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清朝第41位任歸綏道道員安詳創(chuàng)建"古豐書院",,因呼和浩特地區(qū)古時稱豐州而得名。 1876年,,滿族官員阿克達春新任歸綏道臺,,他對祭孔時只能當陪祭官很不甘心,于是上書給山西藩司,,以崇敬儒學為名,,要求另立文廟。當然,,清末歸綏兩城的漢民日益增多,客觀上也有祭孔和子弟入學的需要,。山西藩司批準歸綏道就地籌款修建,。在選擇廟址時,阿克達春看中了楊家巷義學所在地,。 義學是指官員,、富紳捐資或地方集資興辦的免費學塾,具有公益和慈善的性質(zhì),。歸化城最早創(chuàng)辦的義學叫古豐義學,。 嘉慶八年(1803年)重建。 古豐義學校地因興建文廟,,阿克達春便將義學移到偏院,,并由文廟管理。到光緒十一年(1885年),,阿克達春在歸化城又新建四所義學,,并保證了運轉(zhuǎn)經(jīng)費。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令將全國所有書院,,分別改為大學堂、中學堂,、小學堂,。經(jīng)過約兩年籌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古豐書院正式改為歸綏中學堂,。 民國1912年,歸綏中學堂與綏遠中學堂合并后,,改為歸綏中學校,,為當時呼和浩特地區(qū)的最高學府。 新中國成立后,,歸綏中學在原歸綏道臺衙門原地擴建,。于1954年改稱呼和浩特第一中學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