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建置悠久,,從六,、七千年的人類遺跡,到現(xiàn)在繁華的都市,,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遷入現(xiàn)址之前的萊陽六,、七千年前:屬己國 夏: 屬青州萊夷地 商: 屬營州萊國地 西周:屬幽州萊國地 東周:屬齊東境即墨地 秦: 屬齊郡東境 西漢:屬青州分屬膠東國,、東 萊郡、瑯琊郡 新莽:改昌陽為夙敬亭 東漢:屬青州分屬北海國與東萊郡 晉: 屬青州分屬長廣郡與濟南郡 北魏:屬光州分屬長廣,、東牟二郡 北齊:屬光州屬長廣郡 隋: 屬青州屬東萊郡 二,、遷入現(xiàn)址至民國前的萊陽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遷至今址,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陽為萊陽,。 唐:屬河南道屬萊州 宋:屬京東東路屬萊州 金:屬山東東路屬萊州 1130年,,析萊陽縣東北部置 棲霞縣 元:先后屬東西道益都路,、般陽路 明:初屬萊州府 后屬山東布政使司屬登州府 明后期設(shè)6坊、14鄉(xiāng),、135社 縣城6坊為忠正,、宣化、杏壇,、 迎仙,、賢古、東北關(guān),。 14鄉(xiāng):迎仙,、望石、鳳山,、旌旗 義譚,、芝山、嵯峨,、長清,、桃 花、賢古,、行村,、嵩山、林寺,。 清:屬山東布政使司屬登州府 1735年,,裁大嵩衛(wèi)割行村、 嵩山,、林寺三鄉(xiāng)置海陽縣,, 后又將青山鄉(xiāng)劃寧海 萊陽轄6坊、11鄉(xiāng),、100社,。城區(qū)六坊:忠正坊、宣化坊,、杏 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guān)坊 11鄉(xiāng):迎仙,、望石,、鳳山,、旌旗、 義譚,、芝山,、嵯峨,、長清、桃花,、 賢古,。 三、民國至建國前 1913年廢府設(shè)道,,屬膠東道,,后直屬省 政府 1925年改屬山東東海道 1928年廢道,屬山東省政府 1930年轄九區(qū)30鎮(zhèn)176鄉(xiāng)1620村(為今 萊陽萊西兩市轄區(qū)) 1930年的萊陽地圖 1934年,,撤銷區(qū)制全縣劃為20所鄉(xiāng)校 分別為:北山,、龍門、漳水,、北麓,、昌南、海濱,、穴坊,、團旺、迎仙,、苗家,、南墅、日莊,、南嵐,、周格莊、姜山,、夏格莊,、店埠、武備,、黑嵐埠,、潴東。 1938年屬山東省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區(qū) 1839年劃歸十三區(qū) 1949年趙保原在萬第設(shè)萊陽縣政府 1940年后,,廢鄉(xiāng)校,,設(shè)10區(qū),轄7鎮(zhèn) 111鄉(xiāng),,1588村,。 1940年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萊陽抗日民 主政府 。 1941年2月膠東行署將萊陽劃為萊陽 縣(今萊西),、萊東行署(習(xí)慣稱 縣),,7月,萊陽縣析出萊西南行 署(1945年5月改稱萊西南縣),, 1945年3月,,萊東行署南半部的 九至十二區(qū)劃為五龍縣,。 這一階段,萊陽縣,、萊東縣,、五龍縣、萊西南縣四個縣并存,。共屬南海專區(qū),。 萊東縣設(shè)在龍門區(qū),駐夏格莊,。屬南海區(qū)(1942年6月改歸膠東行署),。1943年1月,駐東,、西野后,、薛格莊(今山前店鎮(zhèn))1944年遷至沐浴村。1945年5月,,屬中海地區(qū),,駐彭格莊、南務(wù),、山前店村,。1945年8月,屬南海地區(qū),,駐萊陽城,。時轄一至十二區(qū)。1947年-1949年縣駐地先后遷至沐浴店,、鶴山,、趙家埠子、古柳,、道口,、照旺莊等地。 五龍縣先后駐前河前,、團旺村,,屬中海地區(qū)。設(shè)巨峰,、連峰,、臨海、火山,、鳳山,、嵯陽六個區(qū)。1947年-1948年,駐地先后遷至橫嶺口,、邀駕嶺、穴坊村,。 1945年9月,,成立城廂特區(qū),正縣級,。轄蜆河,、清水、唐河,、古城,、馬山5個區(qū)和城關(guān)鎮(zhèn)。1946年3月撤銷,。所轄區(qū)域歸萊東縣,。 |
|
來自: 文豪學(xué)者 > 《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