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飘厴I(yè),中共黨員,,退休前在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任黨委宣傳部部長,,高級政工師、講師,。1984年,,首先在《今晚報》《天津日報》《中國機械報》等報刊發(fā)表知識小品、雜文,、散文,、隨筆,陸續(xù)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旅游報》《對聯(lián)》《龍門陣》《文化娛樂》《百科知識》《知識窗》等國家及各省市100多家主流報刊發(fā)表文藝,、新聞,、科普類作品4000余篇,450萬字,。偶有詩歌創(chuàng)作,,2011年,處女作《修得全面發(fā)展的人》在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實用教材《素質教育讀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中發(fā)表,;2018年,,《啊,延安,!》在天津海河教育園區(qū)思政聯(lián)盟新時期教師,、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匯報演出中朗誦。 宋時蘇東坡在浚湖的時候,,曾在湖中立三塔作為界標,,不讓菱蕩侵入塔以內的范圍。三塔的位置,,據(jù)南宋舊圖看,,南塔在第三橋(望山橋)左邊,中塔在第四橋(壓堤橋)左邊,北塔在第五橋(東浦橋)右邊,。據(jù)方志記載,,塔形如瓶,浮漾在水心,。聶大年詩中“塔影亭亭引碧流”之句,,就是寫的這些石塔。三塔到了明弘治間就毀了,。正德間楊孟瑛浚湖,,甚至連塔基也掘去了,只有北塔還留有殘基,。 現(xiàn)在的三潭印月這個地方,,原來是有個小島的。據(jù)《咸淳臨安志》記載,,那兒原有個水心寺,,是五代時建的,至北宋大中祥符年間,,賜額稱“水心保寧寺”,。寺內還有個“思白堂”,是元豐時樞密使林希建立的,,因為白居易曾來過這里游覽,立此堂以為紀念,,表示“懷賢”,。這里還有個好生亭,人們常來放生,。蘇東坡當時建的三塔,,其中的中塔和南塔,大概就在這個小島旁的水域里,。明弘治時塔毀,,二塔所在處也廢為荒灘。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聶心湯繞灘筑埂,,形成一道環(huán)形堤,,把里面圍成一個湖中之湖。這里就做了放生池,,又建“德生堂”命僧人留守,,禁止?jié)O人越界捕魚。以后又筑了外??;十年經(jīng)營,規(guī)模已相當完善了,于是又把德生堂擴建為寺院,,恢復了原來湖心亭的舊名,。放生池外,還造了三座石塔,,以仿宋時的舊跡,;于是三潭這個舊稱,也就隨著移到這里來了,。這三座石塔,,也就是今天的那三座,已經(jīng)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清朝全盛時期,,又在這里進行了一些修建??滴醵四辏?689年),,玄燁手書“三潭印月”4字,勒石建亭,,把這里定為西湖十景之一,。 三潭印月還有個別名,叫“小瀛洲”,。小瀛洲原來在涌金門外問水亭以南,,以后把這個名字移植到這里來了。這一移實在移得好,,也只有這個美麗的湖中之島,,才配和海上仙山相比。 登臨三潭印月,,首先迎著你的就是一座明麗照眼的朱紅色建筑,,前方高懸著一方匾額,上題“小瀛洲”3字,,是趙樸初手筆,。這座建筑的雕飾非常富麗,里面還掛著幾幅精美的黃楊木雕,,有“慶豐收”和“百鳥朝鳳”等圖,。后面緊接著的是敞軒。這座房子原是清時彭玉麟所建退省庵的一部分,,作為公余休憩之所,。彭玉麟死后,在這里掛了他的遺像祀奉他,,稱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曾改為先賢祠,,祀?yún)瘟袅肌⒑际莉E,、黃宗羲,、齊同華等4人。現(xiàn)在,,敞軒的楹柱上還有一幅當代名書法家費新我寫的楹聯(lián),,用的就是這位“退省老人”的舊句。 一出敞軒,,這個湖上瀛洲的旖旎風光就展現(xiàn)在眼前了,。敞軒前面就是魚沼,在水心睡蓮的圓圓的綠葉間,,聳起一塊瘦棱棱的奇石,,叫“九獅石”;一條小石橋,,縈紆曲折地架在水上,,曲橋右端盡處,是一座別有風趣的三角形小亭,,叫“開網(wǎng)亭”,,有當代書法家錢松喦的亭額;向左是方形的“亭亭亭”,。過了亭亭亭,,曲橋引向島上的一塊中心陸地,這里有一座明亮的廳堂,,四壁都是玻璃,,滿園翠色,無遮地映入廳中,,這大概就是它叫“迎翠軒”的緣故吧,。 迎翠軒的前面是個小園子,,布置簡潔,,兩棵大樹,一方花壇,,點綴著小小的假山花石,。園子的一端,還有一小段粉墻,,中央是個梅花形的洞門,,上方有“竹徑通幽”4字,那是康有為題的,。洞門兩邊有幾個小巧玲瓏的漏窗,,飾有花鳥圖案。進了洞門,又別有天地,,在一片繁密的竹叢之間,,一條幽徑把你引向另一個十分清幽的小墻圍里面。這里的墻圍也有美麗的漏窗和圓洞門,,墻圍里面是一座精致的房子,;這也原是退省庵的一個部分,叫“閑放臺”,,命名取“圣朝休甲兵,,吾其得閑放”句意。 從迎翠軒前行,,再過一段曲橋,,就到了碑亭??滴趸实垲}字的石碑,,現(xiàn)在還完好無損地立在亭子中央;亭里還有一副楹聯(lián): 明月自來去,; 空潭無古今,。 曲橋繼續(xù)引向臨湖的“我心相印亭”。亭前有石欄,,憑欄閑眺,,那三座小石塔就在前面不遠的湖中,蕩漾的綠波,,搖碎了亭亭的塔影,。亭上也掛了一副楹聯(lián): 山光靜對煙波際; 塔影清涵水月間,。 這是名作家周而復的手筆,。 三潭印月面積雖小,只有7公頃左右,,但這個湖島卻有它獨特的風光,,特別因為它處于湖心,因而更有一股吸引力,,張寧詩云: 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 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中秋之夜,湖光月色,,一片迷濛,,這兒就成了一座水晶宮,。人們在三座石壇中點燃蠟燭,用紙將15個圓孔罩住,,在此便形成天上人間32個月亮的奇觀,,三潭印月該是賞月的理想之處了。 2023年5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