頭重、苔膩,、脈細軟--濕,。而題目癥狀例沒有新加香薷飲的暑熱;羌活勝濕湯主治風濕痹癥,;九味羌活湯主治外濕+里熱,。中內(nèi)選方的這類題目和方劑息息相關(guān),首先要掌握好方劑的主治功效,,再次背好中內(nèi)歌訣,,這種題目是最基礎(chǔ)的,故不要在這些題目上失分,,基本功一定要扎實,。 有同學或許疑惑了,,那香薷飲和藿香正氣散有什么區(qū)別呢,兩方均能治療夏月乘涼飲冷,,外感于寒,,內(nèi)傷于濕之證。但香薷散所治之病證,,病情較輕,,病位偏表,故方中用辛溫芳香的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濕,,用厚樸、扁豆行氣祛濕和中,。而藿香正氣散治證脾胃濕滯較重,,同時兼外感風寒,以腹痛吐瀉為主,,并伴惡寒發(fā)熱無汗等表證,,臨床癥狀較前方為重,所以除用厚樸,、大腹皮,、半夏、陳皮,、茯苓,、白術(shù)、甘草,、大棗理氣健脾燥濕外,;同時用藿香、蘇葉,、白芷,、生姜,發(fā)汗解表,,疏散風寒,。此方用藥較多,故其功用比較全面,。仔細看就會發(fā)現(xiàn),,香薷飲有頭痛身熱的表現(xiàn),即寒+暑濕,,而藿香正氣散無熱的表現(xiàn),,即寒+濕。考試中內(nèi)的占比是很大的,所以要仔細查看,,盡量不要失分,。 而藿香正氣散的主治也在18年作為多選曾被考到: 5.(2018X143)藿香正氣散適用于:ABC A.霍亂吐瀉 B.山嵐瘴瘧 C.水土不服 D.水腫腹脹 解析:此方主治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而致霍亂吐瀉,,胸脘滿悶,,兼惡寒發(fā)熱。因本方具化濁辟穢,,快氣和中之功,,若因感觸山嵐瘴氣,以及水土不服之患者,,用之亦可獲效,,以其能正不正之氣也;水腫腹脹根本就不是藿香正氣散的主治,,應(yīng)該是實脾散的主治,。大家遇到這個題的時候一定是有些懷疑,或者就是選不全答案,,不知道哪個該選不該選,。這就是沒有看書只背復(fù)習資料上功效主治的結(jié)果,其實很多時候方歌就能解決一半的問題,。(藿香正氣大腹蘇,,甘桔苓陳術(shù)樸俱,夏曲白芷加姜棗,,感傷瘴嵐并能驅(qū),。) 所以這里強調(diào)大家,方劑中擁有很多主治的方子常常是用來出多選的最佳考點,,牛郎哥在藥真題中也有說明,,大家在背主治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例如理中丸,、大承氣湯,、小柴胡湯等等,這些方劑在主治上就已經(jīng)列出來了,,而有些方劑的主治就需要你仔細看書,,比如已考過的藿香正氣散,19藥真題上最后的牛刀小試里,,也曾列舉了金匱腎氣丸的多個主治,所以不能說你有了復(fù)習資料就完全拋開書,,這樣做真的很傻,。復(fù)習資料是從書中來的,是總結(jié)了考點,使我們更方便直觀地直擊考點,,我們目前的復(fù)習階段應(yīng)該是跟著復(fù)習資料從考點分析知識點,,但遇到不會的模糊的,還是要把書放在手邊隨時翻一翻,,爭取全面了解,,站在出題人角度觀察知識點,以及怎樣將這些知識點設(shè)置為考點,,當你能這樣思考的時候說明你復(fù)習的也就差不多了,。 已經(jīng)七月中旬了,大家復(fù)習應(yīng)該進入強化階段了,,除了鞏固每天所背的內(nèi)容,,應(yīng)該適當?shù)刈鲆恍┬】偨Y(jié)啦。不要慌,,慢慢來,,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我去年復(fù)習的時候,,同一個自習室里有一位同學,,一次偶然機會得知他并不是我們學校的,他是交大的來我們學校圖書館看書,。我當時很納悶我說為什么不去你們學校的圖書館呢,,他說他家離我們學校很近,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說他開始復(fù)習的時間有點遲了,,復(fù)習的進度跟不上別人,,他怕去了本校看見別人復(fù)習的快自己就會慌,,所以他寧愿在我們學校,,就默默跟著自己的腳步。我一聽也有道理,,后來聽說他初試也取得的了很不錯的成績,,應(yīng)該也被順利錄取了。 講這個小故事,,是因為最近二戰(zhàn)的朋友也會說一些感覺自己書看得慢了之類的,,我就想起來這件事拿來安慰他。所以大家也要按自己的腳步來呀,,沉穩(wěn)一點,,每天做好計劃,該復(fù)習的復(fù)習,,該看新內(nèi)容的要看,,也許你會忘記,,但這都是正常的事,不要覺得慌,,你的對手就只是你自己,,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來,,結(jié)果不會差的~ 我在復(fù)習備考那段時間偶爾也很喪,,就覺得為什么別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我努力了半天還是一場空,是不是因為運氣不太好,。我后來才發(fā)現(xiàn),,人生所有的得到,都是用百分之兩百的準備去賭一個百分之一的可能,。你可以選擇把愿望扔掉,,但如果不想的話,就要把所謂的困頓都自己咽下,,毫不費力輕而易舉就拿到想要的東西,,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當然你也要允許自己“沒有得到”,,允許自己“徒勞無功”,,你首先要和不那么厲害的自己和解,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某些事情需要時間,,需要精力,而我們已經(jīng)在路上了,。 |
|
來自: 微信用戶7ybbr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