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旁友,因為一些各種各樣的原因,,我這斷更快一個月了,。先謝謝你不離不棄,也可能沒設(shè)置星標,,這個號早就湮沒在海量的信息推送里啦,。 這都不重要。 本周開始,,勤奮出糧的我又回來啦,。 如果不想錯過推送,請給【王憐花】設(shè)置星標,。 以下是4月份和朋友深度討論過的一個話題,。正好最近高考剛結(jié)束,也許對正在填報志愿的高考生家庭能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幫助,,或者添堵也不一定,。 圖|innerchild (一)樂器與原生家庭狠狠羨慕那些家境好、父母認知水平高的家庭出身的小孩,,長遠來看個人努力在原生家庭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偏偏這個還是沒有辦法選擇的。 最近耳聞和目睹了好多關(guān)于命運的例子,,常常會有一種無力感 ——一個人的命運大部分時候真的從出生那一刻就基本確定了,,后期的個人努力和運氣再怎么加成,也不過是在既定命運的框架內(nèi)進行適度調(diào)整,,而能夠?qū)崿F(xiàn)結(jié)構(gòu)性變革的概率非常之小了,。 具體來講,發(fā)表上述感慨的朋友ISTJ女士最近一年多迷上了彈吉他,,就報了個班周末跟老師學,,工作日下班自己練習。 然而ISTJ女士的家長對于她開發(fā)新的興趣愛好,,不僅不支持甚至是相當消極的態(tài)度——千叮嚀萬囑咐:你又不搞音樂專業(yè),,千萬不要耽誤工作——即便經(jīng)濟非常之獨立的ISTJ女士完全花自己的錢;手握國內(nèi)國外兩個bar的ISTJ女士搞起工作來,,雖然不喜歡卻非常擅長,。 ISTJ女士于是開始了日常反思。 反思小時候就沒怎么學過樂器,,所以現(xiàn)在對美的感知能力欠缺,。 小時候沒學樂器,因為家里覺得那玩意兒沒用,,有那時間不如好好學文化課,。學文化課當然也很重要,,但其實長遠來看,這種“有用論”壓抑了孩子真實的感受和感受能力,。 反思時至今日,,父母還推崇“有用論”。 為什么就不能愉快地虛度時光呢,?為什么就不能輕松自然地接受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一些令人快樂但不怎么來錢兒的事兒上呢? 反思交際圈,。 ISTJ女士順便也關(guān)注了一下團隊其他小伙伴有沒有精通或也在學習樂器的,于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令她吃驚的現(xiàn)象:家里是城市里的(規(guī)模較大的地級市或昆山這種水準的縣級市),、父母做領(lǐng)導或經(jīng)商的,,孩子小時候普遍學過兩三門樂器,而且都是比較燒錢的樂器,,像是琵琶,、大提琴之類的東西——其中一位同事光吉他就買了三把,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也都是相當貴的品牌,,還會彈鋼琴(捎帶說一句,,你這說的是那誰吧?),;另一位同事也是多才多藝,,家里毫不吝惜對其藝術(shù)才能以及藝術(shù)審美的培養(yǎng)。 而普通縣城及以下行政區(qū)出身的孩子,,無一例外小時候都沒學過樂器,,成年后更多表現(xiàn)的木訥、無情趣,、粗魯沒禮貌,,甚至不尊重人。 至此,,ISTJ女士得出一個初步結(jié)論和方法論: 窮人的資源太少了,,所以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才藝樂器這些,,如果技藝達不到朗朗的水平,,就是好看而沒什么用的東西——是消費而非投資——在窮人看來就是非必需品 、必須砍掉,。 以后判斷一個人的背景情況,,都不用多問,只需要問他小時候?qū)W沒學過一兩件貴一點的樂器——基本就能估摸出他家境如何,、父母品味如何,、收入如何,是否重男輕女等等。 哇,,行文至此竟然已經(jīng)超過1000字了,。今天就先到這里吧。 想知道我們后來是怎么聊到高考志愿填報問題的,,記得給我加星標哦,。 你的原生家庭如何,?TA又是如何影響你的人生或生活的,,也可以留言聊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