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在魏碑中,,方筆以造像書法為主,圓筆則以摩崖書法為主,。所以,,學習圓筆主要是以摩崖書法字帖作為范本。大部分摩崖為圓筆,,其原因是摩崖書法刻于野外崖壁,,書者和刻者懸空書寫和鑿刻,且書寫的表面不平整,,其過程很難把握其方整精致,。此后,長時間的風雨侵蝕以及有可能的人為損傷等諸多因素致使其字口出現(xiàn)鈍化和崩壞,,使其線條失去了刻時的銳利,,故給人以圓的感覺。 陳振濂教授要求:學摩崖要張其氣,。要把摩崖的開張氣勢書寫出來,,但這樣難以得到摩崖的精致;而我們的目標是:既要做出其精致,,還要能張其氣,。 如果以此為標準來看許多名家的魏碑書法,氣勢足夠開張,,但筆畫的轉(zhuǎn)換非常粗糙,。從清末康有為倡碑以后,大多數(shù)書法家都有同樣的問題,,這其中包括李瑞清,、胡小石等前人名家。以至于很長時間里,,把碑的風格打上了“粗獷”的標記,。這樣說并沒有否定古人意思,因為每一代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他們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做到了很好,。而站在我們現(xiàn)在的角度,要了解前輩書家哪些還做得不夠,,只有這樣才有新的發(fā)展,。 站在新的時代,,我們要有一個新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摩崖書法既要寫其開張氣勢,,還要寫出其精細雅致,。 二、摩崖書法線條類型 在鐫墨樓魏碑講習中,,魏碑摩崖書法的經(jīng)典――《瘞鶴銘》《鄭文公碑》和《石門銘》等字帖,,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學習的目標則是掌握摩崖書法的線條之變,。能寫出《瘞鶴銘》《鄭文公碑》和《石門銘》的不同形質(zhì)才能達到摩崖書法的第二個標準――精細雅致。 要樹立一個標準,,就要對摩崖圓筆線條的類型加以區(qū)分,,需要對碑帖作類型化的分析,而分析分類的過程也是觀察和理解能力提高的過程,。 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把《瘞鶴銘》的線條基調(diào)確定為“溫潤”,把《鄭文公碑》的線條基調(diào)確定為“瘦硬”,。接下去要把《石門銘》的線條和前面這兩種基調(diào)作一個對比,,以此來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線形比較:《瘞鶴銘》的線條圓得很均勻,,寫得最為圓通,;《鄭文公碑》的線條提按明顯有圓中帶方的特性;相對于前二者,,《石門銘》的線條線形變化較大,。這個較大變化主要表示在:一方面是在一根線條內(nèi)的形狀和形態(tài)的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線條之間的形狀和形態(tài)的不同,。對于它的變化,,我們將在下一個階段對其作重點的分析和學習。 線質(zhì)比較:《瘞鶴銘》線條質(zhì)感溫潤,,《鄭文公碑》線條質(zhì)感刻露,;《石門銘》線質(zhì)不僅包含了前面兩種線條的質(zhì)感,還有一些自己所特定的質(zhì)感特征,,而且其表現(xiàn)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隨機,令人難以捉摸,。 線律比較:《石門銘》線條因形態(tài)起伏較大,,質(zhì)感刻露,線條變速因素最多,,《瘞鶴銘》因溫潤平和,,線律最為均勻,,《鄭文公碑》介于兩者之間。 上述的觀感是通過字帖給我們的印象所得出的結(jié)論,?;蛟S會有人說,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來看書寫的本質(zhì),。事實上這個本質(zhì)也是臆想的結(jié)果,,還不如字帖更現(xiàn)實更直觀。 三,、摩崖線條類型的差異 站在業(yè)余學習的角度看這三種字帖,,認為它們同是魏碑摩崖書法的圓筆線條,沒必要分得那么細,。只要有一個大概就可以了,。但站在魏碑藝術(shù)化立場上,要認識到每一個字帖不同的藝術(shù)特征,,不同的藝術(shù)特征就會有不同的技術(shù)手段,,這是我們學習要深入追究的重點。 面對《瘞鶴銘》《鄭文公碑》和《石門銘》三個摩崖書法經(jīng)典,,要從線條角度分析出它們的差異,,首先要建立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其實就是它的“小變”,,因為我們所謂的“變化”都要立足于它的“不變”,,這個“不變”就是我們的唐楷觀念。 以唐楷線條為標準,,毛筆運用的提按頓挫,,行筆過程中的起、行,、收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形成r“法”。以“法”為標準,,來對照這三種字帖的起,、行、收筆,。越是符合“法”的標準,,就意味著越接近唐楷,它就是“不變”,。反之,,越是不符合“法”,這就意味著和唐楷距離越遠,它就是“變化”,。以此來分析這三個字帖: 《瘞鶴銘》的線條提按明顯,,且起收處的“藏頭護尾”周到,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了唐楷標準,。這也是我們在魏碑摩崖書法學習中把它放在初學階段的原因,,這樣可以讓大多數(shù)有書法基礎(chǔ)的人有一種親近感,在技法上有一個對接和過渡,。 《鄭文公碑》線形外方而內(nèi)圓,,在形上還是較為符合唐楷起筆為方、行筆和收筆為圓的部分筆法,。只是它的瘦硬刻露和唐楷的溫和滋潤差異較大,。就此帖而言,僅有小部分要素和唐楷標準切合,。 《石門銘》的線條無論是形還是質(zhì)都顯得隨意和無序,。它的起筆、行筆和收筆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言,。我們無法確定它和標準的唐楷有什么聯(lián)系。正因如此,,陳振濂教授把它稱為“楷之草”,,把它的線條確定為“變速線條”?!白兯倬€條”是“魏碑藝術(shù)化”的一個專用概念,,它包含著三重意思:變形、變質(zhì),、變勢,。 從分析的角度是以唐楷線條作為標準。但從臨習的角度,,則要有一個逆向思維,。就這三個字帖而言,最符合唐楷線條標準的是《瘞鶴銘》,,其次是《鄭文公碑》,,而摩崖書法的精妙之處恰恰需要不符合這個標準。所以,,《石門銘》線條所包含的豐富內(nèi)容才是摩崖書法取法的重要目標,。 四、課堂練習 1.練習要點 練習一:從《瘞鶴銘》《鄭文公碑》和《石門銘》三個字帖中各選擇一個范字,,進行臨寫,。然后再寫一唐楷,感受四種線條的不同線形和線質(zhì)。 練:《石門銘》線條線形分類,,分別以《瘞鶴銘》《鄭文公》《石門銘》和唐楷等四種不同的線條質(zhì)感寫下面的“附”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