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單位: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浙江財經(jīng)大學圖書館、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詞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而極盛于宋,。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華,,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跨越千年,,當宋詞遇上宋畫,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本次展覽為每首詞配選宋代著名繪畫作品,,力求詩畫一體。在詞中可見“長江萬里,、溪山行旅”,,在畫中可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二者相得益彰,光彩互映,,正似“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此展遴選宋代繪畫以及書法作品30幅,,分為“只有相思無盡處”“而今識盡愁滋味”“流水白云長自在”“一蓑煙雨任平生”四大模塊,。同時,搭配朗誦以及相關的音樂,,向觀者展示宋詞與宋畫的絕美邂逅,。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雖然愛情大部分是甜蜜的,,但是在宋詞中,,與愛情相伴的多為相思與愁緒。即使也有一些描繪重逢的詞,,但更多強調重逢的短暫和思念的綿長,。詞中愛人間的思念之情,就如滔滔江水般延綿不絕,。 本模塊選取8件作品,,為觀者展現(xiàn)“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的悠遠情思,。 生查子·元夕
〔宋代〕 歐陽修(一說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近現(xiàn)代 齊白石 篆書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鏡片 紙本墨筆 75×32cm 當代 秦川 行書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46x34.24cm 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美好回憶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情感真摯動人,。上闋,花市的燈明亮如白天,,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jié),,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提供了秘密相會的良機?!霸碌搅翌^,,人約黃昏后”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闋寫“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jié)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一個“濕”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達得淋漓盡致,。 宋代 李嵩 花籃圖
絹本設色 19.1x2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所繪花籃插滿時令花朵,,有石榴花、梔子花,、瑞香,、錦葵等等。它們穿插有致,,空間關系準確,,在深綠色的葉子襯托下,更顯明媚動人,。筆法工細,,畫風濃麗嚴謹,構圖飽滿均衡,?!痘ㄋ{圖》有多本傳世。 卜算子
〔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當代 秦川 行書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2.75x32.93cm 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被貶到太平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這首詞是李之儀被貶時,,思念妻子而作。 當代 丁永明 草書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詞軸 2018年 紙本墨筆 165.66x45.16cm 長江是兩地相思的唯一憑借,。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后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的感情傾瀉而出,。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用樸素的詞句,,寫出離別的哀怨與感傷。此詞深得民歌的神情,,同時又展現(xiàn)了文人詞作的新穎構思,,靈秀雋永、玲瓏晶瑩,。 宋代 馬遠 《水圖》之長江萬頃 絹本淡設色 26.8x41.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為《水圖》卷中的一段,,畫家用流利的線條勾出的浪尖,指向同一方向,,遠處的浪尖漸漸虛化,。顯然這是長江下游開闊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蕩,、平穩(wěn)而從容,,順著江風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 宋代 趙芾 江山萬里圖
紙本墨筆 45.1x992.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江山萬里為繪畫中常見題材,,早在唐代便已出現(xiàn)。據(jù)載,,李思訓曾窮三月時間繪嘉陵江三百里景象于壁上,,后來唐玄宗命吳道子在大同殿繪同一題材,一日即成,,兩者相較,,各有千秋。北宋年青的畫家王希孟則以青綠山水創(chuàng)作了《千里江山圖》卷(藏故宮博物院)。趙芾的《江山萬里圖》卷是這類題材作品中風格獨具,,別開生面的一幅佳構,。 展開畫卷,云遮霧掩,,崇山連綿,,數(shù)尺之后方現(xiàn)曲折的江岸,三兩旅人沿路緩行,,航船數(shù)只待客于山腳渡口,。隨之“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繼而孤嶺突起,,峰回路轉,茅舍村屋,,行旅往來,。最后用茫茫無際的大海終結,水天一色,,氣勢磅礴,。拖尾有明代錢維善、張寧,、陸樹聲等人的詩跋,。 從圖中技法不難看出,趙芾師從宋代畫家李唐,,又廣采博學,。山石用筆挺勁,先用淡墨勾皴,,再以濃墨,、重墨細繪局部,墨色的濃淡輕重相得益彰,。對水的描繪占比頗大,,是此圖的成功所在。波浪用淡墨勾出,,復用淡墨染深,,以現(xiàn)驚濤穿空之勢,可謂“前無古人”,。 醉花陰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銷金獸 一作:消金獸)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清代 何紹基 行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詞軸 紙本墨筆 243×59cm×4 近現(xiàn)代 梁實秋 行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詞鏡心 1982年 紙本墨筆 67×32cm 當代 秦川 行書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2x33.44cm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作者通過描述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 宋代 王詵(傳)飛閣延風圖
絹本設色 26x23.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宋朝女性閨房中,香爐必不可少,。李清照所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瑞腦,,即香料,;金獸,即香爐,。 圖繪二位仕女,,佇立樓臺遠眺,一位站立桌旁泛覽古玩,,悠閑自在,。樓前古松蔥蘢,亭樓隱隱,。作者用嚴謹、縝密的界畫作樓臺,,細筆勾松針,,筆法嫻熟勁健,設色鮮艷和諧,。 宋代 佚名 叢菊圖 絹本設色 24x25.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秋菊一叢,,紅白相間,繁枝茂葉,,生機勃發(fā),,不見肅殺秋意?;ò暧弥袖h細筆勾描,,再以朱紅或白粉暈染;花蕊用細筆點出,;茂密的葉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綠,、或稍加藤黃,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ㄖ_、盛開,、將殘,,葉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畫得恰到好處,。畫風工致,,構圖豐滿,繁而不亂,,密而不窒,,設色艷而不俗,為南宋寫生畫佳作,。 宋代 趙大亨 薇亭小憩圖
絹本淡設色 24.5x25cm 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表現(xiàn)士人恬適生活,。庭院涼亭,樹茂花繁,,一人憩息于亭中涼床之上,,充滿清幽恬淡的情調。 釵頭鳳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近現(xiàn)代 林散之 草書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橫幅 紙本墨筆 33×132cm 當代 秦川 行書陸游《釵頭鳳·紅酥手》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5x34.33cm 《釵頭鳳》是南宋詩人,、詞人陸游的作品。全詞記述了詞人與唐婉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fā)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別開生面,、催人淚下。 宋代 趙昌 寫生蛺蝶圖 紙本設色 27.7x9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群蝶戀花,。輕靈振翅的蛺蝶起舞于畫幅的上半部,;秋花枯蘆搖曳于畫卷的底邊。在物象表現(xiàn)上,,作者用雙勾填色法畫土坡,、草叢、蛺蝶,。勾線富于頓挫和變化,,墨色亦有濃淡輕重,敷色積染多層,,特別是蛺蝶的翅翼更因積染而色彩濃艷厚重,,與主要以植物色染就的草葉形成“輕”“重”的對比。圖中蛺蝶的形象最為傳神,,作者逼真地刻畫了蛺蝶之翼薄如絹紗的質感,、絢麗斑斕的花紋和蛺蝶細如發(fā)絲的根根須腳。傳神的筆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寫生功底,,使本圖成為研究古代蝶種的形象資料,。作者不愧“寫生趙昌”的美譽。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近現(xiàn)代 錢穆 楷書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詞軸 紙本墨筆 96×42cm 當代 秦川 行書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 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3.52x33.82cm 這首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王弗而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 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揉入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執(zhí)著,,使人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宋元名繪冊(十六開)之八 宋代 王詵 繡櫳曉鏡圖 本幅:絹本設色,;對幅:紙本墨筆 本幅:24.2x25cm,;對幅:24.2x2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繪碧樹重蔭間,屏榻錯落,,一宮妝仕女對鏡婷立,,另有兩名侍婢捧奩將至。人物,、配景鉤描極細,,賦色繁復未失雅淡。對幅題詩有云:“不遣丹青彩筆慵,,自然風韻寫豐容,,鏡匳月幌清如水,寂寂閑庭花影重,?!鄙w詵以尚主之貴,日在綺羅宮苑之間,,體味既深,,筆底乃能至此。 王詵(公元1036年-,?),,字晉卿,太原人,。尚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為利州防御使,。工書畫,,山水學李成、郭熙,,寫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莫不清潤可愛,,超軼近古。 提起宋詞,,我們總能想起詞中的那些愁緒,。離別相思,、閨中怨婦,、傷春悲秋 、宦海沉浮 ,、報國無門 ,、國恨家仇等等,?!霸跻粋€愁字了得,!”
宋詞中愁情詞數(shù)量之多,表現(xiàn)愁情的內容之廣為歷代詞作所罕見(《全宋詞》中共有 3845個“愁”字),,詞中的“愁”不僅由于詞人們所處的時代經(jīng)常遭逢傷心之事而凝結成個人的傷感 ,也是繼承前代的詩 ,、文“以悲為美”的審美傾向。宋詞又借助于豐富的意象和多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愁情,,從而成就了許多獨具情致的愁情詞句,。本模塊通過7件作品,來展現(xiàn)詞中的“愁滋味”,。 詞,最初不是文人創(chuàng)作的,,而是民間歌曲,。詞產生于民間,是一種“低俗的”民間文化,。后來文人開始用這種形式去書寫自己的心情感受時,,它才變成文學成就。 而五代詞正是唐詩過渡到宋詞的一個關鍵橋梁,,李煜又是其中一個關鍵人物。李煜的詞究竟屬于南唐詞還是宋詞,,仍在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煜對宋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將伶工所唱詞變成了士大夫之詞。 相見歡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近現(xiàn)代 豐子愷 行書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詞軸 1945年 紙本墨筆 29×40cm 這首詞作于北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此時李煜在凄風冷雨中回憶前塵往事,富貴榮華,,恍如南柯一夢,,胸中積累了刻骨銘心的懷念和無邊無盡的悔恨。他給金陵(今江蘇南京)舊宮人的信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此詞即寫于作者身為階下囚時期。 當代 秦川 行書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2x32.94cm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如果李煜沒有經(jīng)歷過國破家亡的重大打擊,,估計難以寫出這些對人生有深刻體認的經(jīng)典詞句,成為“千古詞帝”,。 宋代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82.8x52.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畫構圖十分簡潔,,挺立的梅枝上棲息著白頭翁一對,一正一背,,奇正相生,,下方二叢草本植物。通幅用筆細挺,,以提頓轉折的線條畫出曲折的梅干,,均勻的線條則表現(xiàn)光滑面的鳥羽和花葉,筆法應物而生,,對各題材型態(tài)的掌握相當確實,,符合徽宗描寫任何對象都必需得物象之理的主張。畫幅左方徽宗自題五言絕句和右下角的署款“宣和殿御制并書”,,均用瘦金體,,筆勢挺健而鋒芒畢露??钕禄ㄑ?,一般以為是“天下一人”的縮寫,若此說屬實,徽宗確可當之無愧,。這樣款押俱全的作品,,少見。 如夢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當代 歐陽中石 行書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鏡心
紙本墨筆 45×69cm 當代 秦川 行書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38x34.5cm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詞人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宋代 林椿 海棠圖 絹本設色 23x2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畫折枝海棠一枝,或盛開,、或含苞,。花之設色,,以白粉為底,,罩以胭脂,嬌柔可人,。 雨霖鈴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當代 秦川 行書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2.93x32.94cm 當代 史長虹 草書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詞鏡片 2023年 紙本墨筆 70.02x138.03cm 《雨霖鈴》是柳永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表現(xiàn)了江湖流浪的感受,。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宦途失意和與戀人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暗淡渺茫,。 宋代 張先 十詠圖(畫心)
絹本墨筆 52x125.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張先82歲,致仕家居,出于對父親的懷念,,翻閱他生前詩作,其中一首七律《吳興太守馬大卿會六老于南園人各賦詩》的最末兩句“它日定知傳好事,丹青寧羨洛中圖”,,對張先有所觸動,啟示他創(chuàng)作了這幅《十詠圖》,。 此圖是一幅山水人物畫,,畫卷的開首部分是吳興南園一角,主體建筑為一座重檐歇山頂樓閣,,相配小亭欄桿回環(huán)曲折,,花草樹木掩映,庭中有鶴,,亭角有花一株,,環(huán)境幽雅而氣象恢宏。樓閣內,,馬太守正陪二老對坐奕棋,;小亭內,二老手扶欄桿,,一面賞景一面閑話,;另二老或攜琴或曳杖,款款而來,。此外有童仆衙役陪伴侍候,。這是一次風流儒雅的集會,輕松愉快,,表現(xiàn)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氣氛,。這一段表現(xiàn)了三首詩的內容,除前述一首之外,,另有《庭鶴》《玉蝴蝶花》二首,。
南園臨水而建,湖對岸遠渚汀洲,,村莊茅舍,,樹木蔥濃,,群山聳翠,依次表現(xiàn)《孤帆》《宿清江小舍》《歸燕》《聞砧》《宿后陳莊偶書》《送丁秀才赴舉》《貧女》七首詩,。 張先的繪畫作品,,無論歷史流傳還是文獻記載,僅此一幅,。至于它的時代,,從山石皴法及布置看,大體是北派山水,,屬于荊浩,、關同體系,而無李成,、郭熙痕跡,,更不入南宋格調,是北宋前期的風格,。 這件作品的文獻價值一直受到前人重視,,它所記載的文化活動及有關人物,都是唯一的現(xiàn)存第一手資料,。陳振孫根據(jù)南園立石,對各種人物作了詳細的筆錄和考證,??淌谠鷼缌耍亪驘ǖ陌嫌涗涱H詳,。到今天,,畫和跋,彌足珍貴,。 浣溪沙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當代 歐陽中石 行書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詞鏡心 紙本墨筆 136×68cm 當代 秦川 行書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2x34.1cm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 宋代 趙佶 竹禽圖(畫心) 絹本設色 33.8x55.5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竹禽圖》畫了竹,、鳥和巖石,。石崖伸出的兩根竹枝上棲息著兩只小鳥。下面的鳥側身仰看上面的那只鳥,,上面的鳥則右側回望,。兩小鳥目光相對,呼應顧盼,,仿佛合鳴,。 《竹禽圖》的畫法與《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那種雙鉤細筆有所不同,與《柳蘆雁鴉圖》《池塘秋晚圖》的畫法也不一致,?!吨袂輬D》用筆依然細膩工整,但竹子的枝葉,、棘條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畫法可見生拙。除工細寫實外,,突出顯示了他的“瘦金書”用筆在繪畫中的運用,。竹節(jié)、竹葉和山石的小寫意,,與立體感極強的兩只山雀形成鮮明對比,。 畫卷后有宋皇室后裔、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的題跋:“道君聰明,,天縱其于繪事,,尤極神妙。動植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叢爾小禽蒙圣人所錄,,抑何幸耶,。”字里行間充滿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先祖的無限景仰,。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當代 秦川 行書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3.95x33.68cm 當代 丁永明 草書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詞軸 2023年 紙本墨筆 140.05x70.03cm 此詞構思巧妙,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實表現(xiàn)出人生閱歷的不同階段所代表的“愁”的不同含義,。“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深沉、憂郁,、激憤,,說明辛詞意境闊大,含量豐富,。 宋代 李唐 紅樹秋帆圖 絹本設色 23.5×19.5cm 此畫描繪的是秋景,。畫家以邊角式構圖作峭壁險灘,峭壁之上紅葉爛漫,,峭壁之下江水潺潺,,一葉孤舟在洶涌波濤中前行。 宋代 米友仁 楚山秋霽圖(畫心) 紙本墨筆 23x231.9cm 弗利爾美術館 本幅是典型的米家云山畫法,,云氣氤氳,、山林掩映,頗得墨妙,。 卷首有玉雪坡篆書:楚山秋霽。卷尾朱熹題詩:楚山真叢叢,,落日秋云起,。向曉一登臺,滄江日千里,。 宋代 馬和之 早秋夜泊圖 絹本設色 25.3x19.2cm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朦朧月色之中,,兩艘大船泊在城下。城墻之內是寧靜的人家,,船中之人并未安歇,。《早秋夜泊圖》描繪的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郭,,船,、樹、城,、山,、月第次形成縱深,。船與城樓都是典型的界畫風格,雍容華麗,,構圖巧妙,。 除了愁情,宋詞中也有一些詞人描述喜悅心情與恬淡,、閑適生活的場景,。景物因人成勝概,以悠然之情觀尋常之景,,則尋常景自有不尋常處,,而此不尋常處再次進入尋常之境,便別有一般滋味,。 那些優(yōu)美的景色,,在詞人的筆下化作詞句在筆尖流淌。本模塊通過8件作品,,將讀者帶入詞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一同欣賞美景,感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世俗情調,,體會世間的美好,。 如夢令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當代 秦川 行書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3.52x32.76cm 此詞寫游賞時的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開篇“常記”兩句自然和諧,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也辨認不出了,。“沉醉”二字卻表現(xiàn)出作者的歡愉,,“不知歸路”則傳達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這是一次讓作者印象深刻的愉快游賞。 宋代 趙伯駒 蓮舟新月圖(畫心)
絹本設色 24.2x591.8cm 遼寧省博物館 此卷整體畫面以色彩渲染,著色清麗,,描繪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愛蓮的故事,。卷中一儒士于蓮池之中泛舟賞月,水中月色襲人,、和風清揚,,岸上楊柳依依、芷蘭芬芳,。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當代 秦川 行書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18x33.89cm 當代 史長虹 草書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詞鏡片 2023年 紙本墨筆 69.44x138.23cm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qū)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恢復大業(yè)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并非是作者主觀想像,,而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宋代 佚名 浴嬰仕女圖
絹本設色 23x24.5 cm 弗利爾美術館 此圖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場景:為嬰兒洗澡,。畫面設色淡雅明快,,氣氛溫馨和諧,婦人的溫情慈祥,、嬰兒的天真無邪,,無不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圖外有"周文矩"款字,系后添,。此圖當為宋人作品,。 破陣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 笑從雙臉生。 近現(xiàn)代 來楚生 行書晏殊《破陣子·春景》詞軸 紙本墨筆 32×48cm 當代 秦川 行書晏殊《破陣子·春景》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48x34.66cm 這首詞以輕淡的筆觸,,描寫了古代少女們春天生活的一個小小片段,,展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圖畫。 宋代 佚名 楊柳溪堂圖 絹本設色 22.5x2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幅又名《柳溪春色圖》,。繪春日江南之景色,,遠山橫黛,緑柳成蔭,,屋宇臨水而建,,池塘平靜如鏡。整幅畫用筆細密,,樹葉以“胡椒點”為之,,遠山輕勾淡染,畫中人物勾勒傅粉,,神態(tài)宛然,。 宋代 黃居寀(傳)梨花鸚鵡圖 絹本設色 畫心:27.3×27.4cm;全幅:43×33.2cm 波士頓美術館 北宋繪畫很重視寫生,、觀察,,《東齋記事》載“其家多養(yǎng)鷹鶻,觀其神俊,,以模寫之,,故得其妙”。因此,,畫上鳥雀無不生動逼真,,或飛翔、或棲枝,、或覓食,、或鳴叫,,充滿了自然情趣。鸚鵡是畫家重點刻畫的對象,,置于畫面顯要位置,,它正在尋覓什么,長尾微上昂,,將畫幅左右?guī)捉鼡螡M,,使前后小景氣韻連接。山石,、棘條,、竹葉皆工筆勻皴,然后著色,,繼承,、發(fā)展了“黃家富貴”風格,有“畫藝敏瞻,,不讓其父”之譽,。 宋代 趙伯骕 湖山春曉圖(畫心) 絹本設色 45x400cm 弗利爾美術館 此圖繪江南湖畔松嶺,、瓊樓金闕,,春山茂林、煙波浩渺,。坡岸上綠草成茵,,圍繞松樹有一片桃林,紅花點點相映其間,。山石用皴筆為之,,渾厚凝重,透視感強,。頗具層次的松林,,以苔點點出樹冠形,罩以墨綠色,,顯出樹形即止,。筆法細膩繁復,格調柔麗雅潔,,顯示出南宋皇家貴胄新的審美情趣,。 董其昌說:“李昭道一派為趙伯駒、伯骕,,精工之極,,又有士氣”,這個批評是頗切合的,。趙伯骕《湖山春曉圖》“精工之極,,又有士氣”,顯出一派有禮有節(jié)的貴胄氣息,,高雅風范,,極具大家風貌,難得青綠山水,。 玉樓春·春景 〔宋代〕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當代 秦川 行書宋祁《玉樓春·春景》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3.55x33.27cm 此詞上片從游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艷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作者宋祁因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名揚詞壇,,被稱作紅杏尚書。 宋代 趙昌 杏花圖 絹本設色 25.2x27.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描繪的是一枝杏花,,繁花盛開,。畫家用極寫實的手法,將杏花粉白含俏,、堆霜集雪之姿,,刻畫得栩栩如生,勾線精細,,以粉白染瓣,,富有層次。杏花盡顯其晶瑩剔透,、冰姿雪清之雅韻,。 宋代 馬遠 山徑春行圖
絹本設色 27.4x43.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春風微拂,楊柳款擺,,文人帶著攜琴的僮仆緩步而行,,捻須靜觀,。他的衣袖觸動了路旁的野花,停留在枝條上的小鳥似乎也被突然闖入的人所驚動,,拍翅飛起,。尺幅之間,紀錄了一個凝定的悠閑而詩意的片刻,,正與宋寧宗的題詩相應:“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狈从沉藦谋彼文┗兆诔_始提倡的詩畫結合之風,。此外,由于南宋皇室對書畫興趣濃厚,,宮廷畫作上常有當代帝后的題詩,,本幅即是代表。 宋代 佚名 春游晚歸圖
絹本設色 24.2x25.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繪一老臣騎馬踏青回府,,前后簇擁著十位侍從,,或搬椅,或扛幾,,或挑擔,,或牽馬,忙忙碌碌,。老臣持鞭回首,,仿佛意猶未盡,表現(xiàn)了南宋官僚偏安江南時的悠閑,,令人想起南宋林升《題臨安邸》一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繪景物十分優(yōu)雅,柳林成浪,,宮城巍峨,,人馬雖不盈寸,但須眉畢現(xiàn),,姿態(tài)生動,,線條流暢,色彩明朗,。 人生在世,,難免會經(jīng)歷挫折與困境。一些人會消極的面對,,而另一些人,,擁有著身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本模塊選取了豪放派詞人岳飛、蘇軾,、黃庭堅的詞作,,并通過7件藝術作品共同展現(xiàn)詞人們或壯志滿懷、或曠達瀟灑的處世態(tài)度,。人生之路就如四季交替、晴雨變化,,處順境當?shù)?,處逆境亦從容?/p>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山缺 一作:山闕,;壯志 一作:壯士) 近現(xiàn)代 于右任 草書岳飛《滿江紅》詞卷 紙本墨筆 31×240cm
當代 秦川
行書岳飛《滿江紅·寫懷》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31x33.4cm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xiàn)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詞句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xiàn)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宋代 馬遠 高士攜鶴圖 絹本墨筆 25×26.5cm 畫面近處的高士持杖遠眺,。畫幅右側大量留白,,虛渺空靈,。一只白鶴轉頭回望,與高士響應,,意蘊無窮,,給觀者以無窮遐想。畫家用筆酣暢,,用墨雖淡,,但淋漓不減、處處見筆,。 宋代 馬興祖 浪圖
絹本設色 20.8x22cm 東京國立博物館 《浪圖》選取大海中的浪濤為描繪對象,,線條自由生動,浪紋排列有致,,浪花翻起,,飛珠濺玉,十分生動,。 宋代 趙構 宋高宗賜岳飛手敕卷 紙本墨筆 36.7x67.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秋天,,岳飛(公元1103-1142年)率軍到防區(qū)邊界巡視,高宗(公元1107-1187年,,公元1127-1162年在位)以此御札回覆其報,,嘉勉其恭忠體國。高宗趙構早年書學父皇徽宗,,稍長學習黃庭堅,、米芾書體。后來上追晉王羲之,,臨習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對南宋皇室書法有深刻影響。此札楷書帶行體,,點畫講究,、姿態(tài)優(yōu)美,雖然是在軍事急迫中對屬下的敕書,,行氣一貫,,顯現(xiàn)出他的書法造詣。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看 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當代 徐邦達 行書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詞鏡心 紙本墨筆 64×41cm 當代 秦川 行書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54x34.65cm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xiāng)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宋代 陳清波 湖山春曉圖 1175年 絹本設色 25x26.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頁以平遠之法繪春山平湖。湖堤一邊是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深院崇樓,,湖對岸小路上一人騎馬遠行,,執(zhí)鞭回望崇樓,二仆負傘荷擔相隨,,湖闊天高,,遠山一帶。畫中人物是踏青,,是出行,,是省親,是遠宦,,耐人尋味,。 樓閣雖以粗筆畫出,但飛檐戶牖洗練而不失準確,。簡括明了的線條,、大片空白的院體格式與清新淡雅的色調使畫面在含蓄蘊藉之中充滿春天的明媚。 宋代 毛益 柳燕圖
絹本墨筆 25x24.9cm 弗利爾美術館 該圖湖水蕩漾,,柳絮飄曳,,幾只燕子呢喃于枝頭。采用的邊角構圖,,手法疏放,,與傳為他的《蜀葵游貓圖》《萱草游貓圖》的精致、細膩有所不同,,這也說明他的表現(xiàn)手法并不都是一個樣式,。 定風波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代 趙樸初 行書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詞軸 1997年 紙本墨筆 70×26cm 當代 秦川 行書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5.07x34.56cm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xiàn)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宋代 馬遠 踏歌圖 絹本墨筆 192.5x11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畫以淋漓盡致的筆墨描繪峰刃參天的雄奇景色,,渲染出生機盎然的氛圍,。馬遠以簡潔的筆法將幾個酒意半酣的農夫一路踏歌而行的情狀生動自然地傳達出來。 畫面充滿歌舞升平的融和氣氛,。此畫充分顯示了馬遠善用長斧劈皴表現(xiàn)樹石的特點,,山石、樹干挺拔俊健,,筆鋒自然顯露,,增強了筆法的力度。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 〔宋代〕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 屋居終日似乘船,。 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 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
幾人黃菊上華顛,? 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 風流猶拍古人肩,。 當代 秦川 行書黃庭堅《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詞團扇頁 2023年 紙本墨筆 34.34x34.28cm 當代 丁永明 草書黃庭堅《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詞軸 2023年 紙本墨筆 139.32x70.53cm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為黃庭堅貶謫黔州期間的作品,。該詞寫出了黃庭堅在窮困險惡的處境中,不向命運屈服的博大胸懷,,抒發(fā)了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樂觀奮發(fā)精神。 宋代 范寬(傳)煙嵐秋曉圖 絹本設色 40x603.3c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而能自出機杼。范寬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鄉(xiāng)陜西關中一帶的山岳,,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采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恒岱”,。 畫面上山中云霧籠罩,,似入仙境,山川河流,、廳臺樓閣,,古樸民居,、良田百畝,,綠樹環(huán)繞,多美的大好河山,。 此幅畫有爭議,,一說是明代或清代人所作。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了解中國,,自然離不開中國的文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便是其中的瑰寶,。
每個朝代都有特有之美,,每個人心中都有特有之愛。有人對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充滿好感,,有人欣賞魏晉的隱士氣質,,有人追慕大漢風骨,有人向往大唐氣象……今人為什么愛宋朝?因為我們曾經(jīng)這樣優(yōu)雅,、精致,、執(zhí)著地生活過。 讀宋詞,,品宋畫,,走入宋人營造的世界,聽他們講述那個時代的故事,。希望本次展覽能為大家提供一個穿越回宋朝的路徑,,一同細細品味宋詞與宋畫,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共享宋詞與宋畫之美,,讓經(jīng)典永流傳…… 參考文獻: [1]唐圭璋編纂;王仲聞參訂,;孔凡禮補輯. 全宋詞[M]. 北京:中華書局, 1999.01. [2]周汝昌等著. 唐宋詞鑒賞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03. [3]陳陸軍總主編,;許淵沖譯. 中華之美叢書 宋詞與宋畫 漢英對照[M].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2019.07. [4]趙輝. 詩畫共讀 東坡詞選:山水宋畫版[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9.5. [5]周健自. 從“伶工之詞”到“士大夫之詞”——簡論李煜與唐宋詞發(fā)展軌跡之關系[J]. 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97,(02):36-40+43. [6]袁法周,金萌萌. 宋,一座美的高峰[J]. 中國藝術,2017,(04):13-19. [7]沈思華. 李煜詞在宋元明清的接受[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2(11):21-26. [8]張蓓蕾. 多維視角 解讀愁情——宋詞中愁情詞的鑒賞[J].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02):94-96. [9]張蓓蕾. 萬千愁緒 形諸筆端——宋詞中的愁情探微[J]. 雞西大學學報,2010,10(04):119-121. [10]錢耐香. 論蘇軾詞的創(chuàng)新及其影響[J]. 新余學院學報,2022,27(04):58-66. [11]范明陽. 宋代歌妓與宋詞傳播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22. [12]方晨妍. “歌”有盡而意無窮[D].天津師范大學,2022. [13]江卉. 唐宋詞結構藝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9. [14]喬國恒. 宋詞與宋代文人生活習尚[D].山東大學,2018. [15]谷青. 宋代繪畫對宋詞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16]賈平. 宋詞與民間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5. [17]伍三土. 宋詞音樂專題研究[D].揚州大學,2013. [18]苗貴松. 宋代題畫詞的主要貢獻和后世影響[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33(12):50-53. [19]孫艷紅. 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D].吉林大學,2012. [20]尚雪紅. 東坡詞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2. [21]馬里揚. 北宋士大夫詞研究[D].北京大學,2012. [22]周建梅. 哲學、歷史視野下的兩宋詞人心靈史[D].蘇州大學,2008. 特別鳴謝: 秦川,,男,,1965年生于甘肅敦煌。1986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中文系,,歷任酒泉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兼酒泉廣播電視臺副臺長,,現(xiàn)任甘肅省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紀錄片委員會主任、甘肅省文學院專業(yè)作家,。高級編輯職稱,。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xié)會簡牘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生兼職導師。長期從事絲綢之路(敦煌)紀錄片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8集紀錄片《大河西流》,、紀錄片《祁連夜光》、4集紀錄片《黑戈壁·黑喇嘛》,、4集紀錄片《敦煌書法》,、3集紀錄片《玄奘瓜州歷險記》、紀錄片《傳世象牙佛》,、8集紀錄片《敦煌伎樂天》,、6集紀錄片《敦煌畫派》、2集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4集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4集紀錄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等,在央視播出12部60集,。作品獲中宣部優(yōu)秀地方外宣品二等獎,,2005-200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視節(jié)目獎、2019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2010,、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優(yōu)秀人才扶持項目優(yōu)秀中篇、長片獎,,共青團五個一工程獎,、2014華鼎獎最佳紀錄片、甘肅省敦煌文藝獎一二三等獎等80多項獎勵,。著有《敦煌書法》《敦煌畫派》《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中國石窟走廊》等書著,,其中《敦煌畫派》登上2018年12月“中國好書榜”。個人榮獲全國廣播影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第六,、第十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甘肅省優(yōu)秀專家,,2021年甘肅省“最美人物”稱號,。為中國文聯(lián)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丁永明,,男,,1971年生于甘肅通渭。號聽雷軒主人,,祖籍甘肅通渭,、現(xiàn)居敦煌。北京大學訪問學者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家導師班高譯教授助教組成員 ,;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特聘書法客座教授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客座教授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酒泉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敦煌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酒泉書畫院副院長,民盟敦煌書畫院副院長,,敦煌中國畫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 史長虹,男,,1972年生于山西靈石,。號天籟居主人,、雨生、通和子等,。浙江大學古典文獻學專業(yè)(中國書畫篆刻史學研究方向)博士?,F(xiàn)為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民間文藝研究中心負責人,主攻文藝史論研究,。社會兼職: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書法師考評員,,太原傅山研究會、董壽平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甘肅敦煌博物館委員會理事,,敦煌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浙江省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協(xié)會“浙江文創(chuàng)智庫”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