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博物館位于湖北省荊州市荊中路,始建于1958年,,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融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文物收藏保護(hù),、古城古建保護(hù),、考古發(fā)掘研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shè)管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 該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shè),,先后發(fā)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 荊州博物館占地5萬余平方米,,館藏文物17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92件套。代表精品有吳王夫差矛,;戰(zhàn)國秦漢漆器,;世界上最早的數(shù)學(xué)專著《算數(shù)書》和漢初簡牘《二年律令》;西漢男尸等,。 常設(shè)《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青銅文化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館藏精品瓷器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荊州楚墓暨熊家冢出土玉器展》等展覽,《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已閉展修整),、《楚漢織繡品展》(已閉展修整),,每年自辦、推出或引進(jìn)6至10個臨時展覽,。 《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展示了從舊石器時代的雞公山遺址到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原始先民生產(chǎn)和生活中使用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不同的角度再現(xiàn)了江漢平原史前時代社會生產(chǎn)及生活狀況,。 《江漢平原楚漢青銅文化展》以青銅器和玉器為主,。青銅器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器等,,玉器以裝飾品為主,。 商周的大銅尊、虎尊,,東周的提梁壺,、大鑊鼎、編鐘,、越王州勾劍,、銀帶鉤;秦漢的銅人推磨等,。 歷經(jīng)歲月的滄桑,,拂去歷史的塵埃,青銅器—中國古代先民勤勞與智慧的結(jié)晶,,就是往昔輝煌的忠實(shí)見證者之一,。 《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包括楚簡、秦簡,、漢簡,、漢代木牘等,另外還展出有毛筆,、筆筒,、石硯,、銅削刀等文書工具。 《古代漆木器精品展》展出的主要是戰(zhàn)國,、秦漢時期古墓葬中出土的楚國漆器和秦漢漆器,文物造型優(yōu)美,、工藝精湛,、色彩瑰麗、圖案華美,,是中國古代審美意識的高層次體現(xiàn),。 特別是虎座飛鳥、虎座鳥架鼓,、鎮(zhèn)墓獸,、木雕動物座屏、鳳鳥蓮花豆,、龍鳳紋豆,、羽人、避邪等為不可多得的漆器珍品,。文物涵蓋飲食器,、妝奩器、娛樂器,、喪葬器,、工藝品等。 《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展出了1975年,,楚都紀(jì)南城遺址的西漢168號墓出土的一具完整的男尸及隨葬器物,,距今已2100余年.墓主為爵位為"五大夫"(約相當(dāng)于縣令)。 《楚漢織繡品展》展示藏品是研究楚漢時期服飾和藝術(shù)的珍品,。馬山一號楚墓因所出絲織品種類眾多,,制作精美,保存完好,、年代早而被譽(yù)為中國古代的絲綢寶庫,。 絹、綈,、紗,、錦、羅,、綺,、絳、繡; 衾,、裙,、袍,、襦、衣"冠帶衣履天下"的國寶,,津津有味講述著楚地養(yǎng)蠶織絲技術(shù),。 荊州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古城荊州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荊楚文化傳承展示的主陣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