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家電老司機,買家電不迷路,!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 前有長城手撕比亞迪,,后有堅果炮轟極米,。 最近智能投影行業(yè)爆出的大瓜吸引了不少人關注。隨著口水戰(zhàn)的升級,,LED 光源和三色激光光源的技術路線之爭也受到了很多關注,,很多智能投影儀的問題被暴露了出來。 在微博話題#投影儀的水多深#下,,不斷有人指出投影儀的問題,,比如顯示設備核心的分辨率、亮度等參數在宣傳上充滿各種混亂,;再比如使用體驗很差,,雖然視野變大了但看著卻累了,眼疲勞很明顯,,白天看要拉窗簾,、晚上看要關燈,“偷偷摸摸”看視頻讓人很不爽,。 縱然有很多硬傷,,智能投影儀依然受到市場歡迎,只因其“大”且相對“便攜”:幾千元就可以買到100吋的大屏幕,搬家時很容易帶到新家,。 因為“便攜可移動”,,智能投影儀有小眾的市場需求,但匪夷所思的是,,采取相同技術原理的激光電視,,竟然仍是一些電視大廠的主推技術。激光電視并不具備“便攜和便宜”的優(yōu)勢,,卻有著畫質差,、不護眼等短板,本應該被淘汰的落伍技術,,因為歷史原因和廠商強推,,仍大行其道,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激光電視:視野大,,視覺體驗就足夠好了嗎?1965年美國德州儀器發(fā)明了單色激光顯示器,,2005年左右,,在索尼、三菱,、LG等日韓巨頭推動下,,“激光顯示器”搖身一變成為“激光電視”向消費者家庭滲透。 不可否認,,激光電視所搭載的激光投影技術一直有在升級,。2007年,光峰光電發(fā)明了ALPG激光顯示技術,,解決了單色激光的先天不足,,最近引發(fā)口水戰(zhàn)的“三色激光光源”也是激光投影技術的一個旁支。但不管技術怎么演變,,激光電視的成像原理都沒有任何變化:將光投影到幕布上形成圖像,。激光電視的本質,就是采用了激光光源的超短焦投影儀,。 激光電視廠商宣傳照 從技術原理到產品形態(tài)來看,,激光電視永遠改變不了“投影儀”的身份。為了讓普通消費者接納,,廠商紛紛將“激光投影儀”包裝為更廣為人知的“電視”身份,,在宣傳口徑上往往會模糊“投影”二字,頂多承認產品是采用了超短焦激光投影技術的“電視產品”,。 激光電視顯示效果實拍圖 成像原理的不同,,讓激光電視具備了“大”的特性,,但也無法改變“大卻不精”的畫質表現。 因為獨特的成像原理,,激光電視畫質有一個最大的先天缺陷:亮度問題,。激光光源相比傳統(tǒng)投影光源確實能提供更高的亮度,但以一款售價 18999 元的某品牌激光電視為例,,其亮度只有區(qū)區(qū)的 380nit,,作為對比,今天幾千塊的液晶電視亮度已能達到 1000nit,,Mini-LED 電視更甚,,前不久TCL推出的 Q10H(Mini-LED)峰值亮度已達到 3000nit。 亮度直接決定了畫質,,包括對比度,、色彩精細度、色彩還原力等核心畫質表現,。同時,,亮度也成了顯示畫質的天花板,很多精細化的顯示技術就要離不開高亮度支持,,比如HDR 就依賴于高亮度的支持,,HDR是High Dynamic Range (高動態(tài)范圍)的縮寫,它讓影像畫面的色彩明暗細節(jié),、對比度得到提升,,因此讓畫面更加逼真。 亮度對電視細節(jié),、清晰度和色彩的影響 在分辨率上,,激光電視同樣在落伍。今天 4K 電視已成為絕對主流,,部分頭部品牌已在布局8K電視,。今天激光電視也在標榜 4K,,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售價上萬元的激光電視都是 1080P “假4K”,、“抖4K”、“偽4K”,。 以峰米一款售價 27999 元的激光電視為例,,雖然標稱分辨率為 4K(3840x2160),但其核心的 DMD 芯片僅為 0.47 英寸,,分辨率僅為 1080P(1920x1080),,是通過四次抖動才實現所謂的 4K,一般稱之為「假 4K」,,畫面的精細度遠遜于真正的 4K 電視,。 圖/京東商品頁 要知道,這是一款售價近 3 萬的激光電視產品。當然,,也有更貴的搭載 0.66 英寸 DMD 芯片的高端激光電視,,雖然有原生 2K 分辨率,但價格至少翻番,。 除了亮度和分辨率的缺陷外,,激光電視還有許多畫質問題,比如京東上就有購買用戶反饋,,激光電視畫面看上去霧蒙蒙的,,這是由于過低的對比度導致的,即便是近 2 萬元的激光電視,,標稱對比度也不過 1000:1,,與同價位的液晶電視根本無法對比,而冉冉升起的新星——Mini-LED 電視常亮亮度動輒 1000nit,,對比度動輒百萬級,,多方面都在碾壓同價位甚至更高價位的激光電視。 亮度決定了畫質的天花板,,激光電視的亮度已很難跟液晶平板電視在一個級別,,因此理論上來說,“激光電視為奴”已成難以扭轉的事實,。 激光電視總宣稱護眼,,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視野大是激光電視的優(yōu)勢還說得過去,但一些激光電視品牌竟然在宣傳中提到自己更“護眼”,,這就有些“收智商稅”的感覺了,。 先看激光電視品牌都是怎么說的: 由于激光電視使用了光線“反射”“漫反射”的成像原理,所以更護眼,。簡單理解其邏輯就是:跟液晶屏幕直接發(fā)光形成圖像不同,,激光電視是光源打到幕布/墻面形成的“自然光”,因此更護眼,。 這個邏輯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反射與漫反射原理并不重要,。大晴天拿著鏡子反射太陽的光,,同樣會很刺眼。漫反射倒是能讓光的亮度有所衰減,,變得不那么刺眼,。但這是相對于“直射”而言的,畢竟用激光光源直射人眼確實很「傷眼」,,不小心看過激光光源的用戶應該對此有陰影,。 其次,,“亮度高就不護眼”本就站不住腳。激光電視廠商將原本「低亮度」的缺陷強制吹成了「護眼」,,其實亮度低了才更容易造成視疲勞,。而高亮度則不存在“不護眼”的短板。和戶外陽光亮度相比,,截至目前所有的顯示設備的亮度都是個「弟弟」,。我們有時候會覺得屏幕太亮,主要是因為環(huán)境太暗,,這時候最好的方式是開燈或者拉開窗簾,,而且液晶屏都是支持將屏幕亮度調低的。 回到使用場景,,我們也很容易根據常識得出答案,。投影儀亮度遠低于平板液晶電視,因此人們觀看時往往要白天拉窗簾,、夜晚關燈,。操作麻煩不說,也很反人性,,完全不護眼,。2020年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眼科專家做了一次追蹤測試,他們發(fā)現4K激光電視對調查對象的視覺疲勞影響,,遠遠高于4K液晶電視,。 對于視力好的人來說,激光電視的視覺疲勞尚可接受,,但電視往往被家庭成員一起觀看,,孩子視力在發(fā)育,老人視力不一定很好,,激光電視不護眼的硬傷對他們影響會大得多,。 有些問題的判斷不需要多么專業(yè)的知識,只需要回歸常識即可:1,、有多少媽媽會要求孩子關燈關窗去看電視看書呢,?2、酒店“無窗房”會便宜很多,,誰愿意每天看個電視還關著窗簾,?3、為什么網上很多人建議“晚上不要關燈玩手機”,? 在特定光源環(huán)境才能有好的視覺體驗的產品,不應成為家用日常顯示設備,。電影院也是投影技術實現的巨幕視野,,但沒人會在黑燈無窗的電影院呆很久了,,呆久了會壓抑,眼睛會疲勞,,甚至整個人都會犯困發(fā)昏,,因為光源氛圍會影響心理情緒和生理活動。 在B站等平臺搜索“激光電視”,,勸退的,,吐槽的,拔草的視頻,,真的不少: 如果液晶屏真不護眼,,激光更護眼,那么所有的手機,、平板,、PC顯示器都應該做成投影顯示器才對,至少應該有廠商去做幾款出來試試,,結果呢,?就連面向青少年的學習平板、學習機,、學習手機,,兒童手表,都是液晶屏,。所以到底哪些廠商在說真話,,哪些在說假話? 激光電視真可能“傷眼”,,需“小心使用”的產品能好到哪去,?眾所周知,直視激光本身會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激光電視一般也會警告不能直視激光光源,,成人或許能明白其中的風險,但在長期的使用中往往難以規(guī)避——而且就算不直視,,有時候難免會“斜視”,,激光光源總有直接進入眼睛的機會,對應的傷害一樣存在吧,? 更大的風險在于看不懂警告的用戶:家里的孩子(尤其是兒童),、老人以及寵物都極有可能不慎直視激光光源,從而對眼睛造成嚴重的不可逆?zhèn)Α?/strong> 激光電視廠商倒也明白“安全”有多重要,,通常會采用人體檢測的方式,,有人靠近就會強制關閉激光輸出。但檢測能不能確保萬無一失,?關閉激光會不會有延遲,?看一秒也是看,。 還有,有人靠近就要中斷畫面,,本身是對觀看體驗的一種打斷,,這就像看劇高潮時電視突然「被關機」一樣讓人不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靠近電視柜的行為也很常見,,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打斷」。 有人說,,既然激光投影儀視覺體驗差,、不護眼甚至還可能傷眼睛,為什么電影院還要用類似成像原理的設備,,而不是直接使用超大型液晶屏呢,?原因在于三點:一是電影院需要“超大屏幕”,用液晶實現當前成本太高了(但未來不是沒有可能),;二個是電影院有足夠的觀看距離,,前排是“垃圾位”就是因為距離短,只有距離足夠才有好一點的體驗,;三個是沒有人會每天長時間去電影院,,偶爾看兩三個小時不會有明顯的視覺疲勞感。 以前激光電視有成本優(yōu)勢,,現在成本卻成了劣勢客觀地說,,激光電視有它的優(yōu)點,前些年曾熱銷一時則跟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 投影儀最核心的優(yōu)勢就是畫面“大”,,這是用戶的剛需。當然,,激光電視廠商也知道投影畫面過大,,會放大糟糕的畫質表現,且不符合家庭環(huán)境下的觀看距離要求,,因此售賣的大體都在 75 吋到 100 吋之間,。 前些年,大尺寸液晶電視相當昂貴,,100吋的平板電視定價高達20萬到50萬,,只有王思聰這樣的超級土豪人群才買得起。激光電視廠商瞄準了“大尺寸與高價格”的矛盾,,讓尋常百姓人家花幾萬就能買回大尺寸,,還宣稱可以讓消費者“把巨幕影院搬回家”。 不過,平板電視的技術進化相當快,。從當年的CRT到后來的等離子再到今天的液晶電視,,真正的電視顯示技術本身也在進化,,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OLED,、Mini-LED、Mirco-LED,、Micro-OLED等等新技術蜂擁而至,,一邊推動液晶畫質在對比度、亮度,、色彩,、刷新率等等維度的換代升級,一邊不斷降低了液晶超大屏電視的成本,。 如今,,激光電視依然要萬元才能入門,但75吋到100寸的液晶平板電視卻早已降價到1萬以內了,,主流廠商的研發(fā)資源和產能布局都在傾斜到液晶電視特別是Mini-LED等等下一代顯示技術,。對用戶來說,選購平板液晶電視,,要大屏有大屏,,要畫質有畫質,要品牌有品牌,。 到底誰才是“真香”,,市場已經在用錢投票了。中怡康的數據顯示,,98 英寸大屏電視在整個 2022H1 期間,,無論是銷售額還是銷售量都力壓激光電視,持續(xù)翻倍增長,。而從整個市場表現來看,,根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22年Mini?LED電視銷量達39.5萬臺,,同比大增385.3%,;同期的OLED電視銷量僅為20.6萬臺,同比下跌29.9%,;激光電視銷量為12.1萬臺,,同比下跌7.4%。 不同技術有不同的應用場景,。激光投影儀在辦公室,、宴會廳等商用場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因為人們對畫質要求不高,,成年人偶爾使用對是否護眼也沒那么敏感,。不過,,一個新的趨勢是,就連商用場景都在被平板顯示大屏給滲透,,比如很多會議室不再有投影儀,,取而代之的是專門的商用液晶大屏顯示器。 隨著超大屏液晶顯示平板的成本快速降低,,激光電視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快速擠壓,,液晶電視也終將成為大屏顯示的唯一解決方案。 任何落伍技術的淘汰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電動車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在一些城市依然存在著在運行的“有軌電車”,它們沒有搭載鋰電池,,而是靠拖著的長長的電線供電,,它們的結局可能是成為城市的“懷舊古董”供人打卡,但所有人都知道,,它們不會再有光明的未來,。激光電視走進“家電博物館”成為歷史的記憶,也將只是時間問題,。最后給大家附上各大品牌98寸大屏電視詳細參數對比分析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