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之爭幾乎在歷朝歷代都會發(fā)生,,畢竟皇帝在古代就是天下至尊,,掌握權(quán)力的感覺總是令人著迷,因此,,天然擁有皇位繼承權(quán)的皇子們往往會想方設(shè)法當上皇帝,。 皇位固然很有誘惑力,但自然也要承擔成王敗寇的后果,,在爭奪中獲勝登上皇位便罷,,而那些爭搶皇位失敗的皇子,其下場往往會比較悲劇,。 比如清朝發(fā)生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爭斗中,,四阿哥胤禛最終獲勝,,成為雍正皇帝,而與他爭奪皇位的兄弟們則不同程度受到了打壓,。 不過在眾多皇子中,,十二皇子胤祹選擇明哲保身,未參與奪嫡之爭,,但在雍正即位之后仍然受到過雍正的針對,,職位和爵位多次被降,幸運的是,,胤祹比較長壽,,雍正去世后得到乾隆的重用。 那么胤祹有何特殊之處,,能在激烈的奪嫡之爭中獨善其身呢,? 01 蘇麻喇姑撫養(yǎng)長大要說胤祹為何無意參與奪嫡之爭,主要還要與他個人的性格和心性有關(guān),,他本人對權(quán)勢并不熱衷,,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和其他皇子爭奪那一張皇位,,而胤祹這種心性的養(yǎng)成和一個人有著重要關(guān)系,她就是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自小便是孝莊的貼身丫鬟,,曾幫助孝莊照顧過順治與康熙兩代皇帝,同時也是康熙幼年時期滿語的啟蒙老師,,因此孝莊,、順治、康熙祖孫三代都將蘇麻喇姑當作親人看待,。 孝莊的去世給當時已經(jīng)年過七旬的蘇麻喇姑帶來沉重打擊,,她整日郁郁寡歡,水米不進,,準備追隨孝莊而去,,繼續(xù)服侍孝莊。 康熙看到蘇麻喇姑這種狀態(tài)心痛不已,,他明白孝莊對于蘇麻喇姑來說既是主人也是姐姐,,幾十年的陪伴使得孝莊成為了蘇麻喇姑活在世上的精神寄托,孝莊的去世使得蘇麻喇姑萌生了死志,。 為了讓蘇麻喇姑從孝莊太后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康熙特意將十二皇子胤祹交給蘇麻喇姑撫養(yǎng),懇請她悉心照顧體弱多病的胤祹,。康熙這一招果然奏效,,蘇麻喇姑的注意力果然轉(zhuǎn)移到了胤祹身上,從此開始用心撫養(yǎng)胤祹,。 蘇麻喇姑在孝莊和順治的影響下崇信佛教,,每天必定誦經(jīng)禮佛為康熙祈福,在蘇麻喇姑的影響下,,胤祹也對佛法非常感興趣,,因此胤祹在蘇麻喇姑的撫育下成為一位心地善良、不喜爭斗的“佛系”皇子,。 02 無意奪嫡,,仍被雍正打壓雖說胤祹對奪嫡并不感興趣,,但這不代表他是一個碌碌無為的皇子,,相反,胤祹的能力曾得到過康熙的認可,,不然康熙也不會讓他掌管內(nèi)務(wù)府,,同時還將手中的一部分兵權(quán)交給胤祹掌管。 如果胤祹要加入到奪嫡之中,,不一定沒有勝算,,但以胤祹母族的勢力以及他手中的權(quán)勢而言,,很難爭得過四阿哥、八阿哥等人,,如果讓他非要參與其中,,免不得落得一個慘敗的下場,所以胤祹既不奪嫡,,也不加入任何一方陣營,,力求置身于事外。 事實證明胤祹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雍正即位之后開始對曾經(jīng)的“敵人”八阿哥,、十四阿哥等人進行瘋狂的報復(fù),很多人被圈禁乃至不明不白死去,。 而胤祹在雍正即位之初則被封為履郡王,,可見胤祹當初兩不相幫是個明智的選擇,但雍正果真對這個性格比較佛系的弟弟放心嗎,?其實不然,。 后來雍正還是各種“找茬”,將胤祹的爵位從郡王一路降到鎮(zhèn)國公,。其實,,胤祹的很多罪名都是可有可無的,罰與不罰全看與皇帝的親疏關(guān)系,,比如胤祹曾經(jīng)錯把雍正冊封的妃嬪姓氏搞錯,,雍正為此大發(fā)雷霆,不僅嚴詞斥責了胤祹,,還將他降為奉恩鎮(zhèn)國公,。 如果這種發(fā)生在雍正最喜愛的十三弟胤祥身上,雍正可能不僅不會怪罪其失職,,還會安慰他,,這就是關(guān)系親近的表現(xiàn),而雍正對胤祹如此嚴苛,,表明他對這個十二弟并不是很喜歡,,因此才會一直打壓胤祹。 03 受到康熙重用,,得以善終當然,,雍正即位之初地位并不穩(wěn)固,他打壓胤祹的原因可能是為了警告朝中某些勢力,,他也知道胤祹素來沒有野心,,因此雍正在皇權(quán)穩(wěn)定之后,又恢復(fù)了胤祹的郡王爵位,。 實際上,,胤祹除了在康熙時期處理過一些實質(zhì)性事務(wù)之外,,在康熙、雍正兩朝大部分時間都在與一些禮儀和宗室打交道,,尤其是主持喪禮比較多,,其高光時刻是主持雍正的葬禮讓侄子乾隆十分滿意,乾隆即位之后晉升胤祹為履親王,。 乾隆對胤祹這個叔叔可謂相當看重,,充分發(fā)揮他的專業(yè)能力,讓他主持永璉,、富察皇后的人的葬禮,,后來又賜予胤祹御前免跪、可以乘轎進宮的特權(quán),,乾隆十八年,,乾隆又將胤祹提拔為議政大臣,可見乾隆非常信任胤祹這個皇叔,,因此才會重用他,。 不過或許是閑散慣了,胤祹對朝廷事務(wù)并不感興趣,,很少過問或者發(fā)表看法,,在相關(guān)史書記載中,胤祹出現(xiàn)的場景大多是在喪禮和祭祀儀式上,,由此看來,,胤祹將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一直延續(xù)到了乾隆時期。 或許就是這種淡然的處世態(tài)度,,讓胤祹避過了皇室一次又一次殘酷的斗爭,,他也因此成為康熙眾多兒子中最長壽的一個,活到78歲壽終正寢,。 胤祹去世后,,乾隆十分悲痛,命其子永珹以嗣孫的身份為胤祹守孝,,賜謚號為“懿”,,除此之外,還命弟弟弘晝主持胤祹的喪禮,,將其以親王之禮風光大葬,。 由此可見,乾隆心中對這位佛系皇叔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愛,,與雍正相比,,乾隆對待宗室親族并沒有那么苛刻,。 04 結(jié)語胤祹在康熙眾子中,,無疑是活得最明白的那一個,,他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更知道如何取舍,,所以才能在慘烈的奪嫡之爭中存活下來,倘若當初他參與其中,,說不定就沒有后來長壽的履親王了,。 所以說,有時候也要明白,,欲望越大,,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血本無歸,,因此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x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