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豐七年,47歲的蘇軾,,在黃州已經(jīng)住了4年,。4年前的烏臺詩案,由于蘇軾與變法派的政見不合,,遭受排擠,。隨后又牽連出大量蘇軾詩文為證。蘇軾經(jīng)歷了103天的牢獄之災(zāi),,險些性命不保,。出獄后蘇軾被貶放到黃州做了一個團練副使。 蘇軾在經(jīng)歷這次劫難之后,,讓他在政治上消沉,,卻誕生了另一種接地氣的明快的文風(fēng)。此后,,蘇軾更注重生活的細(xì)節(jié),,享受四季的變化,并從中間尋找生命的歡喜和動力,。 宋神宗元豐七年四月,,蘇軾此時正好收到朝廷恩準(zhǔn)離開黃州,,移知汝州,于是心情大悅,,時值初夏,,寫下了這首清新夏詞。 《阮郎歸·初夏》 蘇軾〔宋代〕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這首詞的大意是: 槐樹枝繁葉茂,,柳樹高大,,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和暖的風(fēng)微微吹起,,綠色的紗窗下,,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愜意的晝眠,,忽而被落棋之聲驚醒,。 細(xì)雨過后,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纖手撥動清池泉水,,濺起的水滴落在荷葉中,,就像晶瑩的珍珠,一會兒破碎一會兒又圓,。 蘇軾有不少描寫淡雅清新之景的詞和表現(xiàn)日常生活情趣的詞作,,本詞即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閑雅而有生氣,。 上片寫初夏已悄悄來到一個少女的身邊。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熏熏怡人的暖風(fēng),,視覺、聽覺,、觸覺處處讓人感受到一派庭院幽深寂靜的初夏之景,寥寥數(shù)筆間勾勒得極為立體鮮明,。 詞中抓住蟬聲乍歇,、“薰風(fēng)”初起這一剎那的感覺,寫環(huán)境之靜,。薰風(fēng),,即暖和的南風(fēng)。 “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幽靜閑雅,。這時傳來棋子著枰的響聲,,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驚醒。 這兩句寫晝眠人初醒時所見,,“棋聲驚晝眠”反襯出四周的無聲無息,,是頃刻之間的感覺。醒來不覺得余倦未消,,心中沒有不快,,可見首夏清和天氣之宜人。 下片寫這個少女午夢醒來以后,,盡情地領(lǐng)略和享受初夏時節(jié)的自然風(fēng)光,。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小荷初長成,小而嬌嫩,,在細(xì)雨過后隨風(fēng)搖曳,;石榴花色本鮮紅,經(jīng)雨一洗,,更是紅得像火焰,。 “微雨”、“小荷”,,或輕柔,,或小巧,,給人以清新、愜意之美,。榴花本是靜物,,詞人也用動態(tài)來寫,用一個“燃”字,,將榴花經(jīng)雨洗之后更加鮮艷奪目的光彩形象刻畫出來,。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梢韵胍姡藭r此刻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這飛珠濺玉的水花一樣,,喜悅,,興奮,不能自持,。 一個是“弄”,,“弄清泉”表現(xiàn)出佳人天真的憨態(tài);一個是“碎”,把水珠四射,、分離,、變圓落地細(xì)節(jié)寫得十分生動。 此詞景中含情,,將眾多的景物以情緯之,,故散而不亂,給人以整體感,。詞人從初夏的風(fēng)光入手,,一改詩詞中閨情的幽怨相思,反而著重點染出閨中女子無憂無慮,,與初夏的勃勃生機融為一體,,描摹風(fēng)景則清麗自然,表達(dá)情感則蘊藉靈動,,極富情趣,,令人耳目一新。 詞中活那個潑健康的少女形象,,與初夏時節(jié)富有生氣的景物,、環(huán)境,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清麗,、靈動的情調(diào),,令人流連忘返。 |
|
來自: 云端書館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