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醬酒看貴州,。
得出這一句話的原因,源于近幾年的“醬酒熱”,,在貴州茅臺的帶領之下,,讓醬香型白酒一路高歌猛漲,讓醬香型白酒快速站到“紅利風口”,,同時也讓一眾同產自貴州的醬酒品牌,,也因此坐上順風車,品牌力與知名度突飛猛進,。
設為頭圖
而作為素有白酒消費大省,、白酒生產大省之稱的“齊魯大地”山東省,也是醬香型白酒的發(fā)源地之一,,對醬酒發(fā)展自然不甘落后,,評選出山東省六大知名醬酒品牌,合稱為“齊魯六醬”,,堪稱“魯派醬酒標桿”,。
其中一個曾二度成為“央視標王”,而有一個,,則因酒質優(yōu)良,、魯派醬酒發(fā)源者而被稱為“江北小茅臺”,如果不是醬酒愛好者,,一般人還真不知道這6個醬酒品牌是哪幾個,。
下面給大家一文總結這“齊魯六醬”,所代表的是哪6個山東醬酒,。
※云門陳釀
云門陳釀產自山東濰坊青州市,,而它就是被稱為“江北小茅臺”的山東醬酒品牌,同時現在醬香型白酒所使用的國家標準號GB/T26760,,也是云門酒業(yè)與貴州茅臺,、四川郎酒于2009年時一同制定的,可以說是中國醬酒品牌代表之一。
云門陳釀能夠得到這個稱譽的原因,,云門陳釀是山東最早成功釀出帶有“貴茅風格及品質”的醬香酒品牌,,于1974年釀制成功,當時名叫“青州陳釀”,,后于1983年更名為“云門陳釀”,,一改“北方無醬酒”的歷史說法。
隨著云門陳釀的釀制成功,,酒廠人員也開始向貴州茅臺學習,,兩家酒廠人員都有相互交流及學習指導,在原有的貴州茅臺“12987”大曲坤沙醬酒工藝上,,另創(chuàng)“12987工藝+160操作法”,,釀制出帶有獨創(chuàng)“江北風味”的醬香型白酒。
※秦池酒
隨著云門陳釀的醬香酒研制成功,,其它山東白酒品牌也不甘示弱,,位于山東臨沂的秦池酒廠,也在3年時間內研制出了龍灣重釀(現改名為龍琬重釀),,1981年推出市場售賣,。
曾經名不經傳的秦池酒,不管知名度,、年產量還是全年營收都不高,,后來通過大肆宣傳推行廣告才慢慢站穩(wěn)腳跟。
隨后見識到了當時的山東名酒孔府家摘下“央視標王”,,并因此帶來巨額銷售收益之后,,秦池酒業(yè)通過巨額二度拿下“央視標王”。
也因為“央視標王”這個頭銜,,讓秦池酒業(yè)的名聲快速打開,,銷售額一路高歌快速增長,一嘗甜頭,。
但過度營銷之后,,也給秦池酒帶來反效果,名氣提高了,,但產能跟不上呀,!最終無奈,只能從其他省份采購基酒,,再進行二次包裝出售,。
也正因這行為,讓曾經輝煌的秦池酒,,因名聲破裂讓銷量直線下滑,,至今也慢慢緩過來了,,并且開始注重酒質和企業(yè)核心,出釀的高端酒龍琬重釀在500~800的價位間性價比很高,,通過評選入“齊魯六醬”之后,,名氣也有所改善,。
※金貴醬酒
到了1982年,,產自山東濟寧的金貴醬酒開始推出在白酒市場上售賣。
金貴醬酒可謂出身名門,,因為這款酒是當時的金鄉(xiāng)酒廠和貴州茅臺酒廠合作研制的,,釀酒工藝采用的是在原來的貴州茅臺酒廠技術上,做出微調整成適合山東省環(huán)境的釀酒技藝,,讓釀出的醬香酒,,帶有“魯派醬酒風格”的醬香型白酒產品。
而原來的酒廠名,,為紀念這個合作而更名為「山東省金貴酒廠」,,意義重大。
隨后金貴酒業(yè)被花冠集團收購,,這也給金貴醬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古貝元
到了1983年,古貝春集團的前身,、位于山東德州武城縣的“武城酒廠”,,也推出了品牌的第一款醬香型白酒——東陽好酒(酒名后改為古貝元)。
這款酒的研制成功,,同樣離不開貴州茅臺酒廠,,同樣有釀酒技術人員支援、指導古貝春酒廠研發(fā)的,,讓釀制的古貝元醬香酒酒香淡雅,、醇厚細膩、醬香感優(yōu)雅濃郁,,并能做到空杯留香,。
※紅太陽祥酒
1984年,位于山東濟寧嘉祥縣的嘉祥酒廠(現為紅太陽酒業(yè)集團)成功釀制出醬香型白酒產品——祥酒,,而這一款醬香酒與其它山東醬酒最大不同點,,在于釀酒技術。
紅太陽祥酒的釀酒技術與貴茅系醬酒的“12987”坤沙大曲醬酒工藝不同,,學習茅臺工藝卻不完全照抄,,在原有基礎和結合嘉祥當地地理環(huán)境,開創(chuàng)出“11765”北派醬酒生產工藝,,這個醬酒工藝意為“以1年時間為醬酒生產周期,,進行1次投糧、7次蒸煮、6次發(fā)酵,、5次取酒等操作”讓醬酒釀制完成,。
這個全新的北派醬酒工藝,讓釀制的祥酒酒質風格具有“醬香幽雅,、綿柔協調,、醇厚細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等帶有多種大曲醬酒典型風格之余,,酒體以柔雅舒適口感深得老酒友們的贊評。
※景陽岡賴茆(讀”máo”)
來到1985年,,位于山東聊城陽谷縣的“山東景陽岡酒廠”成功釀制出帶有“醬酒風格+藥香風味”的醬香白酒——賴茆,。
而這個“賴茆”酒,與貴州茅臺很有淵源,,因為早期的“賴茆”,,其實應叫“賴茅”。
賴茆酒的釀制研發(fā),,多得賴氏傳人賴貴山,,而賴貴山的先祖賴正衡,則是茅臺鎮(zhèn)上有名的“茅臺燒春”酒坊(算是賴茅酒的前身)的創(chuàng)始人,,于清朝道光年間創(chuàng)立,,后因戰(zhàn)亂時被毀。
到了解放后,,茅臺鎮(zhèn)當地酒廠通過合營方式,,在原有的賴酒基礎上創(chuàng)立“國營茅臺酒廠”,后來又重新推出“賴茅”酒名再次流通于醬酒市場,,而賴氏一家,,則早已遠赴南洋。
后來賴氏一家回國,,發(fā)現想在茅臺鎮(zhèn)上再次創(chuàng)建酒廠立足已經不可能了,,只能另辟新路,與山東景陽岡酒廠合作,,聯合成立“貴山聯合酒廠”,,用原來的賴氏釀酒方子,于1985年成功釀制并批量生產“賴茆”酒(當年是叫賴茅酒),。
到了1990年時,,景陽岡酒廠要給“賴茅”注冊商標的時候,貴州茅臺酒廠就因“賴茅”商標而提出異議,,強調“賴茅”商標應歸茅臺所有,。
而山東景陽岡酒廠自然不認賬,,畢竟自家也是賴茅酒的創(chuàng)始后人,酒質正宗,,歷史早就存在可改不了,。
最后在多方協調下,通過“改商標”達成共識,,貴州茅臺酒廠繼續(xù)使用“賴茅”商標,,而山東景陽岡酒廠則改用“賴茆”,讀音和歷史一樣,,只是酒瓶形意不同,。
而現在的“賴茆”酒,,雖然發(fā)展勢頭不及貴州茅臺的賴茅,,但也是山東有名的醬酒品牌,更有“山東茅臺”美譽,。
上世紀80,、90年代,山東省的醬香型白酒品牌及產品可謂“井噴”,,最高峰時甚至有超50個醬香酒白酒品牌,,是繼貴州、四川之后的醬香酒重要生產基地,,有“南酒北釀”的醬酒發(fā)展歷史說法,。
雖然現在的山東醬酒品牌通多幾十年的優(yōu)勝劣汰后,能留下的品牌不多,,但各個醬酒品牌還是很有實力的,。
對于上述整理的“齊魯六大醬香酒”品牌,大家有了解或喝過的嗎,?不妨在下方留言評論,。