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書圣故里是有名的網(wǎng)紅打卡地,,每天來這里游玩的人絡繹不絕。大部分游客來這里,,都是游逛蕺山街,,在街道和街邊的河道拍照打卡,,卻不知道北面的蕺山也是一處美麗的風景,山上叢林密布,,山腳清溪流淌,,池杉小道美不勝收。 蕺山坐落在書圣故里的北面,,和府山,、塔山一起被稱為古紹興的三座歷史名山。這三座山大致呈“品”字形分布,,站在山頂上的高塔上,,可以彼此相望。 府山和塔山都是叢林密布,,林中有一眾歷史古跡,。蕺山也不例外,山上同樣被綠樹覆蓋,,看起來像原始森林,。山上古時候生長有大量的岑草,因為岑草又名魚腥草和蕺兒菜,,故名蕺山,。 相傳越王勾踐曾經(jīng)為吳王夫差嘗糞來診斷病情,致患口臭病,,范蠡就叫左右到蕺山采摘魚腥草,,以抵御和去除這種臭味。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任會稽內史時住在蕺山腳下,,常常到山上游玩,后人因此把蕺山稱為王家山,。明代時期著名的學者,、黃宗羲的老師劉宗周曾經(jīng)在山上的蕺山書院講學,開創(chuàng)了蕺山學派,。 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人文,,讓蕺山留下了大量的歷史古跡,不過因為歷史的原因,,大部分已經(jīng)被損毀,傳承下來的不多,。經(jīng)過修復,,蕺山現(xiàn)存的古跡有蕺山書院、文筆塔,、狀元亭,、冷然亭和董昌生祠題記等,。 現(xiàn)在的蕺山被辟為公園,稱為蕺山公園,。除了上述的歷史古跡,還有望江亭,、蕺山亭,、暗香亭,、半山亭,、伴月亭、廊橋棧道,、城墻和臨鵝池等新造景觀,。 這些古跡和景觀都掩映在綠色叢林中,林中有很多條游步道,。這些道路基本都是用石板鋪成,,雖然狹窄,但是干凈平整,,路上少有直射的陽光,,既寧靜又陰涼。因此,,蕺山是紹興城區(qū)又一處避暑勝地,,很適合夏季游玩。 整個蕺山公園,,最好玩的地方大概有以下這些地方:文筆塔,、伴山亭,、伴月亭,、廊橋棧道、城墻和臨鵝池,。 文筆塔曾經(jīng)作為紹興電視臺的發(fā)射塔,,現(xiàn)在則成為游客的許愿塔。塔的底座由青磚建成,,外圍四周掛滿了游客的許愿牌,,成為一抹獨特的景觀。塔身總共有四層,,每層都有觀景平臺,,可以遠眺紹興城區(qū)的風光。 伴山亭和伴月亭比鄰而居,,均處在山邊,,兩旁雖有古樹掩映,但是光線通透,,清風徐來,,不但清靜而且涼爽,周邊的景色也很美,,是休閑和乘涼的好地方,。 廊橋棧道連接著伴山亭和城墻,全長約300米,,全部用木板鋪成,,兩側有護欄,沿途有綠樹,、花海和涼亭,,是一條很好的觀景廊道;城墻則是用青磚修砌而成,,是一處復古景觀,,也是欣賞風景的好地方,。 蕺山西麓的叢林中有一條淺溪,被稱為臨鵝池,。溪邊有兩排池杉,,中間夾著一條石板步道。這里少有人來,,十分幽靜,。每天傍晚陽光西斜的時候,,池杉林中會形成丁達爾效應,成為拍照的絕佳地,。 游覽蕺山時可以從蕺山東門進入,,沿著林中的石階步道,,依次游覽冷然亭、狀元亭,、蕺山書院,、暗香亭,、蕺山亭,、文筆塔,、半山亭,伴月亭,,再沿著廊橋棧道前往古城墻,然后返回廊橋棧道,,右拐進入臨鵝池,,從書圣故里北門出來,,前往蕺山街,。 因為山上岔路較多,宛轉迂回,而且很難辨別方向,,難免要走很多回頭路,,甚至重復往返,所以前往游覽時要盡量查看路標,,做好規(guī)劃,。 蕺山公園是免費的,游客可以隨時前往游玩,。公園四周有蕺山中心小學,、城北橋,、宋梅橋等公交站臺,1路,、4路,、5路、15路,、23路,、106路、108路,、130路,、137路、157路,、168路,、188路、611路,、9路,、18路等公交車途經(jīng)這幾個站點,游客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行程規(guī)劃選擇乘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