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藝共生,天人并重 放在今天 高兆的《觀石錄》將如何下筆,? 拍品:福建東南 康熙七年(1668)戊申,,從江左歸來的福州鼓山鎮(zhèn)后嶼村人高兆寫了一本薄薄的《觀石錄》。這是一本如今看起來略顯簡單的品評筆記,,所錄的只是他在幾個朋友那里見過的一些藏石,,記述它們的色澤、紋理,、尺寸,、坑口、手感等等,,再按前人論書畫的方式偶爾作些神品,、逸品、妙品之類的評價。雖然內(nèi)容有限,,但這畢竟是歷史上第一部關(guān)于壽山石品鑒研究的書籍,,而且,它也是壽山石和文人關(guān)系的最初見證,,其特殊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文獻中對高兆的生卒年大多語焉不詳,只知道他字云客,,號固齋,,又號棲賢學(xué)人,是明代崇禎年間的邑庠生,。高兆善書能詩,,與彭善長、陳日浴,、卞鰲,、曾燦烜、林偉,、許友等稱“閩中七子”,,曾組織“平遠七子詩社”,與當時的大詩人,、大學(xué)者,、金石家朱彝尊也有著不錯的關(guān)系,除了《觀石錄》外,,還著有《端溪硯石考》《續(xù)高士傳》《固齋集》等,。 (清)高兆? 書法冊頁二十八開(選) 冊頁? 水墨綾本 題識:康熙二十有八年己巳春三月壽日,姻眷年同學(xué)弟高兆頓首拜撰,。 鈐?。焊哒字 ⒐听S 27×14cm 約 0.3 平尺(單開) 在高兆的時代,,文人篆刻之風(fēng)剛剛起勢,,壽山石與篆刻的互動關(guān)系遠遠沒有后來那么密切,然而從書中我們知道,,壽山石的材質(zhì)之美卻早已深得文人欣賞,,“于是名流學(xué)士,懷瑾握瑜,,窮日達旦,,講論辯識,錦囊玉案,,橫陳齋館,,接文彩則增榮,,共欣賞則無倦”,,《觀石錄》中大部分文字所描述的正是這種使人心蕩,、澄澈心腑的琳瑯滿目之感。與此同時,,雕刻藝術(shù)似乎也已先行一步,,《觀石錄》中有特別提到楊玉璇所雕刻的狐鈕,并且還說作為刻硯高手的潘子和,、謝弈也善雕石,,且二人對于其技藝頗為自矜,要得到他們的雕刻作品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這看起來跟當今壽山石雕名家的狀況并沒什么區(qū)別,??紤]到中國文人早有欣賞玉石的傳統(tǒng),且中國的雕刻藝術(shù)亦成熟甚久,,壽山石的材質(zhì)之美和雕刻之美被最早關(guān)注到便顯得十分合乎情理,。在書中,高兆也常常將壽山石與玉相類比,,說什么“美玉莫競,,貴則荊山之璞,藍田之種”,,“潤勝漢玉”“晶瑩玉色”“白玉膚里”等等,,表面上看這是視覺特征的比喻描述,本質(zhì)上卻是文化上的歸納和定位,。 清桂馥刻青田石平頭白文齋館印 印文:瓦研齋 邊款:仿漢人刻玉法,,非元朱文也,戊申長至前二日,,壽君篆,。未谷為長卿作。 4.7×2.2×2.2cm 出版: 1.《中國篆刻叢刊》第二○卷——張燕昌,、桂馥,、孫均、他 P47,,小林斗盦編,,日本二玄社出版,1983 年,。 2.《王北岳藏歷代閑章展覽圖錄》P31,,王北岳編輯,麋研筆墨有限公司出版,,2003 年,。 吳廷康刻將軍洞芙蓉石獸鈕方章一對 印文:1. 德生 2. 張匯之印 邊款:1. 吳廷康篆于有嘉樹軒之南窗下,。2. 道光八年歲在著雍困敦天壽節(jié)。 4.7×2.8×2.8cm(兩件相同) 然而,,隨著文人篆刻藝術(shù)在清代的蓬勃發(fā)展,,壽山石被帶進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時空,即從一種單純的賞石上升到一門嚴肅藝術(shù)的載體,、甚至是影響這門藝術(shù)前行路線的重要媒介,,它既是藝術(shù)本身,又是其他藝術(shù)的有機部分,,最終成為一個能容納多門藝術(shù)形式的綜合性文化符號,。這其中的復(fù)雜程度,恐怕是令高兆始料未及的,。 葉潞淵刻壽山石獅鈕閑章 印文:美意延年 邊款:潞淵仿漢銅印,,甲申十月。 4.3×2×2cm 鄧散木刻壽山石荷塘鴛鴦薄意閑章 印文:墨禪 邊款:丁亥,,散木,。 5.6×1.4×1.4cm 出版: 1.《糞翁治印》,鄧散木輯自刻印原鈐本,,1932 年,。 2.《鄧散木印譜》,北川博邦編,,日本書學(xué)院出版,,1981 年。 3.《鄧散木印譜》,,張應(yīng)云編,,香港山河社出版,1985 年,。 文人篆刻雖濫觴于明末,,然而若論流派之繁衍、風(fēng)格之成熟,,則要到清中期才漸成大觀,,這固然要仰仗于金石學(xué)的發(fā)展,而壽山石等易于奏刀的葉蠟石的發(fā)現(xiàn),、開采和運用,,也同樣是重要的歷史條件之一。文人篆刻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博大的藝術(shù),,其基本的“篆法、刀法,、章法”三要素,,實際上是對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在書法,、繪畫、文字學(xué)乃至考據(jù)學(xué)等方面的素養(yǎng)提出全面的要求,,所謂方寸之中有乾坤說的便是這層意思,。只要稍稍翻翻明清的篆刻史便很容易知道,文彭,、“西泠八家”,、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明清諸多篆刻大家,,一個個都是詩書畫印俱佳的全能型選手,;在這些一流文人的積極參與帶動下,壽山石與文人書畫產(chǎn)生聯(lián)系,、受其影響,,幾乎是自然且必然的事情。篆刻,、書畫等元素的加入令壽山石身上的藝術(shù)基因不斷豐富,,底氣漸足,日積月累之下,,甚至壽山石雕刻亦深受影響,,題材無論如何改變,圓雕總要形神兼?zhèn)?,薄意力求意境高遠,,最終也有了風(fēng)格與流派之分,漸成獨立藝術(shù),。高兆時代肉眼可見的滿目琳瑯,,自此更多了篆刻的古意、雕刻畫意,,氣質(zhì)早已不同往日矣,。 鄧爾雅刻高山石閑章 印文:東逾滄海東,射破高麗城 邊款:宋石徂來句,,戊寅七月,,爾疋。 6×2.4×2.4cm 喬大壯刻壽山石閑章 印文:倦鶴 邊款:大壯刻,。 5.6×1.8×1.8cm 出版: 1.《喬大壯印蛻》P204,,曾紹杰編,1976 年,。 2.《喬大壯印集》P71,,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 年。 3.《喬大壯印蛻》P74,,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3 年。 在這歷史的風(fēng)口中,,壽山石的文化地位一路水漲船高,,名品如田黃本就物以稀為貴,其被清代皇帝寵愛,、受貴人追捧好像就是它天生該有的命運,,“石帝”的稱號足以說明一切。然若細究起來,,壽山石在篆刻和雕刻藝術(shù)中的廣泛應(yīng)用和完美配合,,則還是這一切的牢固根基。 陳師曾刻芙蓉石獸鈕閑章 印文:美意延年 邊款:明仁兄屬刻,,庚申年師曾,。 4.7×2.9×2.3cm 徐星周刻將軍洞芙蓉石梅花鈕閑章 印文:立仁行道 邊款:庚申十二月,星周,。 原款:鹿山西麓舊嶺,,高海瓢先生屬仿石鼓文歗霞。 6.9×2.6×2.6cm 比之賞石家對石頭色澤,、紋理,、質(zhì)地的獨到眼光,篆刻家對于石材的選擇,,除了地域的情結(jié)或者個人的偏好外,,其實一般不會有特別的要求,總以適合奏刀為要,。事實上清代很多篆刻名家都來自江浙一帶,,所以青田石自然成為當時常見的篆刻用石;而近世以來,,隨著壽山石開采量的擴大,,佳石頻出,壽山石在篆刻中的應(yīng)用大有后來居上之意,。很多名家的傳世作品可以印證這一點,,從江南的吳昌碩、徐新周,、鄧散木,、葉潞淵等,到北京的陳師曾,、金城等,,再到嶺南的馮康侯,、鄧爾雅、張之英等,,在他們所用印材中壽山石占了很大比重,,極致者如吳昌碩自用的十二方田黃印,更是其壓箱底的代表之作,。篆刻家們的風(fēng)格各異,,吳昌碩、徐新周,、陳師曾等人多以樸茂一路出之,,而嶺南諸家則受黃牧甫影響,印風(fēng)多穩(wěn)健文雅,,由此亦可見壽山石在刀法的表現(xiàn)方面有著極大的施展空間,。雖然在篆刻家的手中,,壽山石無論普通還是名貴,,都會因為有了印面文字以及長期使用的痕跡而自帶了一種持久且深刻的魅力,然而對于精品壽山石印材的追求,,也同樣是文人心中割舍不去的歷史情結(jié),。 吳昌碩為吳載和刻壽山石方章 印文:滄瑕閣 頂款:苦鐵道人。 2.2×1.7×1.7cm 備注:吳東邁舊藏,,劉漢麟遞藏,。 出版: 1.《苦鐵印選》卷二,宣和印社原鈐本四卷,,方節(jié)庵輯,,1950 年。 2.《苦鐵印選》第五冊,,日本書學(xué)院,,1977 年。 3.《苦鐵印選》P162,,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 4.《中國篆刻叢刊第三十三卷—吳昌碩(二)》P121,,日本二玄社,,1981 年。 5.《吳昌碩作品集—書法篆刻》P55,,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4 年。 6.《吳昌碩印譜》P128,,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 年,。 7.《吳昌碩印影》P377,北京廣播學(xué)院出版社,,1992 年,。 8.《吳昌碩篆刻作品集》P315,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0 年,。 9.《吳昌碩全集 - 篆刻卷》P40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 真微印網(wǎng)核實著錄: 1.《寒云山館印存》原鈐本,成書年未詳,。 2.《吳昌碩印存手卷》鈐拓本,,方去疾輯,時年未詳,;后約于 2003 年制彩色影印本,。 3.《苦鐵印選稿本》原鈐本,陳康健,,原譜諸樂三,、吳東邁、陳運彰及方去疾諸家所書,。 鍾剛中為張之英刻田黃石鳳鈕章 印文:張之英左腕書 邊款:之英先生正篆,,桴堂贈石并刻,壬申二月,。 5.3×2.4×1.6cm,,44g 大體而言,文人用石往往以簡潔清雅為主,,或為平頭平尾,,或為自然隨形,若有雕工,,也是以古樸雅致為尚,;而收藏家或者達官貴人則多田黃、芙蓉等名品,,其中之精者,,不僅印面為名家所作,石質(zhì),、鈕工也都甚為精美考究,,所以有時候觀察印材也能幫助推測印面主人的身份。如吳昌碩為吳載和所作“滄瑕閣”壽山石章以封泥和磚文趣味入印,線條渾厚勁健,,蒼茫中可見雄肆,,這方六面平的普通小石頭因為這三個字才有了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魅力;而如金城為清末軍機大臣世續(xù)所刻芙蓉石貔貅鈕對章,、馮康侯為香港至樂樓主人勞天庇所作鳳鈕對章以及鐘剛中為民國海軍少將張之英所作田黃石鳳鈕章等,,則是典型的名人用印,印面,、印材,、鈕工都有值得把玩之處,不同的人能從中得到不同的樂趣,。有品種多樣的美石,,有技法成熟的良工,再加上篆刻家和收藏家的情有獨鐘,,壽山石遍行天下直至成為四大國石之首,,不是沒有原因的。 金城為世續(xù)刻芙蓉石貔貅鈕對章 印文:1. 世續(xù)長壽 2. 博軒 邊款:1. 甲寅元月二十日為博軒太保儗古,,鞏伯金城,。2. 北樓仿漢碑額篆。 5.5×3×3cm(兩件相同) 出版: 1.《近代印人傳》P16,,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年。 2.《二十世紀篆刻名家作品選》P99,,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年,。 3.《近代印壇點將錄》P482,,山東畫報出版社。 說明:出自于榮寶齋首屆拍賣會 Lot26,,1995 年,。 馮康侯刻壽山石鳳鈕方章 一對 印文:1. 在山堂審定記 2. 勞天庇 邊款:1. 墨翁屬作,癸卯春月,,康侯六十二,。2. 辛亥三月,老康時年七十一,。 8.4×2.1×2.1cm(兩件相同) 出版: 1.《馮康侯印集》P122,,馮康侯自編自拓原鈐印本,1975 年,。 2.《在山堂詩續(xù)》,,南海勞天庇撰,臺山趙威校,榕城吳子建書,,辛西年 1981 年,。 壽山石產(chǎn)自福建,高兆的書中所提到的多數(shù)人和石頭都在本地,,然而在高兆起了個頭之后,,這個巨大地利對福建地區(qū)金石藝術(shù)的獨特影響似乎還沒被完整討論過。明末以來,,福建不乏著名印人與書家,,從宋玨、吳晉,、林皋,、伊秉綬、陳寶琛到陳子奮,、潘主蘭等人,,他們在金石書畫的造詣和格局上,也秉承著明清以來的文人傳統(tǒng),,全面又專精,;而在雕刻這條線上,自清初楊玉璇,、周尚均至清末林清卿,、林元珠直至近當代郭懋介、陳達,、林文舉等,,壽山石雕刻名家之眾多、風(fēng)格之多樣,、影響之廣泛,,其實也可視為福建金石藝術(shù)的地域特色?;蛟S只有將福建的篆刻和雕刻結(jié)合在一起,,才有可能感受到壽山石在其中的重要歷史意義。 吳晉刻壽山石閑章 印文:弗如多 邊款:晉篆,。 4.6×2.5×1.5cm 錦盒題字:吳晉字平子,,莆田人,初作印多用莆田派,,后從周櫟園得觀名人印譜,,遂一洗其習(xí),又善墨蘭,。磻盧藏,。 出版:《古今名人印譜》,方節(jié)盦原鈐本,宣和印社刊行,,1945 年,。 伊秉綬自用黃壽山石獸鈕方章 印文:秉綬之印 3.8×2.3×2.3cm 參閱: 1.《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P313,中國文物出版社,,1987 年,。 2.《中國鑒藏家印鑒大全》P165,江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8 年,。 吳晉為清初莆田雕刻家,亦能印,,曾從周亮工游,,印風(fēng)承宋玨而歸于元人,久居都下,,名重一時,;伊秉綬作為有清一代的書法巨擘,亦深黯篆刻之道,,“秉綬之印”是他少見的傳世自用印,,其石為一方質(zhì)地上乘的獸鈕黃壽山,雕工圓潤古雅,,印面大氣穩(wěn)健,,與其人其書頗相契合。陳寶琛為晚清名臣,、宣統(tǒng)帝師,,書法歐、柳,,險絕處具有明顯的個人風(fēng)格,;陳氏喜藏古印,輯有《澂秋館印存》,,周希丁曾為他刻有一方“閩縣陳寶琛珍秘”羊鈕芙蓉石印,是陳氏雅好收藏的見證,。陳子奮,、潘主蘭則是福建近現(xiàn)代兩位最具傳統(tǒng)金石家氣質(zhì)的藝術(shù)家,詩書畫印及學(xué)問皆有深入涉獵,,陳氏書法根基于金文,,潘氏則深研甲骨,二人各擅其長,,以金文,、甲骨入印皆有所成,對于福建近當代藝壇影響頗為深遠。 周康元為陳寶琛刻芙蓉石自用印 印文:閩縣陳寶琛珍祕 邊款:伯潛太傅收藏之記,,甲子冬杪周康元鐫,。 4.3×2.6×1.5cm 陳子奮為何敦仁刻自用閑章 印文:山水方滋 邊款:敦仁吾兄方家正之,弟陳子奮刻于開元寺,。 4.4×2.6×2.6cm 出版:《陳子奮先生治印》P35,,石開編,福建美術(shù)出版社,,1986 年,。 另一方面,壽山石雕刻以作為石材的裝飾美化手段起家,,可以看做壽山石材質(zhì)之美的藝術(shù)性強化,;后來獨立門戶,雖然并未改變其先天的基本特征,,而文人趣味對它的改造成果也同樣顯著,。 林清卿作鹿目石江畔行旅圖 印文云: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fēng)煙 9.6×8.5×5.3cm 說明:此拍品為郭克禮舊藏 林清卿作田黃石江畔折柳圖印章 4.6×3.6×3.6cm,,125g 林清卿是近代薄意宗師,,其所作薄意山水深得元明文人畫疏淡的趣味,布景疏密有致,,刀法圓潤洗練,,意境常常帶著一絲寧靜雋永,無論是上等田黃還是鹿目,,在其手上都能被注入一股十足的文人格調(diào),。郭懋介的薄意則更接近清人繪畫的質(zhì)感,造景繁復(fù)錯落,,刻畫細膩,,層次感極強;而當代林文舉,、陳達所作薄意花卉則或精致或清雅,,都有著些許寫實主義的精神,陳達以沙地陽文之法將書法帶入薄意,,更是薄意雕刻的一大創(chuàng)舉,。 郭懋介作田黃石歸漁圖薄意擺件 款識:石卿 印文:任頭生白發(fā),放眼望青山 6.3×6.6×3.3cm, 194g 林文舉作荔枝洞石歲朝清供圖薄意方章 款識:雅物清供,,文舉,。 12.1×2.6×2.6cm 陳達作田黃石清平樂薄意章 款識:三杯泛壽酒,一枝頌延年,。物喜樓陳達刻,。 8.1×3.6×2.6cm,,,167g 陳達作荔枝洞石花卉薄意擺件 款識:人云此木蘭,年年紀歲華,,缶翁句,,陳達刻 11.5×7.1×2cm 圓雕方面,林元珠質(zhì)古的印鈕曾深為陳寶琛所喜,,那還是圓雕的古典主義遺風(fēng),;到了當代,郭祥雄雕九螭環(huán)繞田黃,,將石帝的高貴之氣無遮無掩,、淋漓肆意地展露出來,林東以旗降石刻須發(fā)盡白的壽翁,,構(gòu)思之巧,、處理之妙簡直讓人不得不起“天造地設(shè),妙手偶得”的感嘆,。傳統(tǒng)壽山石雕刻的含蓄,,在當代人的手里化為了開放的時代氣息,為石頭而雕刻,,還是為藝術(shù)而擇石,,在此時已經(jīng)不是個問題。 林元珠作高山石馬上封侯鈕對章 印文:1. 破塵長壽 2. 六字葊 邊款:1. 為六字菴宗匠,,寄山作,,時昭和十三年十月也。2. 昭和十三年十月寄山刻贈,。 9.1×2.8×2.8cm/9.2×2.8×2.8cm 郭祥雄作田黃石九螭擺件 款識:祥雄,。 H:7.1cm,258g 出版:《八閩瑰寶》第一集 P78,,福建省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 林東作旗降石壽翁擺件 款識:林東 16×9×8cm 出版: 1.《中國壽山石藝術(shù) - 林東雕刻藝術(shù)專輯》P5,,福建美術(shù)出版社,, 2009 年。 2. 《林東壽山石雕藝術(shù)》P17,,海潮攝影藝術(shù)出版社,,2006 年。 3.《與石俱進 - 林東論當代傳統(tǒng)石雕藝術(shù)》P51,,福建美術(shù)出版社, 2017 年,。 今天,,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歷史風(fēng)塵,,壽山石的材質(zhì)之美依然鮮活生動,壽山石和書畫篆刻已經(jīng)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壽山石與雕刻的關(guān)系,,則來到了一個石藝共生、天人并重的時代——如果高兆能看到壽山石的這個時代,,在欣賞無倦之余,,真不知道那本《觀石錄》他又將如何下筆。 福建東南2020秋拍
(福州市楊橋東路雅道巷) 瀏覽更多拍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