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發(fā)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事件發(fā)生于家庭聚餐中,,共9人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昨日,,發(fā)生食物中毒的一家9口,,全部不幸死亡! 據當地警方消息,,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聚餐,家里的9位長輩全部食用了自制的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酸湯子的口味沒有食用,。 就在當日,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xù)出現身體不適,。黑龍江省衛(wèi)健委宣布:此次事件系椰酵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食物中毒,。什么食物,,什么細菌,?竟然一次就奪走了9人的生命,! 一碗“酸湯子”,有這么厲害嗎? 有,! 讓我們從近百年前的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說起。當地有一種風味食品,,Bognkrek,,是當地居民用椰子發(fā)酵所制作的。 這種食物常常引起中毒事件,。1934年 , 荷蘭學者Vanveen和Mertens從中毒樣品中分離出了引起中毒的病原菌:“椰酵假單胞菌”,,并初步鑒定出由該菌產生的兩種毒素 : 米酵菌酸和毒黃素。在遙遠的我國東北地區(qū),,酵米面食物中毒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原因卻一直不明。 直至1978年,,我國學者發(fā)現,,這是由一種細菌所致。 1984年,,又有了重大發(fā)現,,該種細菌就是椰酵假單胞菌,米酵菌酸是其致病的主要毒素,。 此后,,還陸續(xù)發(fā)現,變質的銀耳中毒,,很多也是該細菌所致,。
而且,,一般污染淀粉類食品,如米、面,、玉米等,。這些都是主食,進食量較大,,故攝入的毒素也多,,造成的死亡率極高!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中毒者的肝,、腦、腎等臟器會出現損害,,表現為全身乏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腹瀉,、少尿,、血尿等,后發(fā)展為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對于這種毒素,,醫(yī)學上尚無有效的解毒手段,。一,、自制發(fā)酵食物 特別是“酵米面”類食品,,就是米面類在自然條件下長時間自發(fā)酵食品。 當然,,自制的饅頭,、面包、酸奶,,發(fā)酵時間一般較短,,相對不易發(fā)生,不過,,也有被其他細菌污染的風險,。
二、濕淀粉類食品 據廣東省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的消費提醒: 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濕米粉,,如未及時冷藏保存或超過保質期,有米酵菌酸中毒的風險,。 三,、木耳,、銀耳
1,、新鮮的木耳、銀耳有可能自身就帶有此菌,,故最好不要食用,。
2、干木耳,、銀耳如泡發(fā)時間過長,,也可能導致該細菌污染、繁殖,。
一,、冷凍冷藏食物。 椰酵假單胞菌的適宜繁殖溫度為22~30攝氏度,,在冰箱冷凍冷藏的環(huán)境下幾乎無法繁殖,。 其實,多數細菌,,在冷凍冷藏的環(huán)境下都難以繁殖,。 不過,冷凍冷藏的時間過久,,也建議扔掉,。 還必須要指出的是,椰酵假單胞菌產生的毒素米酵菌酸是耐熱的,,一旦該細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普通的烹飪加熱只能殺滅細菌,,卻難以破壞該細菌所產生的毒素,。 二、對于淀粉類食品,,要做到:
1,、嚴禁用浸泡、霉變的玉米制作食品,。 2,、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 3,、最好不食用鮮木耳銀耳,,泡發(fā)木耳銀耳時間不能太久。 三,、變質食品,,不要吃。
自制食品=純天然=好食品,?
不是,! 工業(yè)化的生產,流程有保障,,質控有保障,,安全性要高得多!
當然,,小作坊,、偽劣產品,那是另一回事了,。
D爸當年上大學的時候,,還學習過自制嬰兒輔食,什么米糊之類的,。 做出來后,,老師叫我們嘗嘗。 看起來還挺不錯的,,但是,,那個難吃的滋味,至今難忘,。 所以,,這一技術,被時代所無情地淘汰了,。
或許,,還有一些東西,也該被淘汰,!以后我們會慢慢聊到,。因此,本文適合發(fā)到各個家族群里面,。
[1] 孟昭赫. 酵米面中毒病因的研究———發(fā)現一種新的食物中毒菌: 酵米面黃桿菌[J] .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1980, 2(2): 78. [2] 趙乃昕. 酵米面中毒病原菌———椰毒假單胞菌[J] . 濰坊醫(yī)學院學報, 1992, 12(1): 1. [3] 吉林省衛(wèi)生防疫站. 1956 ~ 1975 年吉林省臭米面中毒情況介紹 [J] . 臭米面中毒防治, 1980,(1): 20. [4] 黑龍江省衛(wèi)生防疫站.臭米面食物中毒的病因研究[J] . 黑龍江醫(yī) 藥, 1978, 4: 15. [5] 趙乃昕,王春德,李在連,等. 酵米面中毒病原菌的毒黃素[J] . 中國公共衛(wèi)生, 1987, 6(2): 65. [6] 趙乃昕,馬麥生,苗乃法,等. 酵米面假單胞菌與椰毒假單胞菌的比 較研究[J] . 昌濰醫(yī)學院學報, 1987,(1): 10. [7] 劉秀梅,陳曉明,胡文娟,等. 變質銀耳中毒的病因實驗室研究[J] . 衛(wèi)生研究, 1985, 14(4): 25. [8] 趙緣法,董華,王洪亞,等. 霉爛變質銀耳引起的食物中毒[J] . 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 1987, 21: 298. [10] 李傳良,梁會英, 金培珍,等.變質銀耳中毒八例臨床分析[J] . 衛(wèi)生研究, 1987, 16(3):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